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地恩发酵床养猪技术内容摘要:

锯末 +玉米秸秆 ” 作为垫料原料组合,其使用年限在 23 年。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猪只饲养密度来增加和减少猪粪尿的排放,达到调整垫料微生物的活力,以调整垫料发酵温度等目的。 在新制作垫料过程中,为使菌种达到相当数量,可以 添加 一定量的碳氮比低的营养物质 如 麦麸 (碳氮比 :1)、 米糠 ( :1)、 啤酒槽 ( 8:1)、 10 豆饼 ( :1)、 花生饼 ( :1)、 菜籽饼 ( :1) 等作为新垫料 发酵 原料。 ( 一 ) 原料的基本类型 垫料 原料按照不同分类方式,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如按使用量划分,可以分为主料和辅料: 1. 主料 顾名思义就是 制作垫料 的主要原料,通常这类原料占到物料比例的 80%以上 ,由一种或几种原料构成,常用的主料有 锯末 、 稻壳粉 、草炭、秸秆粉、 蘑菇渣、糠醛渣 等。 2. 辅料 主要是用来调节物料水分、 C/N、 C/P、 pH、通透性的一些原料,由一种或几种原料组成,通常这类原料占整个物料的比例不超过 20%。 常用 的辅料 有 猪粪、 米糠 、 麦麸、饼粕等。 ( 二 ) 原料选用的一般原则 垫料制作 应该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首先确定主料,然后根据主料的性质选取辅料。 无论何种原料,其选用的一般原则为: 1. 原料来源广泛、供应稳定; 2. 主 料 必须为高碳原料; 3. 主料 水分 不宜过高、 应 便于临时储存 ; 4. 不得选用已经腐 败的原料。 二、 垫料制作场所要求及配置 规模化养猪场采用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 ,应配套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垫料制作场所 —— 发酵场 ,尽可能的避免在猪舍制作发酵床垫料。 1. 发酵场 最好建设在猪场内或 邻近猪场的地方,尽可能的缩短 发酵场到猪舍的 运距, 同时也 便于日常管理; 2. 发酵场 面积为年出栏万头配置 300400m2; 3. 发酵场地面应作硬化处理; 4. 发酵 场 应 遮阳挡雨,通常应建成发酵车间或者发酵棚(见图 26)。 南方地区多选用发酵车间式结构,利于通风透气,北方地区多选用发酵棚式结构,便于冬季保温; 5. 水电设施齐全,运输便利。 11 三、 垫料制作 (一) 垫料制作场所选择 垫料制作方法根据制作场所不同一般可分为:集中统一制作和猪舍内直接制作两种。 集中统一制作垫料是在舍外场地统一搅拌、发酵制作垫料。 这种方法可用较大的机械操作,操作自如 ,效率较高,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猪场,要新制作垫料的情况下通常采用该方法。 在猪舍内直接制作是十分常用的一种方法。 即是在猪舍内逐栏把谷壳、锯末、生猪粪、米糠以及 康地恩健源酵素 混合均匀后使用。 这种方法效率低些,适用于规模不大的猪场 , 或部分栏舍垫料使用很久显得很旧以及垫料状况很差而不利于猪生长时,通常可采用该方法。 ( 二 ) 垫料 配方要求 发酵垫料可利用 粉碎的 锯末、稻壳、谷壳、米糠、玉米秸秆、花生壳及树叶等。 一般比例为: 稻壳 (或 谷壳、玉米秸秆、花生壳及树叶 ) 4050%,锯末3040%,新鲜猪粪用量 1520%,米糠 12%(或 23 公斤 /m3) , 健源酵素 每 方物料 添加 公斤。 (三 )制作过程 确定垫料厚度 、后备猪、妊娠母猪、分娩母猪猪舍垫料层高度冬天为 80cm,夏天为 60cm。 、保育猪舍垫料层高度为 60cm。 计算材料用量 根据夏冬季节不同、猪舍面积大小,以及与所需的垫料厚度计算出所需要的谷壳、锯末、秸秆的使用数量。 物料堆积发酵:(以 10 平方米发酵床面积为例) 第一步:先将 20 公斤米糠或麸皮 和 10 公斤玉米面 加入一公斤 “健源酵素”菌种均匀搅拌。 (每平方米加入米糠或者麸皮的量为 25 公斤)。 第二步:将第一步搅拌均匀的垫料再与一立方垫料充分搅拌均匀。 第三步:将第二步搅拌好的垫料与剩余的 9 立方垫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 不断 喷洒水分,使垫料水 分 保持在 40%。 (其中水分多少是关键,一般 40%比较合适,现场实践是用手抓垫料来判断,鉴别方法:手抓可成团,松手既散,指缝无水渗出) 12 第四步:在圈舍内堆成梯形,用麻袋或稻草盖上,夏天 57 天,冬天 1015 天即可(有发酵的香味和蒸汽散出)。 第五步:将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再用预留的谷壳、锯 末 混 合后,覆盖上面整平,厚度约 510cm 左右,然后等待 24 小时后方可进猪。 ( 四 ) 过程 调节及 控制 影响垫料制作的过程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有水分、通透性(氧气)以及温度三个基本要素 , 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关联。 概括表述为:通透性调节是基础,水分调节是关键,温度调节是保证。 水 分 不同物料因理化特性存在差异,适宜发酵的水分含量是不一样的,同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关于 垫 料 发酵 的水分控制和调整,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1. 南方地区适当调低,北方地区适当调高; 2. 雨季适当调低,旱季适当调高 ; 3. 低温季节适当调低,高温季节适当调高; 4. 陈料熟料适当调低,鲜料适当调高; 总之,应根据地域、气候、物料及配方的特点,摸索相应的最适水分含量,并在堆制化过程中,仔细观察物料的水分变化及其对堆制过程的影响,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发酵的正常进行。 通透性 堆制过程中,通透性即物料的供氧状况是通过温度和气味来反映的。 堆制温度的异常变化或有臭味、异味产生就说明物料的通透性发生了问题。 通过翻堆或强制通风,不仅可以提供堆肥生化反应足够的氧气,而且还能将热量带走,避免堆体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失活,同时随着 热量散失还可带走大量 水分。 所以堆肥化过程不仅是堆肥有机物氧化还原的过程,同时也是堆肥水分逐渐散失的过程。 温 度 堆体 的温度变化是反映发酵 是否正常最直接、最敏感的指标。 由于它与水分、通透性以及其它各项 控制因子都有着极其密切 的联系,所以它又是一个最复杂的因子。 对垫料堆制 温度变化的要求可概 括为:前期温度上升平稳、中期高温维持适度、后期温度下降缓慢 (见图 6)。 堆制 前期的温度变化一定要处理好“快” 与“稳”的关系, 即发酵起温要快,但温度上升不能过快,要尽可能的平稳;堆制中期高温维持的温度值要适度,时长也要适 度。 13 图 6 发酵正常条件下垫料的温度变化 正常堆肥发酵的温度主要通过翻堆和强制通风来调控,一般遵循“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即在堆肥前期,即使发酵起温缓慢甚至不起温, 48小时后必须翻堆或通风,避免堆体形成厌氧环境,在堆肥中后期,一旦温度超过设定值,必须及时翻堆,不能等达到规定时间后再翻堆。 氮素补充 为确保碳氮比例合适,冬季需要补加 1015%新鲜猪粪。 ( 五 ) 垫料质量标准 通常经过 710 天的发酵过程,堆体温度开始下降, 表明发酵过程 基本 完成,垫料 即可入垫料槽 , 构成发酵床。 垫料是否符合 要求,通常可以通过 下述 标准 判断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