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床—新型养猪技术内容摘要:

系对抵御病原性 微生物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激、疾病 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 菌药等,都可 能 造成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的破坏。 而饲喂微生物饲料,有益 微生物到达消化道后,在消化道内迅速繁殖,数量上占 据 绝对优势,加上它们生长代谢造成厌氧环境,就大大抑制了那些需氧性致病菌 的 生长繁殖。 通过产生有机酸如乳酸和乙酸使消化道内 pH 值降低 , 抑制 部分 病原性 微 生物生长,从而保持或恢复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平衡,达到防病促生长的目的。 抑菌作用 许多乳酸菌和链球菌可以产生细菌素,如乳酸链球菌肽等,这些多肽类物质能抑制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绿脓杆菌和 大肠杆菌的生长。 在一定 条件下,有些乳酸菌可以产生少量的过氧化氢, 并 抑制许多细菌的生长,尤其是革兰氏阴性病原菌。 这是由于 肠 道内 乳酸过氧化氢酶一硫氨酸盐反应系统被激活的结果,其反应产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也可以形成酸性环境,起到杀菌的作用。 另外有些有益微生物可以产生溶菌酶,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补充营养成分 VT200 中的有益菌在肠道内代谢可产生多种消化酶、氨基酸、维生素( K、 C、 B B泛酸、烟酸、生物素、肌醇和叶酸等) 以及一些 其它 代谢产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机体吸收利用,从而促进生猪 的生长发育和增重。 防止有害物质的产生 VT200 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从 而减少氨和其它腐败物质的产生 ,特别是 减少内容物、粪便、门静脉中的氨含量以及肠内容中的对甲酚、吲哚、 3 一甲基吲哚等腐败物质的含量,缓解粪便臭味,净化养殖环境。 此外, 饲用 VT200后可 在肠道内生长形成致密性膜菌群,形成生物屏幕,防止有害物质和废物的吸收。 6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VT200 中的有益菌 及部分多糖产物 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它们能刺激肠道免疫器官生长,激发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提高畜禽抗体水 平或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功 能,及时杀灭侵 入 生猪体 内致病菌,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促进生猪 生理机能成熟 VT 菌能使生猪 小肠粘膜皱裂增多,绒毛加长,粘膜陷窝加深 ,增加小肠吸收面积,提高细胞 RNA、 DNA 及蛋白质合成水平。 产生多种酶类、提高消化酶活性 VT200 中的 芽孢杆菌能产生丰富的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饲喂 VT200 后生猪 肠道各种消化酶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二、 VT发酵床作用原理 所谓 VT 发酵床,就是 遵循好氧堆肥原理, 利用 由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真菌四组微生物 10 多个菌株构成的 VT1000 菌剂 ,对木屑、秸秆粉、米糠 、猪粪 等有机 垫料 进行 发酵处理, 依靠 VT1000 菌剂在垫料中形成的优势菌群,高效分解 生猪粪尿,保证生猪健康生长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其作用原理为: 因地制宜 地 选择和搭配木屑、秸秆粉、米糠、猪粪等有机原料,通过 C/N、粒度、水分调节,接种 VT1000 菌剂后, 迅速繁殖的有益微生物和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的高温可有效杀灭原料中的 寄生 虫卵、大肠杆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 并 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有机物分解的生化反应过程 ,发酵分解的气体产生量 减少 和 温度下降并趋于稳定,完成 无害化、稳定化 后的垫料 无 寄生 虫卵、无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菌、通透性和吸水性好,有益微生物含量高。 生猪生活在垫料上,其粪尿 等 排泄物将作为 有益微生物 繁殖的主要营养来源, 通过对垫料的水分、通透性等的日常维护, 创造有利于 VT1000 菌剂生长繁殖的条件。 在有益微生物 大量 繁殖的同时, 粪尿等排泄物也被 不断 消化分解。 VT1000 菌剂通过在垫料中大量繁殖,成为 垫料中 优势 微生物 种群,并使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生猪生长环境得到显著 改善。 第三节 主要作用 7 规模化养猪 场 采用 VT 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可以获得以下 多 方面的作用: 实现 了 生猪养殖 零排放 由于采用 VT 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圈舍免冲洗,粪尿被微生物分解 或转化 ,所以无污水及粪尿排出, 圈舍无异味, 真正实现了生猪养殖的零排放。 提高 了 生猪健康状况 一方面 是 由于 发酵床为生猪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同时 粪尿被迅速分解,猪舍无臭少蝇;另一方面 是添加的有益微生物改善了生猪消化道微生态条件,增强了 机体 免疫力,生猪抗病、抗逆及抗应激能力显著增强;再者是发酵床中有益微生物占主导地位,抑制了病原微生物的发生。 促进了生猪生长发育 生长条件的改善,促进了生猪的生长发育 ,生猪生长快、出栏早,一般可提前出栏2040 天。 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和利用率 VT200 中的各种有益微生物在生猪消化道定殖后,会产生各种水解酶,加速了猪消化道对各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