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内容摘要:

振兴工程,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产加销一体化步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关联度。 一是 在引进资金、技术和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利用我区现有温室和水域资源,把有实力、有技术的龙头企业引进来,采用“公司(合作组织) +基地 +农户”的运行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设施蔬菜、花卉园艺和水产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区农业全面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 重点扶持和培育 12 个农村专业合作社 ,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经营规模,建立蔬菜配送中心,做好流通环节,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使之成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推力量。 14 到 2020 年,我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三家以上。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科技推广、苗木和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对种养殖业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尤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防疫上加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业安全生产。 加快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地方特色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开展 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认定,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专家智能系统,提高农业科技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加大农产品市场培育和支持力度,积极推广成熟销售模式,构建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中心等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 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各类专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 推进农业人口转移。 以隆湖开发区为主,辐射带动长胜和长兴办事处及周边地区持续性发展。 通过持续不断的职业教育和阶段性、季节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700 人次,技能 鉴定 500 人;大力支持劳务经纪人和中介公司扩展业务,扩大劳务产业队伍,将有知识、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劳动力组织起来,输送到各个行业,从服务业、建筑、运输业等非农产业中获得丰厚的回报,每年培训劳动力 1 15 万人次,输出劳动力 万人次,劳务收入以年均 810%速度递增,到十二五末,全区劳务总收入达到 亿元,全区农村人均劳务收入 3300 元,农民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力量。 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战略, 着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围绕新兴工业集群发展实施一批重 点项目,全面建设“百亿” 产业、“百亿”园区和“百亿”企业,使工业经济成为建设一流城市区的强大“引擎”。 新材料产业。 以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开发建设钽、铌、铍、钛及其合金加工材产品链、粉末材料产品链、微合金炉料产品链等,形成稀有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以华亿镁业为核心,形成镁及镁合金产品链;以海力电子为核心,发展高压电极箔产品链;到 2020 年,我区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00 亿元,钽、铌、铍、钛及其合金产量由目前的 1 万吨达到 3万吨,镁及镁合金由目前的 3 万吨达到 8 万吨、特种合金材料由目前的 3 万吨达到 5 万吨。 机械制造产业。 以天地奔牛集团公司为龙头, 重点 发展大型煤矿综采设备、超长超宽型皮带运输机和刮板运输机、大功率防爆电机和风力发电设备等项目,配套建设铸造、锻造、热处理、异型件加工中心项目, 提高本地配套水平,引导企业聚集发展,到 2020 年,机械制造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50 亿元,机械装备零部件在本地配套率达到 60%以上; 16 形成重大技术装备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一般机械产品、专业化协作配套产品等合理布局和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汽车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特种汽车、轻型汽车、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项目,配套建设汽车箱体、汽车缸体、 汽车轮箍、装载机、挖掘机配件和 4S 店项目, 到 2020 年,汽车制造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40 亿元, 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的汽车产业体系。 新能源产业。 以宁夏日晶电子科技公司和宁夏亿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及电池组件、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设备等项目,配套建设多晶硅拉晶炉、单晶硅切片及坩埚铸锭炉等光伏材料项目,形成单晶硅拉棒 — 切片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太阳能电站建设产业链。 到 2020 年,新能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20 亿元, 逐步形成新能源产业链。 要着力构筑与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 化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激活服务业潜能。 商贸流通业 要通过内引外联构建 大型专卖店、大卖场等知名流通中心, 鼓励流通业跨行业、跨领域、跨所有制结构兼并重组,按照现代国际经营管理模式,提升商贸流通档次和消费水平。 加快配套建设仓储中心、冷藏冷链中心、大 17 型 专业 批发市场和食品加工中心,实现仓储、配送、冷藏一体化。 新兴服务业 要加快发展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电子商务、信息资讯、中介服务和职业教育等,健全规范一批政策咨询、法律服务、会计事务和就业服务为主的中介组织,完善 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居民生活消费等信息平台,培育壮大职业教育基地。 特色旅游业 要充分挖掘自然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大旅游的包装、宣传、推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注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依托“沙湖”金字招牌,深度开发沙湖 — 星海湖 — 奇石山 — 北武当等精品旅游线路,举办各类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大型节会,搭建文化旅游、经贸交流、立体消费、休闲娱乐的平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辐射周边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二) 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推进炭基材料、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炭基材 料产业。 煤炭产业是我区传统的基础产业,随着煤炭资源的逐年减少,涉煤产业占大武口区工业经济的比重将逐年降低,今后重点依托神华宁煤集团发展超低灰煤、高档煤质活性炭、煤矸石发电等循环经济产业,提高煤炭精深加工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炭基材料产业重点依托神华宁煤集团发展超低灰煤、高档煤质活性炭、煤矸石发电等循 18 环经济产业,提高煤炭精深加工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到2020 年,我区的煤炭生产能力稳定在 800 万吨,洗选能力稳定在 700 万吨,涉煤产业实现总产值稳定在 80 亿元。 冶金产业。 我区现有 4家铁合金冶炼企业,以 6300KVA矿热炉为主要生产设备,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到 2020 年全部改造为 25000KVA 以上矿热炉,布局向石炭井产业区转移,重点向生产硅系多元合金、孕育剂、接种剂方向发展,提高铁合金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环保治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污染物排放完全达标,尾气余热利用率达到 30%以上。 建材产业。 