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方案内容摘要:

2. 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和写生要点。 3. 运用明暗造型方法,正确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和色调、空间、体积及质感、量感等。 (四 ) 头像写生 课程内容 1. 人物头部形体结构的一般规律、主要骨点和五官、比例与透视。 2. 石膏头像写生。 3. 人物头像写生。 教学要求 1. 掌握头部形体结构的一般规律和主要骨点。 16 2. 掌握石 膏头像和人物头像写生的方法步骤。 3. 掌握石膏头像和人物头像写生要点。 能概括整体地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动态及年龄、性别、形象特征和神态。 (五 ) 结构素描 课程内容 1. 结构造型的概念与表现特征。 2. 几何形体与形体结构。 3. 结构造型的方法步骤。 4. 结构造型的写生要点。 教学要求 1. 巩固形体结构概念,应用几何形体结构原理,正确分析、认识和掌握写生物象的形体结构特征。 2. 掌握形体结构造型的方法,能正确表现对象的透视、比例和形体结构。 (六 ) 速写与默写 课程内容 1. 速写与默写 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速写与默写训练的原则、形式类别与特点。 3. 头像速写、动态速写和默写的方法、步骤与要点。 教学要求 1. 掌握速写与默写的基本概念,了解速写训练的形式、类别与特征。 2. 掌握头像速写、动态速写和默写的方法和要点。 (七 ) 风景写生 课程内容 1. 风景写生的透视与构图。 2. 风景写生的方法步骤。 3. 风景写生的要点。 教学要求 1. 了解景物三度空间的透视原理,掌握不同构图形式的表现特征。 2. 掌握风景写生构思、取景、表现的方法、步骤和要点。 3. 培养对自然美的审判能 力和表现能力。 (八 ) 人物半身像写生 课程内容 1. 人体造型结构的一般规律。 2. 人物半身像写生的方法步骤。 3. 人物半身像写生要点。 教学要求 1. 了解人体造型结构,掌握人体基本结构的比例与透视规律。 2. 明确人物半身像写生的构图、体态、外貌特征与内在精神情感表现的关系。 17 3. 掌握人物半身像写生的步骤和要点,能正确、生动地表现出具体人物形象,并注意不同表现方法的学习探索。 四、学时分配建议 序 号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数 1 概述 6 2 石膏几何体写生 30 3 静物 写生 45 4 头像写生 50 5 结构素描 60 6 速写与默写 30 7 风景写生 8 人物半身像写生 机 动 25 合 计 246 五、说 明 1. 本课程建议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速写与默写授课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速写与默写训练重在平时,除计划安排的速写课教学时间外,要将速写与默写贯穿于其他课题训练的课前、课后进行,并提出课外速写与默写训练内容和要求,坚持逐月 (周 )讲评考核并贯穿素描教学始终。 3. 风景写生和人物半身像写生为选修课题,各 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并相应调整课时计划。 4. 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各教学内容,贯穿素描作品的欣赏与评析,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5. 教学中应将结构造型和明暗造型的素描造型训练交替进行并贯穿始终。 积极探索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特点的素描教学规律。 18 色彩教学基本要求 (202 学时 )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使学生初步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与色彩的基础知识,通过课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运用色彩表 现物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尽快掌握色彩表现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色彩原理,掌握基本的素描造型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 )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色彩的基本理论和色彩规律。 2. 正确的观察色彩的方法。 3. 理解色彩的表现语言。 4. 了解色彩观念在历史进程中的转变过程。 (二 ) 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色彩画的基本技法。 2. 能够正确表现出色调的冷暖、色相与饱和度。 3. 具备一定的对客观物体的艺术观 察力和表现能力。 4. 具有一定的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 ) 思想教育目标 1. 树立色彩作为视觉艺术基础训练的观点。 2. 加强高品位艺术修养和高尚艺术情操的教育。 3. 注重学习的刻苦性和专注性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 绘画的工具与材料 课程内容 1. 绘画工具。 19 2. 绘画材料。 教学要求 了解绘画工具与材料的基本性能。 (二 ) 色彩 (水粉 )画的性能和特点 课程内容 1. 水粉画的性能和特点。 2. 水粉画绘制中常见的弊病。 教学要求 1. 了解水粉画的特性。 2. 了解水粉画的 用笔技法。 3. 懂得水粉画绘画制的要领,以便在绘制过程中自觉防止出现技巧上的弊病。 (三 ) 色彩的基础知识 课程内容 1. 三原色、十二种色相与色轮。 2. 色彩的原理。 3. 色彩的协调与色调。 4. 主观色彩与客观色彩的关系。 5. 色彩的印象。 6. 色彩的表现。 教学要求 1. 懂得色彩的概念及原理。 2. 学会将了解的色彩知识运用到色彩训练中。 (四 ) 静物写生 课程内容 1. 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2. 静物写生训练。 教学要求 1. 构图完整、色调和谐、色彩关系确切。 2. 画面具有一 定的表现性。 (五 ) 风景写生 课程内容 1. 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2. 风景写生训练。 教学要求 1. 初步掌握天、地、物,即近、中、远三景的关系。 2. 基本掌握光的规律与作用。 3. 要求学生注意构图的形式美感。 20 四、学时分配建议 序 号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数 1 绘画的工具与材料 4 2 色彩 (水粉 ) 画的性能与特性 4 3 色彩的基础知识 10 4 静物写生 80 5 风景写生 82 机 动 22 合 计 202 五、说 明 1. 各部分 教学内容的建议学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2. 在加强实训的同时,应注意必要的理论讲述和佳作赏析。 