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利通全面解决方案高清rmx10008000内容摘要:
音频数据延时少于 60 ms,抖动少于 20%;视频数据延时少于 200ms。 网络丢包率少于 1%。 网络子网规划建议 —— 视频会议与其他应用在不同子网。 中心网络设备带宽要求 —— MCU 至接入路由器传输带宽 1000M。 视频会议是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网络应用。 这就要求作为其基础的承载网络有较高的带宽和对网络中的业务流量有较高的控制能力。 视频会议在最初制定整体框架协议时就定义了视频会议是为了解决在窄带的条件下实现远程的视音频交互。 视频会议系统本身对带宽的要求为 64K~ 2M,但是由于为了满足流畅的视音频效果,但是要实现 720P 的高清图像,必须要求 1M 以上的 呼叫带宽,发送双流的时候,必须 带宽,建议到各分支节点网络 链路 带宽 为 2M。 项目建设目标 系统建成以后,可以实现视频会议系统提供的业务,包括调度会议、协商会议、讨论、培训等等。 该系统会议模式丰富,功能强大,运行管理简单方便,并且提供强大的扩展能力。 具体来说应达到以下几项要求: 可靠稳定的系统 由于视频会议对业务实时性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我们首先在设备选型上要选择业内最成熟、最稳定的产品,核心设备( MCU)必须是电信级产品,从方案设计要进行高稳定性的设计并且整个系统需要提供很强的管理手 段与事故监测手段(所有系统硬件开机自动检测、历史事件记录、硬件发生故障时,重新自动地完成硬件资源分配、告警提示„) 性能优秀的系统 本项目视频会议对图像、语音的清晰流畅性要求非常高。 这就需要我们在设备选型上要选择业内技术最先进的产品,支持最先进的编解码算法,支持 Qos,并且在方案设计要考虑到的整个系统的 Qos、拥塞控制、流量控制等问题,从而XXX 高清 视频会议系统技术 方案 保证整个本视频会议系统在召开会议时,图像、语音清晰流畅。 管理可用的系统 本次视频会议系统是以 XXXX 单位 总部为中心,覆盖整个区域内所有机构的视频会议系统。 整个视 频会议系统的网络管理任务相当繁重。 我们在本视频会议系统的方案设计中,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视频会议系统管理解决方案,以实现会场点管理、会议管理、会议控制、会议诊断、会议监测和日志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通过这些管理手段从而保证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稳定。 灵活扩展的系统 为了保证 XXXX 单位 会商视频会议系统符合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我们在本次视频会议系统的方案设计中,必须考虑到视频会议系统的扩展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所提供的产品必须是符合 ITU 标准的,而且适应各种网络环境,我们提供的方案可以方便灵活地进行系统扩展。 安全保密的系统 我们从方案设计到产品选型充分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整个系统分为系统配置管理、业务管理、终端密码授权等多级安全体系,并且核心设备( MCU)的系统配置与管理应支持物理的隔离。 这就要求我们提出的视频会议系统设计是高质量的;提供的设备和系统是先进成熟稳定的;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是优秀一流的。 XXX 高清 视频会议系统技术 方案 第 2章 会议电视系统发展 概述 从电话到电视,从 LAN 到 INTERNET,从微波到数字化通信,人们的生产生活时刻与影像和声音的传递息息相关,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正在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广播电视与通讯两大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延伸和发展,而它们之间却因大量的技术瓶颈难以把各自的特长加以融合。 九十年代由于通信、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与传输技术日臻完善和成熟,这不仅使视频编码通信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性能大为提高,网络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性通过各种协议的兼容发展也大为增加,实现视频通讯传输终因成本的逐步降低而成为可能。 从本世纪初开始,由于基于 IP 的包交换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 LAN、 WAN、Intra 以及 Inter 的普及。 大量的视频会议的建设转移到 IP 网络上来,实现 了三网合一,网络链路共享极大地发挥了网络地效能。 同时在 IP 网络上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日臻成熟,成为主流的应用。 而最近随着 IT 技术的发展以及会议电视需求的日益提高,特别是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为图象显示带来的革命性的变革,高清视频会议电视已经成为众望所归,技术发展的方向。 成为新一带会议电视系统的一个标志性的指标。 可以看到视频会议系统发展的趋势: 网络通讯协议正在由 到 并向 SIP 协议过渡; 宽带音频协议 Annex C 在逐步取代低品质音频通讯协议如 、 等; 高效的视频编码协议已经成为视频编码的绝对首选; 而图像格式正在由传统的 CIF、 4CIF 格式向 1280x720 高清显示过渡。 