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镇三小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内容摘要:

徒结对活动材料,考核组审核 教务处 此项基础分为 0 所有教师 教学特色 积极探索实践符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特色,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有成果、有影响(如童书共读、师生共写随笔等)。 每学期酌情得 510 分 期末材料检查,学生或家长座谈调查,考核组审核 教务处、政教处、考核组 此项基础分为 0 所有任课教师 四、教育教学成果 ( 220) 名优教师奖励 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教学“三坛” 等,校、学区级 8 分,县级 12 分,市级 16 分,省级 20 分。 教学能手,学科骨干少得半计分,年龄不符的“三坛教师”不予计分(新秀 35 周岁以下,中坚 3650 周岁,宿将 50 周岁以上)。 查看荣誉证书或文件和身份证 教务处 此项基础分为0;名优教师取最高称号分值,不累计加分。 所有任课教师 教学评奖( 10分) 积极参加各项教学评奖活动(优质课、基本功、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等),没有参加指定对象的各项比赛每次少得 5 分,请事假的每次少得 3 分。 参与各项学科教学比赛(优质课除外)获奖:校级、学区 1 分,县 2 分,市级 4 分,省级及以上 6 分。 优质课获奖是以上分值的两倍 查看荣誉证书或文件;统计相关网站;各种文本原始材料上传到学校FTP。 政教处、 教务处、总务处等相关处室 同项或同篇文章获奖取最高分。 (小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此项的“发展考核细则”中加所有教师 论文(案例)、教学随笔、博客、通讯报道等 ( 10 分) 45 周岁以下老师,每学期没有按要求上交一篇论文、教学设计等文本经验 、 成果参加学区或以上评比的少得 3 分。 撰写教学随笔的 篇数达不到要求的 , 少一篇少得 2 分 ( 30 周岁及以下的教师每 2 周 1 篇教学随笔; 3135 周岁的教师每月 1 篇; 36 周岁及以上的教师每 2 月 1 篇) 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论文 、 案例 、教育教学随笔 等评比中获奖。 校级、学区 1 分,县 2 分,市级 4 分,省级及以上 6 分。 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得 8 分 建有教育博客并经常更新的酌情加 25 分。 学校活动的通讯报道被各级网站采用的,每次加县教育网 5 分,县德育网、教研网采用 3分,县政务网、学区教育网 2 分,学校网站 1所有教师 7 分。 (其中图占 1/4,文占 3/4) 45 周岁及以上的教师有参加学区 或以上文本类评比加 5 分。 分按 倍计) 课题,论著 ( 10 分) 不积极、不配合、不参加学校或教研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的每次酌情少得 35 分。 课题:学区级立项 2 分,结题 4 分,获奖 6分;县级立项 4 分,结题 8 分,获奖 10 分;市级及以上立项 10 分,结题 15 分,获奖 20 分,执笔负责人计满分,成员折半计分。 课题组成员取前 5 名,酌情给分; 论著:个人教育教学专著主编 16 分,副主编 6 分,编委 2 分。 相关文件和研究过程材料和成果 政教处、教务处等相关处室 相同时间, 同一课题取最高分。 所有教师 公开课 ,专题讲座( 10 分) 50 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没有在教研组内及以上活动中上过一节研讨课的少得 5 分。 没有在校本教研组内及以上活动说课或评课或典型发言一次的少得 3 分。 没有组织过一次校本教研组活动的少得 2 分。 积极上公开课或作专题讲座( 1 小时以上):校、学区、县 4 分,市级 6 分,省级及以上 8 分(典型发言 减 半);组内公开课超过一节的,每节加2 分,组织活动、说课、评课、典型发言超过一次的,每次加 1 分。 (家长开放课同校级公开课 ; 5 次封顶 ) 查相关文件,教案、讲稿上传到学校 FTP 教务处、校本教研组 同一课题取最高分;教学 督导和评比不算公开课。 所有任课教师 教学成绩( 180 分) 期末测评成绩 ( 140 分) 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统一检测的学科教师得140 分,其他学科得 100分; 统一检测学科的班级平均分、前 60%学生平均分相对幅度降低 3 分以上的,每降低 1 分少得4 分、优秀率、及格率相对幅度降低 5%以上的,每降低 5%少得 4 分。 “新一”上学期每个班级都得 140 分。 县年级段排名降低 5 名以上,每降低一名同年段所有本学科任课教师少得 2 分。 其他考查或自行组织测评的学科按教务处要求进行操作。 统一检测学科的班级平均分、前 60%学生平均分、后 20%学生平均分相对幅度每提高 1 分加 3 分,、优秀率、及格率相对幅度每提高 5%加 3 分。 在同一级段中,“三率”总排名第一加 15分,第二和第三加 10 分 ( 根据年级实际情况来取两名或三名 )。 县年级段排名每提高一名同年段所有本学科任课教师加 2 分。 完成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材料上报工作的教师酌情加 25 分 期末考试成绩;条件允许用县评价系统的数据 教务处、政教处 同时兼任多个班级或多科教师按有统考学科的班级平均值计 所有任课教师 8 学习习惯 ( 20 分) 没有按要求参与学校有针对性的专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的 少得 10 分。 因教师教育、管理不当或疏忽而造成仪器、设备受到破坏的酌情少得 310 分。 配合学校专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酌情加 15 分; 通过观察、考查、调研学生日常学习习惯,经核实学生学习兴趣高,精神饱满,有良好学习规范和习惯的班级酌情加 15 分。 随堂听课、学生座谈 、问卷、检查等 教务处、总务处 此项考核对象为所有任课教师 所有任课教师 学生比赛 ( 20 分)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少于指定人数的, 每少一人次少得 1 分;不参加比赛活动的每次少得 5 分。 团体总分获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 校级 1 分,学区 3 分,县级 1 6,市级 1 1 10,省级及以上 1 14。 (县田径运动会一二名为一等奖,三四五名为二等奖,六七八名为三等奖;学区、县运动会单项获奖计入班主任指导分数) 查看相关材料 教务处、政教处 同类取最高奖次、单项占以上分数的30%。 此项发展达标细则封顶30 分。 所有任课教师 五、班级管理( 120 分) 安全管理与教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