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内容摘要:

要。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近年来,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抗抑郁药大量产生,在西方国家,药物已经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当然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例如认知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支持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大量研究证实,单独心理治疗或单独药物治疗,都不如同时使用两者的治疗效果好。 同时,抑郁症患者应当调整自己生活节奏,放松自己,好好休息。 随着医学的发展,抑郁症已经是一种完全可以治好的疾病 以下主要介绍一下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根据国外 近 20 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 , 心理治疗适合于轻性抑郁或经过药物治疗后抑郁程度减轻的患者 , 相当一部分的抑郁症病人经过心理治疗或多种治疗方法的处理或帮助可以得到治愈或缓解。 如美国曾作过一项大样本的随访研究 , 发现人际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门诊病人的有效率为 60% 80%。 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起因是有一定的心理应激引起的 ,俗话说 ,“心病还得心药医 ”。 心理治疗具体说来 , 包括以下几种 方法 : ( 1) 疏导与渲泄 20 积 “ 压 ” 成疾是抑郁症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 抑郁症患者多数都有一定的生活事件为诱因 , 如工作 、 学习、生 活或人际关系严重受挫 , 患者在寻求心理治疗前的处境是无人理解 , 无处诉说 , 他们来到心理医生面前首要的需求是表达痛苦 , 吐露心声 , 但又顾虑重重 , 医生应该做的是除了为患者提供宽松、保密的环境外 , 重要的是平等、热情地接纳患者 , 给予患者一定指导劝解 , 帮助解决现实的困难 , 同时应倾听他们的痛苦 , 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 , 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 , 明确生活的动机 , 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 2) 改变不良的认知 从心理的角度看 , 抑郁症的深层问题是患者的病理性认知模式 , 这种认知模式就像戴着一副 “ 有色眼镜 ” ,它导致了患者 的感知错误 , 促使其情感及行为异常 , 当然也影响到其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生理功能 ,形成心身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 , 改变这种认知模式是心理治疗的核心。 这种病理性认知模式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 , 如患者对自身、对以往经历以及对自己的前途总是负性评价 , 认为自己无能为力 , 过去一无是处 ,前途一片灰暗。 在对具体的人际交往或学习工作及生活上 , 患者常任意推断 , 过分概括 , 放大或缩小 , 选择性注意 , 二分法思维 ( 非此即彼 ) , 个人化( “ 揽错 ” 于己 ) 等。 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评价 ( 即认知 ) 是决定其情绪和行为的内在因素。 认知 治疗是通过医生帮助患者辨认这些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 , 让患者亲自用事实检验自己的认知假设 , 用改变行为来改变认 21 知等方法 , 去掉患者的 “ 有色眼镜 ” 引导患者走出 “ 云雾山中 ”, 重建健康的认知结构 , 使患者能客观地对待自己 , 看待世界 , 预测未来 , 该病也就从根本上得以治愈。 ( 3) 接受现实 , 积级行动 要将“ 顺其自然 , 为所当为 ” 视为一种生活的态度 ,应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痛苦 , 自己按本身应有的 “ 生的欲望 ” 积极的行动。 行动是去做你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具有建设性的活动。 通过积极的行动 , 去获得成功和喜悦 , 经反复实践再行动再成 功再喜悦 , 以这种良性循环替代失败与痛苦的恶性循环。 ( 4)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改进抑郁的重要措施。 研究发现 , 社会支持可缓冲心理压力 , 从而起到预防或减轻抑郁。 家人、朋友、同事的精神支持 , 经常与其谈心 , 密切朋友关系 ,将有助于病情康复。 通过社会支持 , 可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 , 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可以说 ,社会支持是比物质帮助有效得多的 “ 灵丹妙药 ” ! 案例:这是一位大学生的来信:我想谈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刚上大学时,有些不习惯,不过我适应能力还算好,不觉的很生疏,我与班里的同学相处还比较好,大家 对我的印象还不错,可是我却总觉得自己压力很大,干什么事情总是没有精神,情绪很不稳定,尤其是这几天,大家都在复习,我看到大家都在读书,我就不想看书,觉得很难受,甚至有点痛恨她们在读书。 我也和从前的同学说我现在的情况,他们劝我说,大学和 22 高中是不同的,没有必要被别人左右,不要管别人如何学习,你只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了,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尽最大的努力。 可是我发现我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我经常一个人行动,上课,自习,吃饭,有活动我总是一个人,我觉得一个人很自在,不受约束,当然我不是很 孤僻,我也和大家交流,只是从前习惯了独处。 而且我们宿舍五个人,俩人一对,正好我一个,我们平时相处也不错,大家都是好人,我们也没有什么矛盾,我们还是院里的四星级宿舍。 我发现我自己还有个问题,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吃东西。 常常是一个人在这个食堂吃过,又跑到另一个去吃,然后再到超市买一大堆饼干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回宿舍吃,我觉得我近乎疯狂,不可理喻,我就想让胃撑满,有时近于疼痛,好像这样我会得到快感和满足,当我吃东西的时候,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我就想不停的吃下去,什么都不要想。 但 是我发现这种发泄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首先是钱的问题,在上个学期,我买的东西还不是很贵,还有些自制力,次数也不是很多,希望自己会改过来。 但是这个学期我发现自己反而变本加厉,表现为:买的东西越来越贵,次数越来越多,好像越贵才越刺激,才越满足。 但我家里并不是能承受的起,我觉得对不起父母,因而自责。 但是越是这样,我就越想放纵自己。 好像有两个我在作斗争,一个让我恢复理智,另一个在让我奢侈,让我放纵。 而我总是屈服于后者。 23 另一个问题是我长胖了,我知道这是一个女孩子很敏感的问题,我也不例外。 其实我很注重自己的外 表,希望自己精干,但是我现在长了十斤。 我常常在晚上吃东西,不睡觉,有时候还偷偷摸摸,一直到吃完为止,或者直到胃口实在受不了,就去睡觉,第二天,当我清醒之后,我会照镜子,看看自己圆滚滚的肚皮,我会想我到底干了些什么,我怎么这样,我好像不是我了,不想接受自己的样子。 可是下一次我又克制不住自己。 我从前尝试过节食减肥,的确瘦了不少,但是我发现我对什么都馋了,而且刻意寻找东西吃,不是因为饿,而是为了一种满足感,而且经常没有节制,吃起来不停。 我的胃已经出现问题,一吃多了就吐,估计是胃炎。 可我还是常常控 制不住自己。 我把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紧要的事上,这样我的生活不规律,学习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我觉得生活学习一团糟,对什么都很没有信心,也许这就是我情绪不稳定,对什么都没兴趣的原因吧。 