对视频会议系统要求也在由某些高指标向整个系统综合的高性能应用演化。 XXX 高清 视频会议系统技术 方案 成为主流编码标准 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对多媒体信息巨大数据量所进行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其中数据量最大的是数字化视频数据。 例如,一幅 640480 中分辩率的彩色图像( 24 比特 /像素)的数据量约为 ,如果以每秒 30帧的速度播放,则视频信号的数码率高达 ;如果存放在 650MB的光盘中,在不考虑音频信号的情况下,则每张光盘只能播放 24 秒钟。 对模拟视频信号数字化后也必须进行压缩才能比较现实地实现存储、编辑和控制等项功能。 例如,一个具有 带宽的模拟视聘信号直接数字化后,其码率高达200 Mbps。 如此大的数据量,对现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数据交换能力和存储能力来讲都是过分的考验,也不经济;所以要想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图像,必须采用高效率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 、 等方式。 视频编码 视频编码 视频编解码标准是 基本视频模式。 在 8*8 像素块上使用离散余弦变换( DCT)编码视频帧。 初始帧(帧内模式)基于输入的视频图像进行编码和传输。 在典型的视频场景中,后继帧与前面的帧除了场景中物体小的运动外非常相似。 运用前一帧的运动补偿能进行有效的编码(帧间模式)。 传输的是像素组在前一帧基础上的位置的移置(运动向量),以及原始图像与预测图像的误差的离散余弦变换编码,而不是重传编码的像素本身。 支持两种视频图像格式, CIF 和 QCIF。 只有 QCIF 才是 基本要求的一部分, CIF 是可选的。 CIF 有 352*288 个亮度像素。 对于色度信号为 176 行 *144 个像素,这是因为人眼对于彩色没有对于亮度那样敏感。 QCIF 亮度解析只有 CIF1/4 的解析率,每幅图像扫描 144 行,每行有 176个像素点。 它与 CIF 色度解析的格式一样。 视频编码 视频编解码标准是在 编码标准的基础上的改进,结合了 IP 网络的特点,提供了更高的视频编码效率,特别是在较低的视频速率下比 XXX 高清 视频会议系统技术 方案 有较好的视频效果。 视频编码 视频编解码标准是 ITUT 和 ISO 合作的产物, 标准结合 了 H 系列和 MPEG 系列的优点,充分考虑了 IP 网络的特点,在多模式运动估计、整数变换、统一 VLC 符号编码、分层编码语法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编码标准的基础上的改进,结合了 IP 网络的特点,提供了更高的视频编码效率,特别是在较低的视频速率下有较好的视频效果。 宽带音频成为共同的追求 音频编码 G. 711 基本音频 基本音频模式是 logPCM(对数脉码调制 )编码解码器,它是一种简单的 8kHz 采样频率对数脉码调制模式,长期以来它都是数字电话网络主要的编码方法。 为 低品质音频标准。 定义为 8 为编码,速率为 64kbps,但在 采样截短为 6 或 7 比特位,因为速率相应变为 48kbps 或 56kbps。 提供了出色的长话音质窄带( 3kHz 音频带宽)语音、不太明显的编解码延迟(低于 1ms)以及非常低的实现复杂性。 、 以及 等为后续发展的音频编码标准,压缩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音质仍旧是低品质的 的音频。 、 为音质更好、占用带宽更低的音频编码协议。 对音质有一定的改善,为 7K Hz 的音频编码。 Annex C 是音频通讯新一代的编码标准,为宽带音频编码标准,音频的采样频宽可以达到 14K Hz,而通讯的带宽只有 24K 或 48K,可以提供 CD 级的高保真音质。 是和 并列的视频通讯的高标准。 SIREN 22 是音频通讯最新一代的编码标准,为宽带音频编码标准,音频的采样频宽可以达到 22K Hz,而通讯的带宽只有 32K 或 64K,可以提供 CD 级的高保真音质,为用户带来剧场级别的体验。 XXX 高清 视频会议系统技术 方案 视频图像技术规格标准 根据以上对集团总部和所有企业端在视频设备所支持的技术标准的阐述中,主要的区别在于视频、音频和网络的技术标准上。 无论从 技术指标上还是主观的感知上,都能很明显的看出与原泰德标清系统(现企业端所用)的差距。 可通过以下图像区分。 视频分辨率的业界标准 图像分辨率对比 根据上图三种不同视频格式(图像分辨率)对比显示,很明显看出在文字的边缘的细腻度和清晰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XXX 高清 视频会议系统技术 方案 高清图像成为划时代的标准 视频会议系统从发展之初便大量借用了电视技术的设备和技术方式,而今无论在设备和技术上都和数字电视技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 大量数字显示技术和标准正在被应用到视频会议的发展中来。 传统的视频会议采用 CIF(分辨率 352x288)格式 ,受点阵数量的限制,在数字及线条等精细显示方面不尽如人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高标准的要求。 虽然 4CIF 的图像在分辨率上有所提高,但是没有本质的变化。 是一个过渡的技术补救方式。 而高清的图像(最低标准 1280x720P)至少可以提供 10CIF 的解像度,可以满足各种高标准会议电视要求。 而且 1280x720P 这个标准已经是国际(包括国内)上新一带视频显示的主流标准,目前所有的等离子和液晶显示设备都标准首选支持这一标准。 世界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正在 引发整个电视广播产业的变革,数字电视是这一变革中的关键环节。 