21 图案教学基本要求 (140 学时 )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积累较丰富的图案语汇,掌握图案的构成原理和构成法则,提高学生对图案装饰美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装饰能力,能运用图案法则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装饰画面。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中外图案的基本知识,积累丰富的图案语汇,掌握图案装饰的基础理论及形式美法则,具备 一定的图案创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 )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传统图案、中国民间图案、外国图案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种图案的基本特征,积累较丰富的图案语汇。 2. 掌握图案装饰的基础理论,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3. 掌握图案创作的基本方法程序。 (二 ) 能力培养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图案语汇进行图案再创作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写生变化的能力。 3. 具备抽象图案的创作能力。 (三 ) 思想教育目标 1. 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 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好继承国内外优良 图案传统和创新设计的关系。 3. 注重设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 中国图案一 —— 中国传统部分 课程内容 1. 绪论:图案的概念、图案的语汇和形式美法则,学习图案的方式。 22 2. 中国传统图案的构成、中国传统图案的色彩,以及中国传统图案的图案语汇。 3. 中国彩陶图案。 4. 中国青铜器图案。 5. 中国古漆器图案。 6. 秦汉瓦当和画像砖。 *选修内容 1. 敦煌图案。 2. 汉画像砖图案。 3. 宋代瓷器图案。 作业练习 1. 选择临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图案。 2. 任选一种传统 图案语汇进行构成组合练习。 教学要求 1. 通过讲授和临摹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图案的构成色彩,以及各个时期不同的图案语汇。 2. 通过运用练习,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图案语汇的认识,提高其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 ) 中国图案二 —— 中国民间部分 课程内容 1. 概述:中国民间图案的传承性、羁绊性、驱使性。 2. 中国民间剪纸。 3. 中国民间印染图案:民间蓝印花布、民间蜡染。 4. 中国民间戏面具与戏脸谱。 *选修内容 1. 民间扎染图案。 2. 民间玩具图案。 3. 民间皮影图案。 4. 民间年画。 5. 苗绣图 案。 作业练习 1. 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图案进行临摹。 2. 选择一项民间工艺进行图案创作,并实践其工艺。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图案的色彩、构成、工艺和吉祥寓意。 2. 学会多种中国民间图案语汇。 3. 学会一种民间图案的制作工艺,并能运用这种民间工艺进行民间图案的创作。 (三 ) 外国图案 课程内容 1. 概述。 2. 原始岩画。 23 3. 古埃及图案。 4. 希腊瓶画。 5. 文艺复兴图案。 6. 现代图案。 *选修内容 1. 伊斯兰图案。 2. 现代原始图案。 作业练习 1. 选择有 代表性的外国图案进行临摹,如原始岩画、希腊瓶画、古埃及图案、文艺复兴图案等。 2. 运用外国图案语汇进行构成组合练习。 教学要求 1. 了解外国的多种图案语汇。 2. 能运用外国图案的语汇进行图案的创作。 (四 ) 图案创作 课程内容 1. 概述。 2. 具象图案创作。 (1) 植物变形。 (2) 动物变形。 (3) 人物变形。 3. 抽象图案创作。 作业练习 1. 选择植物、动物及人物进行变形练习。 可从影形变化入门,创作适形造型等形式的装饰图案。 2. 运用抽象思维创作抽象图案 (几何纹样、符号 )。 可从符号 或简单的几何纹样入门,进行图案创作。 教学要求 1. 掌握从自然形到装饰形的变形方法,要求学生能充分发挥想像力,强调主观认识和个性表现。 2. 按照图案形式美的法则,创作抽象图案。 四、学时分配建议 序号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数 1 中国图案一 —— 中国传统部分 24 2 中国图案二 —— 中国民间部分 22 24 续表 序号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数 3 外国图案 30 4 图案创作 50 机 动 14 合 计 140 五、说 明 1. 各部分教学内容的 建议学时可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 2. 建议选择优秀的各类图案临摹稿。 3. 临摹是学习和积累,临摹是为了更好地进入图案的创作。 因此,要很好地掌握临摹与图案创作的比例。 4. 需重视图案与工艺的关系,临摹要了解工艺,创作要考虑工艺。 并尽可能实践某些工艺。 25 构成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108 学时 )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及色彩构成的概念、要素及法则,并通过基础训练,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最终应用于设计实践之中。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形态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构成的造型及组织规律,了解构成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 )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 2. 了解掌握二维、三维形态的创造与形态的组织规律。 3. 掌握色彩的形成、色彩的体系、色彩的变化规律以及色彩的表现方法。 (二 )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进行平面形态的创造和组合构成。 2. 能运用色彩的 基本变化规律进行各种色彩表现的构成。 3. 能运用立体材料进行三维形态的组合构成。 4. 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 思想教育目标 1. 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3. 注重设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 平面构成 课程内容 1. 平面构成概述。 包括概念、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