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文档内容摘要:
域主要地震构造带各段 地震活动规律 ( 级以上有感地震 ),评价测区地震活动水平:编制整理测区 级以上的地震目录,包括发震的时间、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和烈度等;搜集 12 附近地震台站测震资 料 (包括 1~ 3 级微地震资料 ),了解地震活动规律;结合区域构 造与地震活动特征,讨论发震构造背景,分析本区可能发震的断层及其复合部位, 以及地应力场的特征。 着重调查历史上破坏性地震所引起的地震效应。 如建筑物变形破坏、崩 塌和滑坡、地面开裂、断层及其运动特点,地下水动态变化、砂基液化情况,河流 堵塞及改道现象等。 水文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河流、湖沼等地表水体的分布、动态及其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 主要井、泉 的分布位置,所属含水层类型、水位、水质、水量、动态及 开发利用情况。 区域含水层的类型、空间分布、富水性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环境水的 侵蚀性。 相对隔水层和透水层的岩性、透水性、厚度和空间分布。 地下水的流速、流向、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活动与环境的关 系,如土地盐碱化、冷浸现象等。 在区域调查中,要着重浅部 (如 30m 以上 )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 此外,还应注 意地下热水、矿水的调查研究。 外动力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调查 崩塌调查 调查崩塌的位置、地形、岩性、地质构造 (主要是结构面及其组合特点 )、岩石 风化和水的活动特点。 同时,还要调查崩塌堆积物的形态、规模、物质成分、颗粒 成分、发育过程,以及所造成的灾害情况和现今稳定性。 在地形陡峻、岩性软硬相 间、断裂发育及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的地区,尤应加强对崩塌及其所造成灾害的调 查研究。 滑坡调查 研究滑坡的目的是查明滑坡形成的原因和时、空发生、发展的规律性,预测和 评价天然斜坡及人工边坡的稳定性。 为此,应在调查滑坡空 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选择规模较大的、有代表性的滑坡进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内容一般包括: a.滑坡分布区斜坡的坡高、坡角、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地质构造、岩石风化、 植被、地下水、地表水及人类活动情况; b.滑体的周界、规模及微地形 (如滑坡壁、台阶、鼓丘、裂缝等 )特征 c.滑动面的数目、形态、埋藏分布及物质组成; d. 滑坡活动的特点 (缓慢或高速滑动、多级滑面、多期活动等 ),形成滑坡的地 质环境与动力因素的关系; 13 e. 滑坡所造成的危害、治理措施及效果,滑坡稳 定趋势的预测。 通过现场调查,对滑坡进行类型划分参考 ZBDl4002(DZ/T0096— 94)附录 C(参考 件 ) 泥石流调查 对泥石流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根据地形特征和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布位置,划分泥石流的供给区、流通区和 堆积区; b. 调查供给区的地形、岩土性质、地质构造、风化破碎、崩塌和滑坡等动力地 质现象,分析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了解降水、融雪、地表水及地下水流动情况,估 计径流量及搬运能力; c.了解流通区的位置、沟谷地形特征、山坡稳定性 ,泥石流流动痕迹及过流断 面规模等; d.调查堆积物的分布位置、范围、形态、规模、物质成分、堆积总量及最后一次堆积量; e. 访问泥石流的性质 (泥流、泥石流、石流 )和造成的灾害、防治措施及其效果。 通过调查进行泥石流的分类,参考 ZBDl4002(DZ/T0096— 94)附录 D(参考件 )。 冲沟调查 冲沟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冲沟的形态 (纵横断面特征 )、规模、发展过程和发育 阶段;冲沟分布区的地形、岩性、地质构造、岩石风化、水文现象特征;冲沟 岸坡 稳定性;沟底及沟口堆积物的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形态特征及不同时期堆积物 的组合关系:测区冲沟发育的密度、速度与气象、地质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在雨量 集中、植被不发育、松散土石大面积分布的丘陵地区和黄土区,应特别重视对冲沟 的调查。 水土流失调查 a.水土流失的状况调查包括:地表面状冲刷情况,冲沟和河流侵蚀作用的速度: 河流的输砂量及冲淤规律;水土流失对农田和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治理措施及效果 等; b. 调查形成水土流失的条件。 包括:侵蚀基准面以上岩、土性质分布 特征,地 质构造和风化破碎情况,地形特点,崩塌、滑坡及泥石流发育情况,降水、地表水 和地下水活动特点,植被及人类活动情况等。 