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训练团体辅导方案内容摘要:

成一 个正方形,共有 12 种颜色。 今天一共有 42 个学生参加游戏,每人领取一张后,还剩余 6 张小纸片。 这些纸片可能是被挑剩的,颜色不好看,如黑色的,白色的等,也可能是被人漏选的。 纸片多于参加人数,是为了给参与者自由选择的余地,同时也为寻找“有缘人”设置了难度,有人会找不到锲合的“有缘人”图形。 每个人凭着手中的纸片在群体中寻找自己的“有缘人”,一对找到了„„五对找到了„„三分钟后只剩下了四个人未找到纸片形状锲合的“有缘人”,其他成对的“有缘人”在一起寻找着彼此的“三个共同点”。 他们四个人显得孤零零的。 主持人暗示他们, 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其中一位跑到群体中,快速地与人核对着,最后他发现自己可以与一位已找到“另一半”人的锲合,在他的主动要求下,他被吸收成了“有缘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见有人找到了归属,剩下的三人也有了希望和信心。 其中两人不约而同地跑到圈中央,在剩余的纸片中寻找起来。 不多久,他们发现有两张纸片可以相互锲合,“啊,我们是有缘人”他们兴奋地跑回座位。 最后剩余的那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等待着发布新的游戏指令。 主持人走到他身边问:“还有办法找到自己的‘有缘人’吗。 ”他的回 答是:“我想大概命中注定我是一个人。 ”这是一个性格内向,人际交往有困惑的人,如果游戏就此结束,将对他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强化了他的自卑或自闭。 主持人原本想创设一个小小的情境,让人主动交往,快乐交流,没想到真有人把自己的不主动造成的结果归结为“命中注定”。 对于这样的案例,需要主持人在游戏中通过暗示启发或直接帮助当事人找到“有缘人”,让他体验交往的快乐,从而有信心去学习交往技巧。 3.学生感言 •以前交友往往凭第一印象,对有好感的人便会深入了解。 这使我无形中就戴了副有色眼镜,把陌生人分门别类。 这个游戏告诉我们, 交友前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 一视同仁。 两个陌生人因“有缘”而相识,这似乎给邂逅带来一份美感。 我想以这样的心态交朋友,才能 6 够真正交到真心朋友。 用一张小纸片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我们感觉游戏的设计比较新颖。 在一群陌生人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使彼此从不认识到相互认识,了解彼此的姓名、爱好、特长等,这种方式使人感到很自然,很亲切。 •一张张小小的纸片,牵动着一颗颗充满好奇、充满期待的心。 随着老师撒开色彩斑斓的纸片,大家开始寻找自己的“有缘人”,随之而来的更是激动和喜悦。 我们两两交谈,发掘彼此的共同点。 令大 家惊奇的是,我与我的“有缘人”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真是不可思议啊。 通过这个游戏,让我感觉到,我和身边的每个都有可能存在着一种默契,只是我们未曾发现,本来么,相识就是一种缘分。 让我们珍惜身边的点点滴滴吧。 •小小的卡片让我们班的同学坐到了一起,并有机会互相交流。 认识对方,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兴奋的事。 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校园里,但以前的我们仅可能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不禁让人感叹这个游戏的神奇。 主持人说,“有缘人”就是拿到图形互补纸片的两个人。 这让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有着这样的“卡片”。 那可能是一个微笑 ,一个无意的“碰撞”,这些都是缘分,让陌生的人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 好好把握,好好珍惜,这会是一段美丽的友谊。 第 2章 寻人行动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寻人游戏”让学生学习主动交往。 2.学生在交往中介绍自己、了解他人,发现共同的兴趣爱好。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 25 分钟。 三、活动道具 “寻人信息卡”、笔。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 五、活动程序 7 1.“寻人行动”要求学生根据“寻人信息卡”上的信息,在 10 分钟内找到具有该特征的人简单交流后签名。 2.大家交流“寻人信息卡”,看看谁的签名最多。 