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内容摘要:

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12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 12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 12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 白板说 12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12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2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 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2《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 ”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 13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3《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 13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 (教学)。 13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3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13 19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13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 13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1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14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1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 14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 1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1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14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14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4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 度。 1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1862 年 1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5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15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5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 15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1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 式型策略。 15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15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 ) 15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15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6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16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16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 两种。 16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16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彩(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 16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1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16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1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 1862 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16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17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 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7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7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17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17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7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 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1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17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17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8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8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8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18学校德育具有 (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18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