以宁夏中节能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发展煤矸石制砖等新型墙体材料,淘汰现有的粘土砖生产企业,以保护土地资源。 以宁夏大荣建材公司为重点,以充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为目的发展特种水泥产业。 到 2020 年,水泥产能达到 150 万 吨,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达到 80%以上,水泥散装率 50%以上。 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等新型建材产业,力争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 50%以上。 ( 三 )推动传统产业生态转型 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契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做好高耗能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提高“三废”的综合利用率。 认真落实涉煤企业退出、产业结构调整倒逼机制。 坚决执 行节能减排刚性约束,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十大铁律”。 加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淘汰 19 落后装备、工艺及产能,建立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延 伸再生资源产业链条。 以“资源消耗减量化、企业生产清洁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为原则,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以 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为抓手,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汽车制造、太阳能、节能环保等接续替代产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围绕 重点 工 业 园区,加快构建以清洁生产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为主的工业循环经济体系 ;尽快建立 大武口区 范围内各区域间、产业间、生产生活间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体系;强制性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延长园区产业链,充分利用资源,建立区域综合性环保 产业园区,减少废弃物,提高利用率,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主导作用。 设施农业: 以隆湖开发区为重点,巩固提高现有温室生产管理水平,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引导推广,温室生产规模维持在 2020 栋 4000 亩。 到十二五末,设施农业年产值达到 3000 万元,农民人均设施农业收入达到 450 元,设施农业的科技普及率达到 100%,科技贡献率超过 60%。 通过基地建设促进区位优势向产业优势、规模优势转化,努力把隆湖开发区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区建成服务城市的“菜篮 20 子”基地。 把设施蔬菜园区建设与沟渠田 林路、特色农居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 观光农业。 通过挖掘星海湖的环境、文化、生态方面的品牌价值,提高其旅游观光效益;通过养殖种植,向市场提供无公害水产品。 同时带动各村农家乐旅游、隆湖五七干校、贺兰山生态区、森林公园等项目区快速发展,同时带动劳务、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 五年中水产养殖面积由 1万亩扩大到 3万亩;整个观光农业产值达到 5000 万元,农民人均观光农业收入 1200 元。 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强化功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遵循循环经济理念,以服务业园 区生态化改造和建设绿色服务业园区为重点,减少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强服务业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 不断强化文化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统筹整合 大武口区 的自然风光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打造“山水石嘴山、奇石甲天下”特色旅游品牌;突出生态宜居特色,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专业化物业、社区商业、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家政服务、文化体育、就业救助、再生资源回收等多种服务业态协调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加大对商贸、餐饮和宾馆酒店等传统服务业的生态化改造;不断完善金融市场 体系、拓展信息服务业、做强技术服务业,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备、结构优化、 21 绿色环保的生态服务业体系。 ( 四 ) 加快 发展新型特色产业 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以“资源消耗减量化、企业生产清洁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为原则,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低碳经济发展取向,促进生态产业发展,从园区规划、项目审批、建设运营等环节入手,突出循环发展的理念,营造循环发展的空间,形成循环发展的产业。 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汽车制造、太阳能、节能环保等接续替代产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构 建以清洁生产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为主的工业循环经济体系,以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为取向的循环型社会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农业可再生能源示范,做好秸秆综合利用 ,鼓励秸秆还田,支持开发秸秆固化、气化技术。 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对 大武口区规模化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全部使用沼气化处理;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第二代温棚建设。 鼓励太阳能的应用,重点开发 大武口区 的太阳能资源以及风能资源,通过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带动 大 武口区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通过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逐步提高工业能源消耗中新能源的使用比例,在降低资源压力的同时减少传统能源使用过 22 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 研发推广环保产品,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逐步形成具有 大武口区 特色和优势的环保产业体系。 研发、推广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 加快环境咨询服务业发展,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市场行为。 大力培育环保企业,引导大型机械制造、化工和施工企业投资发展重点向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倾斜,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的优势企业 和本土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大武口区 环境保护产业实力。 建立良好的环境保护产业投融资环境,制定适合 大武口区 特点的环境保护技术经济政策,推广 BOT 项目融资模式,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产业投融资体制。 四、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推进生态社会建设 积极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福利水平,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社会建设。 ( 一 ) 构筑城市发展新格局 以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为抓手,以实施新建、续建、配套、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重点,全力打造大武口城市发展新格局。 23 以星海湖为 中心,以老城区和星海经济区为两翼,以商贸服务区、工业产业区、文化教育旅游区为三大板块,形成“一湖两翼三区”的城市发展格局。 抓好大交通、大产业、大配套工程建设,确保水、电、路、气、暖、通讯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进一步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拉大星海经济区发展框架,着力打造“文化之窗、塞上水镇”品牌。 按照“城市区内做精品、旅游景点做特色、重点区域做规模”的思路,注重规划设计、色彩搭配、园林艺术和景观效果,体现“一街一品、一路一景”的特色,促进生态园林精品化,进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