我觉得我对不起很多人,对不起所有对我有期望的人,父母、同学,师长,包括我自己,可是我还是很难控制我自己的情绪,我觉得我好像有两种人格在厮杀。 我很害怕,但是不知该如何做 …… 这是一例以抑郁为主要特征的情绪问题,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难以控 制自己的情绪,兴趣减退、体重剧增、消极的自我观念、注意力不集中, 通过面谈以及 对她以往生活经历的追踪 , 核心问题仍然是情绪问题,表现为通过吃缓解其心理压力与焦虑,尽管已经认识到 24 问题,但却控 制不住。 在咨询中首先要向患者解释抑郁症的特征,消除患者对于抑郁症的恐惧和焦虑情绪,鼓励患者正确心理、社会因素与危机。 其次是要从认知上改变 对自身、对以往经历以及对自己 前途的 负性评价,树立对未来的自信心。 再就是可根据正规医院 处方,予以药物治疗。 愤怒。 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或因愿望无法实现时,人们内心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愤怒发生时,可能导致人体心跳加快、心律失 常、高血压等躯体性疾病,同时还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甚至丧失,思维受阻、行为冲动,甚或干出一些事后后悔不迭的蠢事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情绪情感发展上往往容易产生好激动、易动怒的特点。 如有的大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或一件不顺心的小事而暴跳如雷;有的因人际协调受阻而怒不可遏、恶语伤人;有的因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与自己相左而恼羞成怒;有的因一时的成功、得意而忘乎所以;有的因暂时的挫折或失败而悲观失望,痛不欲生。 如此种种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 思考,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的好激动、易动怒的不良情绪特点,在一些大学生身上时有体现。 这种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因而有人说: “愤怒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结束 ”。 案例:这是一位大一女生的自述: “我来自一个并不富有但也比较宽裕的家庭,父亲非常爱我,但在我童 25 年中,发生过重大创伤性生活事件,自从这件事发生后,我不再相信任何人,也不再相信很多人们确信不移的比如友谊、爱情等,我想通过努力学习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开始新的生活,摆脱童年生活的阴影,来到大学后,看到同学们都快乐无忧地生活 着,长久潜藏于心的愤怒悄悄地滋长着,我不知道如何化解与排解这种情绪,便经常翻同学的书柜和床位,将他们正在看的参考书藏起来,我并不是为了看书而是看到他们焦虑、着急的样子,我内在的愤怒便找到了渲泻的口,这样我还不解气,我将同学的存折悄悄取出,并将钱全部花掉以化解我心中的愤怒。 ” 这位女同学在童年遭受的挫折与伤害,因为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与心理支持,在她升入大学后中,她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她潜在的 愤怒并没有得到升华与缓解而是压抑起来,并寻找适当的机会进行发泄。 对于容易激动愤怒的学生, 我们可以教导其用换位思考的办法,在心理学上叫 “感情移入 ”。 当学生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对别人发泄自己的愤怒后,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我的感受会是如何呢。 ”像上面案例中提到的女同学看到同学着急的样子,认为自己的愤怒得到了宣泄,但是如果想想自己的东西找不到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去真正的体会一下对方的心情。 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抑制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易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再就是如果自己想发脾气的时候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大喊几声,宣泄自己的情绪。 26 嫉 妒。 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为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 、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的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 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地交往。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 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 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 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 嫉妒是人本质上的疵点,嫉妒心强的人容易得心身疾病。 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产生压抑感,容易引起忧愁、消沉、怀疑、痛苦、自卑等消极情绪,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其次,嫉妒心强影响大学生自我发展。 不良情绪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 另外,嫉妒心强可能使我们结交不到知心朋友。 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 想压倒别人。 这可能使同学们想躲开你,不愿与你交往。 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你会感到孤独、寂寞。 嫉妒对人的心理健康不利。 27 克服嫉妒,首先要教导学生开阔视野,开阔心胸,懂得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 “强中自有强中手 ”的客观规律。 其次要学会转移注意力,需要积极进取,使生活充实起来,以期取得成功,并不亚于竞争对手。 因此,积极参与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使学生活真正充实起来,嫉妒的毒素就不会孳生、蔓延。 为了缓解自己的失败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别人。 三是学习并欣赏别人的长处,化嫉 妒为动力。 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关注别人的优点,忽视自己的优点。 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 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 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四是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待人处事常常以我为中心,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若出现嫉妒苗头时, 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嫉妒心。 案例; 小 A 与小 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 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A 活泼开朗,小 B性格内向 ,沉默寡言,小 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 A 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 A 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