14 在松散土层覆盖的丘陵地区,特别是在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现象往往较严重, 应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岩石风化调查 岩石风化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a.岩石风化变异程度,风化壳厚度、形态和性质 (均一风化、囊状风化、夹层 风化 ); b.通过基坑、路堑等人工露头调查以了解岩石的风化速度; c.岩石风化与岩性、地形、水文气象、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植被及人类活动 的关系,初 步掌握岩石风化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性; 在岩浆岩、部分变质岩和页岩、泥岩等抗风化能力较弱、风化速度较快的岩石分布 区,应将岩石风化列为重点调查内容,并查明易风化岩层的岩性、层位及空间分布 情况。 必要时可选择典型地段,通过各种露头和勘探,进行风化壳的垂直分带,其分 带标志见 ZBDl4002( DZ/T0096— 94)附录 E(参考件 )。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调查 人类工程 — 经济活动引起地质环境的温度、应力、水动态和岩、土性质等方面 的变化,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地质现象,如修建水库引起的渗漏 、浸没、塌岸、 淤积、诱发地震,开拓地下工程所引起的围岩坍塌、开裂位移、冒顶、底鼓、坑道 涌水,以及地下坑道变形破坏而引起地面塌陷和建筑物的变形破坏,因开采地下水、 石油、天然气导致的地面塌陷、开裂和区域性地面沉陷,道路、渠道和露天采矿的 开挖引起天然斜坡平衡条件的改变而造成的崩塌和滑坡,储油 (铀 )工程和“三废” 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对上述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危害,应分别进行调查,其主要内容是: a. 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情况,如工程的类型、布局、规模及采矿工程的开发利 用情况; b.工程区 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质现象、 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c. 环境工程地质现象的分布、形态、性质、规模、强度、成因和发展速度,以 及与人类工程 — 经济活动的因果关系; d.已有的处理措施及效果; e.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地质环境变化的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对 环境的开发和保护措施提出建议。 天然建筑材料和矿产资源调查 对建筑物所需的块石料、装饰石料、水泥原料和粗细骨料、粘性土料等,在调 查中应查明上述材料的产状、岩性、层位厚度、空间分布、开采 条件及开采对环境 的影响,对其质量和储量做概略评价。 搜集、调查区内大型或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 源的储量、质量和分布情况。 15 地质景观资源调查 调查区内各类岩性、地貌景观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范围,其形成条件与演化过程, 阐明其观赏价值与科学意义;调查景观地段的环境地质条件,结合人文景观及地区 的经济、交通条件,评价其开发利用条件并提出保护措施。 7 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方法 在工程地质调查中应充分利用地球物理勘探 (简称物探 )方法,并将物探方法与 其他地质方法合理地密切结合, 以迅速、经济地取得更正确、全面的地质、工程地 质资料。 一般情况下,物探应在钻探和大面积调查之前进行。 不同地质、工程地质任务常用的物探方法列于表 2。 表 2 不同地质和工程地质任务常用的物探方法表 地质和工程地质任务 物探方法 查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岩性、厚度、空间分 布及古河道的位置 地震、电法、综合测井、声波测井 查明基岩埋藏深度及其基岩面起伏形态 电法、地震、磁法、重力 判断隐伏断裂带、测定风化壳厚度,对风化壳 进行分层、分带 电法、地震、声波测井、重力、磁法、放射性、 无限电波透 视、孔中超声成像 查明主要含水层的埋藏分布规律、咸淡水分界 面及分布范围 电法、地震 了解地下溶洞、洞穴位置、规模、分布范围及 埋藏条件 电法、地震、重力、无限电波透视、地质雷达 崩滑体的空间分布及滑动面的埋藏情况 地震、电法、综合探井 查明天然建材种类及分布 电法、地震、磁法、重力 地震裂度小区划分、砂土液化评价 单孔、跨孔纵( P) 、横( S)波速测量 内河、湖泊、浅海水下工程地质调查 浅地层剖面、水上地震、声波测井 研究第四纪断层以推断断层活动性 地震、综合测井 了解岩、土体 弹性力学等部分工程地质基本参 数 岩、土样和孔中纵( P) 、横( S)波速测量,综 合测井等 物探方法选择的原则 应根据工程地质调查的需要和调查区的地质、地形地貌、干扰因素等具体 条件,不同物探方法的物理前提和应用条件因地制宜地正确选择物探方法。 在选择与投入新的物探工作之前,应充分搜集利用以往的物探成果及各类 遥感资料,尤其要注意搜集航磁、区域重力、电法、区域地震剖面等资料。 当确认 16 以往资料有充分利用价值后,可减少新投入的物探工作量:当可利用的资料达到调 查 要求时,进行少量的检查,核对工作。 