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资产多,但是不掌握行政公共权力资源,也不拥有一个 完整的公共信息系统,只有政府掌握完整的公共信息系统。 所以三个条件说明政府必然是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者。 我国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政策思路 产业结构包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各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一) 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及其调整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低。 第一产业比重大,基础脆弱;第二产业集中度不够,整体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 %;第二产业 %;第三产 业 %。 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思路 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二)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及其调整 主要问题:( 1)行业垄断。 ( 2)集中度低。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政策思路 ( 1)打破行业垄断; ( 2)发展规模化企业。 (三)地区结构不合理及其调整 主要问题:( 1)差距过大。 ( 2)结构趋同。 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思路 解决结构趋同问题的政策思路:重点解决重复建设问题。 (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 2)转换投资主体。 ( 3)建立国有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解决地区差距问题的政策 思路:重点解决差距过大问题(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 2)东部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西部不发达地区。 ( 3)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部崛起战略。 产业问题是经济运行当中的大问题,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的近期发展远期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对经济的平衡它是一个主要的影响 7 因素,所以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来促进经济的平衡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任务。 ( 1)一、二、三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思路 一、二、三产业是产业的基本结构,那么一、二、三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①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2020年 GDP中: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下降比重较快,这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迅速崛起有关。 工业比农业发展快,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不高,主要靠劳动力投入来推动,抗御灾害能力弱,现代化水平低,一遇自然灾害农产品供应就出问题,或者说政策一旦有偏差农业的弱质性就体现出来。 例如:猪肉价格上涨很快带动了整个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引起了整个国家的消费价格指数快速的上涨,这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运行当中的一个问题,那么这和第一产业较弱,现代化水平较 低是有关系的。 ② 工业结构“重型化” 第二产业的比重体现了我国工业比重较大,工业比重大是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必经阶段,但问题是工业结构出现了“重型化”。 2020 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中重化工比重达 %。 重化工消耗资源大,排放多,这样会使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加剧,而且重化工企业有机构成高,同样的投资同样的百分点增长,它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弱。 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思路: 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轻型化。 ( 2)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思路 主要问题:行业垄断;集中度低 我国 的垄断是一种行政性垄断,就是国家的行政权力控制市场,然后把这种控制权力交给一个两个或者少数几个大企业,把市场控制起来,结果带来了竞争力不足,不能形成充分有效竞争,导致效率低下,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集中度低一方面有一些行政性企业,另一方面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一批真正能和跨国公司能有效竞争的规模化企业,比较分散,小企业较多,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少,所以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存在, 解决这类问题的政策思路是: 打破行业垄断 : 通过拆分行业垄断公司,降低进入的门槛,使民间资本、外国资本能参与 进来,打破已有的垄断格局。 发展规模化企业 : 推动规模企业的发展,就是培育大企业集团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提升整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8 ( 3)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思路 主要问题:结构趋同;差距过大 结构趋同:就是不同的地区差别很大,但是产业机构非常相似,容易造成由于同构而导致市场共振。 差距过大:产业发展水平差距太大,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平衡。 解决结构趋同问题的要害是制止重复建设的政策思路: 建立统一竞争市场; 有竞争才能使那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能上马。 转换投资主体; 能不由政府办的由民间去投资,因为政 府花的是国家的钱,民间的是个人的钱他必须考虑是否会重复建设的问题,他必须建立真正的可行性研究。 实行国有投资责任制: 有些需要国家投资必须要有责任制,资金投入和效益必须有人负责,上项目前必须做好可行性研究,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而使项目归于失败。 解决差距过大问题的主要措施: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东部对口支援西部; 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 使中、西部更快地发展来遏制中、东、西部发展的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进而推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的协调。 税收政策的主要作用 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除组织财政 收入之外,还能对国民经济运行、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财政政策发挥作用,其中一个相对灵活比较有效的杠杆就是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主要政策之一 税收政策的作用: ( 1)调节总供求的平衡关系: 例如总供给不足引起了通货膨胀,物资短缺了,通过减税,通过政府普遍降低税率、税负水平的办法来减轻企业的负担,使企业把更多的利润投入生产过程来增加供应。 甚至可以免税、减税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来解决供应不足的问题。 如果通货膨胀了,相反就提高税率,遏制过快的投资,来收紧企业投资的一些 条件,使投资预期降低。 除了投资膨胀还有消费膨胀了,消费膨胀也可以通过提高消费税、增加税种、提高税率来遏制消费过热或者膨胀,调节总供求的平衡关系。 ( 2)调节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例如国家要支持哪些产业的发展了,那么就给这个相关的产业投资的企业已税收的优惠,减税、免税、低税,这样使投向这个产业的资本能够有利可图,把资金 9 引导到这个产业当中,促进这个产业的崛起,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对不同的产业实行差别税率,遏制对这个行业的盲目投资,来起到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 3)调节各种收入,实现公平分配: 政府负有调节收 入分配关系的责任,市场自发的运行不能很好地平衡协调收入分配关系,不能解决收入悬殊贫富悬殊的问题,需要政府来调节。 政府靠什么来调节,主要是靠税收。 失业的影响 失业的经济社会影响 不利影响 失业会直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使失业者及其家庭收入下降,影响失业者情绪;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政府威信。 有利影响 保持一定的失业率,有利于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促进劳动生产率高;避免社会生产成本过快增加,保持整个经济的活力。 就业问题,十六大报告中把增加就业问题列入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 的目标体系中,成为四大目标之一。 解决就业问题的抓手就是要控制失业率,控制失业人数增加,通过增加就业岗位来降低失业率,减少失业人数,失业是观察就业行使国家制订就业政策一个最直观的指标。 ( 1)不利影响: 经济影响: 人力资源的浪费,失业了人数增加就意味着劳动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劳动力是宝贵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