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林业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施。 坚持去劣留优、去弱留壮、去密留稀、控制采伐强度、 一次间伐强度不能超过总株数的 35%,伐后郁闭度应保留 —。 在天然针阔 中幼林中,林分红松公顷株数达到 300 株以上,按森林的生长、发育顺序,采取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等抚育措施。 培育成天然红松果材林。 在低质低产林中(幼龄林每公顷蓄积量 40 立方米、中龄林和近熟林每公顷蓄积量 80立方米、成熟林和过熟林每公顷蓄积量 120 立方米以下的林分),适宜采用林冠下造林方式培育红松的林分里,以在林冠下人工补植红松苗木的方法进行森林更新,待更新层形成后再伐去上层 非培育对象的林木的改造方法,公顷红松苗木幼树保留 800 株以上的林分。 (四 )改造 4 个类型 的 无林地,确保有林地面积稳步增长。 按照适地适树,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对遭人为破坏、 自然灾害形成的无林地 和调整林场布局整合出的无林地及宜林荒山荒地 4 个 11 类型 72879 亩的 无林地 ,采取营造用材林、经济林等措施,快速恢复生态植被。 确保实现森林资源双增长的目标。 (五 )营建 5 大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 , 提高 林木良种遗传增益率。 在天保工程二期内,将红松、云杉、落叶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树、柞树、白桦等九个珍贵树种天然或人工母 树林实施一次定株疏伐抚育措施。 加大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步伐,提高林木良种基地的结实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育苗生产标准化、良种选育基地化、苗木供应优质化在森林经营培育中的源头作用,力争“十二˙五”期末使林木良种基地产量达到 2 万公斤,育苗产量达到 亿株,绿化大苗扩繁基地产量达到 1000 万株,珍贵树种造林用苗自产自供率达到100%。 保证天保工程二期人工造林、补植补造和改造培育的顺利实施。 在天保工程二期末建成汪清、敦化、白河、八家子 、珲春 5 大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 并对 现有标准化苗木繁育基地 16处,现年产成苗 2659万株, 而延边国有林区实施天保二期工程,每年约需造林苗木为 6400万株,因此,需要对现有的 16处标准化苗木繁育基地中 50%的 苗圃实施改扩建。 通过抓好“红松果材林良种选育配套技术”等成果的普及与推广工作,逐步提高森林经营的科技含量。 (六 )强化六项创业富民工程 ,促进经济增长发展的目标。 突出区域经济特色,发展林区特色及中草药产业。 森林特产业既是把林区多种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的载体,也是组织千家万户,开展全民创业的载体。 长白山区是北药的重要产地,有上千个品种。 我们将按照“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建设要求,立足实际,统 筹规划,合理布局,带动职工开展中草药种植,培育壮大北药产业基地; 12 组织 实施 好 红松果材林、食用菌、中草药、野生浆果、山珍人工培植、养殖业六大基地。 通过政策落实,市场调节,引导汪清、大兴沟、天桥岭林区集中开展以食用菌、五味子、人参种植为主的种植业基地;引导安图、敦化、大石头、黄泥河林区集中发展以中草药、红松果林、野生浆果采集为主的采集也基地;引导和龙、八家子、白河林区集中发展以家禽、林蛙、蜂业等养殖为主的养殖也基地;引导珲春林区集中发展以蓝莓培植和花卉苗木繁殖为主的培植业基地,同时逐步发展区域性特色林产品加工龙头 企业,实现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发展模式。 (七) 建设改造 700 个 森林管护站点 , 保障全林安全健康发展。 森林资源保护是天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保护好现有森林 资源是天保工程 的主要目标和工程 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国家、省天保二期核定延边天保工程区森林管护面积 3497 万亩。 我州森林管护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实现林区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 在森林管护责任区区划上,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区划、合理布局原则,以分类经营区划为基础,按照森林资源类型、地形地貌、生态地位等因素,按照林班、沟系、山脉等进行划分。 森林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是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增加森林管护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管护站、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有利于管护事业健康发展。 工程二期规划建设管护站 680 个,力争前 5 年全部建设完成,每年完成规划数的 20%。 13 到二期 天保末使管护站点规模达到 700 个。 在天保工程二期,我州天保工程区将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完善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和遥感系统( RS)建设,健全综合监测机构,应用现代监测手段在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营造林质量核查、征占林地检查等领域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提供快速及时的预警预报,确保数据、图像分析准确,全面反映生态建设成效。 (八) 办好 8 项民生实事 ,实现强企富民的目标。 从林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实施并完善社会保险补助相关 政策措施,相应提高保障水平,使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为林区改革发 展和社会稳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确保天然林保护事业顺利推进。 天保二期,延边天保工程 区 重点办好 8 项民生实事:一是产业富民。 通过建设一批产业项目,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二是科技富民。 今后科技对职工全民创业、增加收入的贡献率要达到 15%以上。 三是创业富民。 创业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的比例要达到 4:6。 四是就业富民。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广泛吸纳职工就业。 五是棚改富民。 完成规划的棚改任务,抓好棚改续建工程,配套推进暖房子工程、饮水安全工程 和小区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 六是保障富民。 落实国家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政策,继续保持“五险一金”全覆盖,抓好林业企业“五七”家属工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七是脱贫富民。 以解决林区困难人员脱贫为重点,制定脱贫富民规划,分步实施。 八是城镇化富民。 加快中心林场建设步伐,逐年将林场职工群众搬迁到县城或乡镇,提高林区 14 城镇化水平。 在天保工程二期,我州天保工程区将 加快林区城镇化步伐,将 144个林场建设成 51个中心林场,基本完成林场布局调整和 2 万名林场职工群众向县城、乡镇的转移;全面完成 245 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人均居住面积达 21 平方米;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增幅 12%,与创业性收入叠加后,赶上和超过全州职工平均收入水平;职工就业率达 98%以上。 力争到 2020 年末 ,林业职工实现人均工资性收入 30000 元,户均创业性收入 52770 元,到 2020 年末,比 2020 年末再翻一番。 五、社会保障与社会公益体系建设 (一 )社会保障体系 从林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实施并完善社会保险补助相关政策措施,相应提高保障水平,使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为林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确保天然林保护事业顺利推进。 天保工程二期,中央财政继续对国有林业单位 2020 年底在册职工全州 49995 人(不含 2020 年以后新进职工)给予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补助,并相应提高补助标准。 (二 ) 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 为推进森工企业政企分开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逐步将政策性社会性岗位人员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 按照 2020 年 底天保工程实施单位教育、医疗卫生、公检法 等在册国有职工人数全州 10082 人继续给予经费补助,并提高补助标准。 为引导 和促进社企分开, 有效保护好森林资 源,中央财政对国有 15 林业单位承担的消防、环卫、街道等社会公益事业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实施单位给予相应补助。 考虑到天保工程二期继续减产后森工企业木材收入大幅减少和目前林区改革实际情况,设定 5 年改革过渡期( 20202020 年),在过渡期内中央财政按照社会公益事业单位 2020年在册国有职工 3290 人给予补助。 (三) 扩大林区 转岗安置 就业渠道 天 保工程二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