伴随 着电视广播的全面数字化,传统的电视媒体将在技术、功能上逐步与信息、通信领域的其它手段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数字电视 技术。 这一新兴 技术 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 并将影响到相关的各个行业。 数字电视被视为新世纪的战略技术。 数字电视 技术为媒体的传输和显示订立了大量的标准,也为视频会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数字电视按清图像晰度分类,数字电视包括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HDTV)、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 (SDTV)和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 (LDTV)三种。 HDTV 的图像水平清晰度 800 左右线,图象质量可达到或接近 35mm 宽银幕电 影的水平; SDTV 的图像水平清晰度 500 线左右( 4CIF 相当),主要是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量级,其图象质量为演播室水平; LDTV 的图像水平清晰度为 200300 线( CIF 相当),主要是 对应现有 VCD 的分辨率量级。 国际电视会议组织 ATSC 定义了高清图像的两个标准: XXX 高清 视频会议系统技术 方案 高清数字信号的解码和重现最后的画面清晰程度取决于视频信号的清晰度与电视机的最高分辨率。 大家在查看 数字电视相关的信息时,都会碰到 1080i 和 720P 这样的数字,i 代表隔行扫描, P 代表逐行扫描,这两者孰优孰劣,大家应该很清楚。 隔行就像百叶 窗,是不完整的图像,逐行才是一次显示一幅完整的画面。 而 1080、 720则代表垂直方向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尽管 1080i 可以提供更高的象素( 207 万),比 720p 的 92 万高出不少,但是画面稳定度则 720P 更具有优势。 1080i 和 720p 同是国际认可的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标准。 而欧洲以及中国等一些原 PAL 制国家则采用了 1080i/50 赫兹模式,场频同 PAL 模拟电视相同。 至于 720p,则由于电脑和网络厂商更深的渗透到了电视行业而成为了一个可选的标准,目前 是视频会议系统公认的入门高清标准,而 1080P 则是将来更高 的一个台阶。 现在 的视频会议系统多半 都是 4: 3 的,也就是长边与短边的比例。 16: 9在目前的电影和 DVD 影片中十分常见,它是最为适合人眼的观看比例的。 所以新一代的视频会议系统将是 16: 9 的显示比例标准。 高清会议电视有哪些 优点 呢。宝利通全面解决方案高清rmx10008000
相关推荐
内表现记录表 ) 第三单元 产品分销管理 单元目的 阐述分销管理的概念、作用及新产品卖入的基本方法,从而使销售人员对店内分销管理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使销售人员的新品卖入技能得到提高。 单元内容 ? 分销管理的作用 ? 零售分销标准 ? 新产品的卖入 第一节 分销管理的作用 分销管理即是指生产商针对不同零售客户的需求采用不同的产品分销组合以更好地适应该类零售客户的目标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0616( 7:009:00)场地布置 202061 17( 9:3016:30)活动开展 2020618 活动总结 活动费用预算:(估计)广州 单位:元 RMB 数量 单价 总计 礼品 300 10 3000 海报 300 宣传单张 1000 挂旗 1000 设计费 6000 劳务费(主持 /演员) 1/4/人 /天 800/400/人天 4800 交通运输费 600 舞台 1 6000
路轨 /边框料, 6063T6铝合金,表面喷砂氧化; 700滑轮,进口 POM粒子材料,不含任何尼龙; 密封胶条, PVC+聚氯乙烯; 隔音棉,“樱花”牌或相应档次隔音棉; 防火板,“美林”牌或相应档次防火板; 隔音系数, 53Db; 路轨载荷, ; 屏风密度, ㎡ 第二章 机电部分图集 吊顶内配管的安装做法 ; 1)做法一 附图 46 2)做法二 附图 47
25 套 HDX 高清终端、 1 套 RMX 高清 MCU 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公司 14 套 HDX 高清终端、 1 套 RMX 高清 MCU 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 35 套 HDX 高清终端、 1 套 RMX 高清 MCU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35 套 HDX 高清终端 ………… 解决方案的专业供应商,拥有最大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具有推动视频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推出高质量的语音、视频、网络
芥吼裴蓬剧蔼氦粥仇炽锥戈烷奠滑麓仁莎洲直撬姑四抿肋爸净仟耐撮 建设规模: XXX 路长 720 米、宽 12 米,沿街建筑 71 幢 青川某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工程施工方案 (抗震加固 平改坡屋面 )_secret 目 录第一章:前言 ……………………………………………………… ..第二章:编制依据 ……………………………………………… ....第三章:工程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