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内容摘要:

设施 充分发挥莱阳农学院等单位的作用 ,以农业科技园区等为基地 ,围绕名优稀特农产品工厂化生产与加工增值 ,研究果蔬、花卉、林木 、畜禽、水产等高效设施化栽培、种植、养殖、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及自动控制设施、设备及技术 ,储藏保鲜和高档产品加工技术 ,建设万平方米以上的高 16 标准种苗驯化示范大棚、植物开放式组培基地及工厂化育苗示范生产线 ,研究饲料安全生产技术与营养调控技术、非常规饲料资源可利用性、规模化畜禽粪污、淡水养殖废水无害化处理与利用及产品质量提升等关键技术。 —— 重要经济作物高质量生产技术 以棉花、蔬菜、果树、油料、茶叶为重点 ,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加强资源高效利用和栽培技术研究。 开展有机农业配套生产技术、设施蔬菜栽培生理、设施环 境因子调控、病虫害综合控防、连作障碍克服与可持续稳产、高效等设施蔬菜生产关键技术和优质、抗病、广适应性蔬菜生产技术研究。 以苹果、梨、桃、枣、杏等为重点开展大宗果树的沃土、节水、优质、丰产耕作研究 ,推广名特优果品先进生产、加工、贮存技术。 以花生为重点研究油料作物高产栽培技术、麦套花生生育规律及栽培技术。 开展优质茶叶、烟叶等的栽培加工技术研究。 —— 动植物重大病 (虫 )害防治关键技术 开展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植物持久抗病性及分子机制研究 ,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机制和生态调控技术研究。 发展环境友好农药、生 物农药及高活性农药取代低、中活性农药研究。 加强生物灾害及有害生物入侵的预警、早期检测与控制等研究。 开展禽流感等重大畜禽疫病病原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分子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的分析 ,建立较完整的疫病流行病学数据库 ,简便易行、灵敏特异的诊断技术和试剂。 研制生物农药、植物抗病制剂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研究果菜类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及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措施和规范化操作规程。 开展畜禽疫病防治与控制技术研究 ,包括新型高效疫苗、疫病诊断技术与试剂盒、新兽 17 药、抗药性检测与消除技术。 —— 农业信息技术 围绕建设农业科技信息网络 体系及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系统 ,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 ,加快建设农业科技信息网 ,研究开发引种与良种推荐、合理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综合栽培 (养殖 )调控等五大专家系统。 发挥远程教育网作用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 研究 3S 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 ,优化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粮食、水产品和食物生产的管理。 ——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充分发挥诸城外贸、滨州西王、九发集团、冰轮公司、济南佳宝乳业公司等单位的作用 ,围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以食品加工和储藏保鲜工艺与技术 研究为重点 ,开展粮油、蔬菜、果品、畜产品、奶业及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输技术创新 ,提高农产品资源的利用效率。 研究小麦、玉米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 ,淀粉提取及深加工技术 ,粮食生物转化技术 ,蔬菜、水果、水产品深加工工艺和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 食品安全与标准化技术充分发挥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等单位的作用 ,围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平台 ,研究出口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技术、转基因食品安全及基因表型检测技术、动物性食品安全及残留检测技术、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解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控制技术及标 准 ,减少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研究国际先进检测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与食品质量标准体系、食品安全监测及预警体系、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 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 18 加强农业产业化技术集成和配套研究。 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城镇空间布局规划与系统设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一体化配置及共享技术等研究。 建立健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动态监测技术体系。 (四 )海洋技术 充分发挥我省在海洋资源和海洋科技方面的优势 ,把海洋技术作为我省自主创新的特色和重点摆在突出的位置 ,重点开展海洋资源深度开 发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突破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 ,培育新兴海洋产业 ,大幅度提高我省海洋技术领域的整体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 ,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和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依靠“科技兴海” ,推动“海上山东”向纵深发展。 —— 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充分发挥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作用 ,重点加强蓝色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环境与生态动力过程、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海洋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海洋变异对气候变化影响、海洋国防安全等海洋基础理论研究 ,确保我省在国内海洋科学研究的领先地位。 开展海岸带综合 管理、海洋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有关的管理科学研究 ,建立海洋科学综合数据库。 —— 海洋农牧化开发技术 充分发挥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水科院黄海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等单位的作用 ,以沿海水产企业集团为研发基地 ,开展重要海洋生物种质鉴定保存和利用、海水养殖生物功能基因克隆与应用、细胞和基因工程育种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着力培育和引进 7~ 8 种高产、优质、抗逆海水养殖新品种 (系 )。 研发名、优、特、新、珍、稀种类的生殖 19 调控与性别控制、规模化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 设施渔业养殖模式的生态环境优化、自身污染控制、养殖用 水综合循环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技术。 开展免疫增强、营养强化及环保饲料研究 ,清洁养殖、质量安全控制等健康养殖模式研究 ,重大病害快速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 ,无公害渔药研制 ,远洋和大洋渔业开发及配套技术 ,渔业资源增值、养护和恢复技术研究等。 —— 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与食品安全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水产品保鲜、保活、精深加工技术 ,水产品加工、贮藏、运输过程中的活体组织与生物化学变化等技术 ,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 研究和开发调味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以及水产品加工和海藻化工升级换代技术。 研究开发养殖、加工等全过程 中水产品质量的关键检测技术、安全限量控制技术、产地环境监测技术、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控制技术等食品安全技术 ,制定相关的水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 ,实施水产加工企业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HACCP)管理。 —— 海洋活性物质及海洋生物制药开发技术 研究开发海洋天然产物的筛选提取、功能分析、深度利用技术 ,重点研制应用于食品、农业、医用、日用化工领域中的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剂、海洋生物材料等制品 ,甲壳质及其系列衍生物产品制备技术 ,极端环境海洋生物的培养、分离和开发应用技术 ,海洋生物药用功能基因克隆、表达技术 ,转基因海洋微生物及微藻大规模生产药源生物的技术。 研制出2~ 3 种转基因海洋药物和糖类国家一类海洋创新药物。 ——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以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为研发基地 ,重点开展海水、苦咸水 20 淡化技术的研究。 研究海水淡化膜材料及膜组件 ,耐盐类化学腐蚀、生物污损材料。 研制低成本的新型海水淡化设备 ,建立淡化示范工程。 开发含盐污水排海 (洋 )处置技术。 开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海水冷却预处理、防腐蚀、阻垢、防生物附着等关键技术和设备 ,加强海水处理药剂、海水冷却塔等成套装备研发 ,研究大生活用海水的污水处理技术 ,建立海水直接利用示范工程。 研究海水脱硫技术和滩涂海水灌溉农业技术。 充分发挥省海洋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的作用 ,以潍坊、滨州、东营为研发基地 ,开展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技术研究。 研制海盐生产工艺及系列盐产品。 研究苦卤综合利用技术以及海水提取钾、溴、镁等化学元素新技术 ,开发以镁、溴为主导的精细化工系列产品。 加强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废弃浓海水制盐、元素提取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 海洋精细化工品种达到70种以上 ,建立大规模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深加工的循环节能模式示范工程。 —— 船舶修造及相关配套技术 依托青岛、烟台、威海三大造修 船中心 ,研究海洋工程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游艇、电动船、玻璃钢渔船、远洋捕捞及加工船等船型开发、设计、建造和修理改装技术 ,船舶性能、结构、噪声、振动等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关键机电设备、内装修国产化及先进制造工艺 ,提高船用钢板、柴油机、发电机组、锚链、锅炉、电机、舷外机等配套产品的档次。 研究各类海洋平台的构建、泊稳等关键技术。 —— 海洋仪器设备及特种海洋新材料 充分发挥国家驻鲁海洋单位和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单位的作用 ,研发深远海、大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设备 ,研制深水探测 21 器、海洋油气矿产勘探的设备 ,海洋现场观测传感器和观测系统 ,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污染监测系统的仪器设备 ,海洋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技术设备 ,大洋渔业信息与服务系统技术设备等。 积极争取在青岛建设国家深潜基地。 开发用于各种船舶、海上设施、海洋工程设备防腐蚀、防生物附着、生物污损的海洋新型防护材料和工程材料 ,研究耐压浮力材料、耐蚀合金材料、耐压密封防水材料 ,开发环境保护用材料、具有温度敏感、化学物质敏感、生物敏感等特殊功能材料。 —— 海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 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等单位的作用 ,以胜利油田、龙口矿业集 团为基地 ,采用先进技术对具有远景的含油气盆地进行勘查与资源评价。 研究海洋油气的勘探、钻探、开采、储运技术 ,发展可视技术 ,研发二次、三次采油技术 ,提高采收率。 研究海底煤炭的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覆岩破坏规律及其控制技术和矿井地质安全保障技术 ,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 ,实现海域下煤炭资源的高产高效安全回采。 对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进行探测与资源评价 ,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保真取样技术 ,探索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技术。 —— 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技术 研究海洋环境监测、预警、预报技术 ,近海生态环境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检测技术 ,重点开展赤潮、海上油气污染和海洋风暴潮等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技术 ,减灾防灾技术 ,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置技术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及综合开发技术 ,海岸侵蚀、海水内侵、海岸带防护、海洋旅游区等海岸带综合治理和保护理论和技术 ,建立完整的、多功能的区域 22 性立体海洋监测系统。 (五 )社会发展 以人民健康、科技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为目标 ,在医疗卫生、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领域 ,建设重要社会事业科技支撑体系 ,实现技术突破。 —— 医疗卫生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开展生殖健康、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基层医疗保健、环境对健 康影响等技术研究 ,充分发挥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省肿瘤医院、千佛山医院等的作用。 以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为重点 ,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研究。 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为重点 ,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环境、营养、遗传、行为和社会心理因素对重要疾病发病机理的影响及综合防治技术。 研究新发或可能传入我国的传染疾病预测技术、发病机理及控制策略。 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单克隆诊断试剂 ,基因诊断技术 ,体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细胞因子治疗技术 ,基因疫苗、基因治疗技术。 利用 细胞、组织修复工程等 ,研究重要人体器官组织的保存及移植技术。 —— 人口与健康 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及我省常见病、多见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和预防 ,加强科学研究 ,探索新的治疗和预防技术。 重点开展生殖、发育与衰老生物学研究 ,严重传染病病原生物学、致病机理、疾病控制原理研究 ,重大疾病早期检测、诊断与预警研究 ,药物作用机理研究。 23 加强生殖医学、新型避孕节育技术、生殖健康服务技术的研究 ,提高出生婴儿质量。 开展环境因素对人类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 ,解决环境中长期低浓度暴露污染物、环境二 次污染物、环境生物性污染、饮用水微量污染物等对人体健康影响机理和识别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建立环境监测中心 ,开展居室、办公室及公共设施场所等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环境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 公共安全 加强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 ,开展针对恐怖、突发、群体事件和经济、刑事案件的预测、预防、预警、调查取证、指挥决策和处置技术研究 ,构筑我省社会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围绕安全生产 ,重点开展火灾预防控制、应急救灾、抢险救援技术体系的研究。 开展矿山、油田、铁路等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研究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事故监测、预警、防治 ,应急救援、事故调查与分析处理技术 ,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技术的研究。 围绕自然灾害防治 ,重点开展暴雨、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的成因、致灾机理、精准预测技术及地面监测台网体系建设技术 ,新型气象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及关键装备生产技术等研究 ,加强地震预报新技术研究 ,建立突发性灾害监测系统和应急协调指挥机制。 —— 现代交通与物流 研究新材料、新技术在公路、铁路铺设中的应用 ,提高路面质量与建设速度。 研究先进的智能交通技术 ,提高城市、港口的通行速度与通行量。 研究无线射频技术、条码技术等自动识别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提高物流业的信 息化水平。 —— 社会发展领域的其它科技问题 24 以科普场馆为基地 ,加强科学技术的宣传、普及和推广设施技术研究 ,优先研究城市社区和农村科普设施建设技术、流动科普宣传技术、信息网络科普技术。 加强与文化、传播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