应根据调查任务的实际需要,决定采用单一的,还是综合的物探方法。 对 于解决较复杂的地质问题,以采用综合物探为宜。 物探的技术要求 应根据调查设计178。 书提出的任务,参照有关物探规范,编制物探设计书或 在调查设计书中列出的物探设计的专门章节。 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资料整理、编写报告和成果验收、 物探的技术要求可参考有关物探规范,但需强调下列各点: a.对于物性前提不明、地质效果有争议的地区,在布置物探之前,应先 开展适 量的试验工作; b. 地面物探工作的探测深度,一般应大于钻探深度; c.物探剖面应沿工程地质条件变异最大的方向布置。 物探应与钻探密切配合, 钻探可作为物探的验证手段,物探又是钻探工作的延伸与补充; d.在钻探困难或仅需要初步探测某些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区,可单独进行物探工 作; e.物探异常点附近应加大工作量,确定异常区范围,研究异常性质; f. 岩芯采取率低或需了解岩溶、裂隙带和地下水活动情况的钻孔,应进行测井。 对有代表性的钻孔作纵 (P)、横 (S)波速测井; g.对有代表性的岩、土试样进行纵 (P)、横 (S)波速测量; h.当发生难解、多解或解译成果有争议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或其它勘探手段综 合判定: i. 重点地段可进行较高精度的物探工作。 7. 4 物探成果 物探成果与其它地质成果要进行综合编录、综合解译。 要编制物探推断的地质 图件或综合物探、地质两方面成果的地质图件,使物探的地质见解尽可能表现在地 质成果上,以便于地质人员使用,更好地发挥综合地质方法的优越性。 物探成果应 作为工程地质报告的一部分,但仍需编写详细的物探专业 报告告,作为附件或单独 归档。 应提交的物探成果有: a.物探实际材料图; b. 各种物探方法的柱状、剖面、平面成果图及地质推断解译成果图。 c.动弹性力学参数等各种测量数据表; d.物探文字报告。 8. 工程地质勘探与长期观测 17 工程地质勘探的一般原则 工程地质勘探 (包括钻探和山地工程 )主要任务是查明地表以下地质结构, 岩、土体的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分布范围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并为采取试验样品,进行野外测试提供条件。 勘探布置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及物 探等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并考虑调查 区工程地质特征和经济规划、工程建设的需要。 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应占勘探点总 数的 5%~ 10%。 遇有难以预见的特殊工程地质体和工程地质问题时,可增加工作 量。 水文地质试验及专门性试验的勘探工作量可根据需要确定。 在平原区,勘探的主要目的是查明土体的埋藏、分布和变化规律。 水文 地质条件,建立结构剖面。 为此,应在代表性地区投入较多工作量,沿工程地质条 件变异大的方向,布置勘探剖面或组成“ +”字形、“井”字形勘探线 (网 )。 在山区、山间盆 地、大型河谷及其他地形平缓的较大面积土层覆盖区是 勘探重点。 一般应垂直地形地貌和构造线以及在岩性变化较大的方向上布置勘探剖 面,对重大而具有代表性的动力地质现象和断裂构造带地段,也应布置适量勘探点。 黄土区,应该把查明黄土垂直分层和水平变化规律及湿陷性等作为勘探 重点;冻土地区,应把查明冻土结构类型、季。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文档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工程实测实量作业指引v10=万科
差时,每个实测层选取 5个实测区, 2个实测层累计 工程实测实量作业指引 版本: 第 2 页 / 第 80 页 10个实测区。 每个实测区实测 5个点,每个点均作为 1个计算点。 . 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 .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 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 [- 5, 8]mm . 测量工具: 5m钢卷尺 .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 1)
工程图纸尺寸(最新整理
350— 400mm 靠背高 1000mm (8)衣架高: 1700— 1900mm。 5.卫生间 (1)卫生间面积; 3— 5 平方米。 (2)浴缸长度;一般有三种 12 15 1680mm;宽; 720mm,高 450mm。 (3)坐便; 750 350(mm)。 (4)冲洗器: 690 350(mm)。 (5)盟洗盆: 550 410(mm)。 (6)淋浴器高: 2100mm。
工程售后服务承诺书(共10篇)
二、售中服务 我厂在技术设计中,优化设计,精益求精,与设计院、贵公司密切合作,保证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积极听取现场操作员的要求,完善设计,若设计院有更改需要,使用单位有特殊需要,我厂将全力满足其要求,并想尽办法,与各方面协调好合作关系。 选择国内最好的配套件制造厂商家,既满足性能要求,又便于以后的维修、配件供应。 在制造过程中,我们全力配合安排图纸审查、产品监造、检查验收等各阶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