微灌系统工程规划设计内容摘要:

4 65 66 350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项目单元一、进行微灌系统选型,确定微灌设计参数。 项目单元二、进行微灌灌水器型式选择和性能参数确定,进行田间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网系统规划设计,绘制规划设计图。 项目单元三、进行支管和毛管的水力计算,确定管径和管材。 项目单元四、进行微灌系统结构设计,统计微灌系统所用材料。 表 2 项目训练时间安排 单元 项目内容 时间(天) 熟悉资料 1 项目单元一 进行微灌系统选型,确定微灌设计参数 2 项目单元二 进行微灌灌水器型式选择和性能参数确定,进行田间工程规 划设计和管网系统规划设计,绘制规划设计图 3 项目单元三 进行支管和毛管的水力计算,确定管径和管材 2 项目单元四 进行微灌系统结构设计,统计微灌系统所用材料 2 4 8788N 5 第一章 项目基本资料 、地形地理位置 赵 家山梨 1 园 位于 北纬 度, 东经 度,地 处 本 县赵 家 山村东 ,面 积320m 520m。 果 园 地 势 北高南低,平均高程 88m。 梨 树 种植与土壤 资 料 赵 家山梨 园为 1991 年种植的成年梨 园 , 虽处 于 产 果盛期,但由于干旱缺水,梨 树 仍矮小低 产 , 亩产 量 仅 450 ㎏。 随着农 村 经营 体制改革,村委 会决定 集 资 修建梨 园 微灌工程,加 强 果 园 管理, 尽 快使果 园产 量 达 到 亩产 2020 ㎏,以增加群 众收 入, 壮大农 村 经济 力量,提高全村群 众 生活水平。 经实 地 调 查,梨 树 沿等高 线种植,株行距均 为 5 5m, 树 冠直 径约 3m。 园内土 壤 为 壤土,田 间 持水率= 25%(干土 质 量百分 数 )保水保肥能 力较强。 气象 资 料 该 地 属于 干旱气候 区 ,据 当 地气象站(距果 园 32 ㎞) 数 据分析,多年平均降雨量 仅 285 ㎜,且集中在 810 月份降落,每年的 67 月份基本 无 雨,多年平局蒸发 量高 达 1680 ㎜, 资料统计表 明 7 月 份最旱,最大日平均蒸 发 量 5 ㎜, 该 地冬季有 严 重霜 冻 , 4月份初梨 树开始 萌 动生长 ,夏天地面翻耕后, 无 覆 盖 物。 水源 条 件 赵 家山梨 园 附 近无 地表水源,由于 该 地 属 山前 冲积 扇坡地,地下水 资 源 较 丰富,在果 园 西北角有一机井,投 资约 8万元(最低 动 水位 62m),出水量 为 80m179。 /h。 此井 为赵 家山村人、畜 饮 水用井。 现 已安 装 水泵一台,出水量 为 15m179。 /h,因此井水有富余,可 做为 梨 园 微灌工程水源。 第二章 兴 建 缘 由 1.该地区属于干旱气候,据 当 地气象站(距果 园 32㎞) 数 据分析,多年平均降雨量 仅 285 ㎜,且集中在 810 月份降落,每 年的 67 月份基本 无 雨。 对于生长需水较多的梨树来讲是个极不利的因素。 2. 该 地 属 山前 冲积 扇坡地,地下水 资 源 较 丰富,在果 园 西北角有一机井,距果园较近。 果 园 地 势 北高南低,平均高程 88m 园内土 壤 为 壤土,田 间 持水率= 25%(干土 质 量百分 数 )保水保肥能 力较强。 3.在经济条件和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村委会决定修建梨园微灌工程以提 6 高亩产量,壮大农村经济力量。 第三章 微灌类型及灌水器的确定 1. 微灌类型选用 根据果园实际情况选用: 微喷灌 原因 :微喷是利用微型喷头将水洒在枝叶或作物的根部土壤表面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增加土 壤水分,又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较滴灌对梨树的生长更加有利。 根据土壤种植作物、气候条件,采用莱芜市福田塑业生产的折射微喷头,其参数见表 1 表 1 微灌喷头参数 项目 型号 折射喷头 B 灌水器设计流量( L/h) 35120 灌水器工作水头( m) 2025 射程( m) (注:此喷头为全圆均匀喷洒) 第四章 微灌工程规划设计参数的确定 设计耗水强度采用设计年灌溉季节月均耗水强度峰值,本次设计中由当地试验资料确定果树的耗水强度。 设计土壤湿润比 微灌 的土壤湿润比是指在计划湿润土层内,湿润土体占总土体的比值。 设计时依据的设计范围如:表 2 表 2 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 作物 滴灌 微喷灌 果树 2540 4060 7 葡萄、瓜类 3050 4070 蔬菜 6090 70100 粮、油、棉、等 6090 100 微喷头沿毛管均匀布置使得土壤湿润比为 00100 le wSSAP (公式 1) Rw 2360A   (公式 2) 式中 P—— 土壤湿润比( %) Se—— 灌水器或出水点间距, m Sl—— 毛管间距, m Aw —— 微喷头的有效湿润面积, m2  —— 湿润范围平面分布夹角,(  ),当为全圆喷洒时,  =360 R —— 微喷头的有效喷洒半径, m (注:公式 公式 2见《灌溉排水工程技术》公式 8 811) 代入数据计算湿润比 经计算 P=% 3.微灌的灌水均匀度 根据资料所提供 Cu= 4.灌水允许工作水头偏差率和允许流量偏差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