主 持人邀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如签名最多的和某一特征签名最少的。 3.交流完毕后,主持人在全班梳理信息,请具有同一特征的人站立一排相互介绍与交流。 寻人信息卡 序号特征签名序号特征签名签名 1 穿 39 码的鞋 17 戴眼镜 2 会打乒乓球 18 补过牙 3 有白发的人 19 穿黑色袜子 4 喜欢听古典音乐 20 喜欢唱周杰伦的歌 5 去过北京 21 喜欢上网聊天 6 骑自行车上学 22 当过志愿者 7 身高 170 厘米 23 网络游戏高手 8 妈妈是教师 24 有住院开刀的经历 9 校运动会获过奖 25 体重 54 公斤 10 读过韩寒的书 26 喜欢红色 11 参加过爱心捐款 27 喜欢爬山 12 未来理想当医生 28 不是本地人 13 四月出生 29 爱养小动物 14 色盲、色弱者 30 想报考外地大学 15 某学科的课代表 31 理科为强项 16 擅长游泳 32 崇拜贝克汉姆 六、注意事项 1.本游戏可以在陌生群体中进行,通过游戏学会 主动交往与沟通。 也可以在同班学生中进行,通过“寻人”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进一步了解。 2.在一个栏目中可以签不止一个人的名字,看看谁签的名字多。 主持人要求签名人进行确认,防止假、乱信息。 3.符合同一特征的学生相互交流后,派一名代表做全班分享。 4.“寻人信息卡”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可以增减。 8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这一活动不论对陌生的群体还是已经相处一段时间的同学来说,都会有新的收获。 通过游戏,不熟悉的人开始相互了解,已熟悉的有了进一步的交流。 这对融洽人际关系,增进团体交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寻人信息卡”中设计的信息,有些是通过观察就能找到当事人的,如:戴眼镜、穿黑色袜子。 有的需要简单交流后确认的,如穿 39 码的鞋、身高 170 厘米、有白发的人。 更多是需要做深入交谈才能获得的信息,如喜欢听古典音乐、为贫困学生捐过钱物、未来理想当医生、有住院开刀的经历。 主持人根据学生获得的签名情况,可以了解其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在提问签名者的同时,可以进一步确认其交流获取信息的正确性和技巧能力。 运用“寻人信息卡”去完成“签名”任务,还是比较单一的交流,即我与你。 最后把具有同一特征的所有同学集中在一起进行相互交流,则 是比较广泛的交流,即我与你们。 共同的特征、共同的爱好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在群体的交流中让人们体验了快乐。 2.活动案例 经过半个学期相处的大一同学,彼此之间有了一点了解,不仅能叫出对方的名字,还了解其学习、交往的状态。 但如何做进一步的交流,特别是了解彼此的内心感受和曾经的经历,“寻人行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班上有一位男生叫小威,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平时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自信。 在“寻人”游戏中,不少同学的“信息卡”上的“当过志愿者”、“为贫困学生捐过钱物”、“未来理想当医生”、“校运动会获过奖”栏目 中都留下了小威同学的签名。 主持人根据这一情况,对小威同学进行肯定与鼓励:“一个有爱心、有理想、有竞争意识和能力的人,就具备了挑战自我、应对困难、获取成功的素质,相信你一定能够进步和成功。 ”同学们也从签名中,看到了小威同学学习成绩之外的行为和品质。 3.学生感言 •刚拿到“寻人信息卡”,看看这些千奇百怪的特征,一时真的无从下手。 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寻找自己认识的人,填完后才知道,这远远不够的。 腼腆的性格导致我害怕与陌生人交谈。 但如果你不勇敢跨出第一步,奢望别人主动来找你是不可能的。 带着害羞与胆怯,我走到了 第一个不认识的人身边。 经过我们相互的沟通和交换,我发觉其实这并不很困难,于是有了第二个,第三个„„ “寻人信息卡”上的空白渐渐地被五颜六色、不同笔迹的名字所取代,心里有一种莫名 9 的成就感和一种算是友情的东西在缓缓地蔓延。 通过这个游戏,我认识到一个人身边的陌生人的数目远大于熟人,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为害羞、胆怯而使自己局限于狭小的人际关系群中。 其实勇敢的第一步,总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 主动与陌生人沟通,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一开始我只找认识的人签名,可后来为了填满大家就放下顾虑,“厚着脸皮”向人讨签名。 虽然彼 此都不认识,但没有关系,大家都是十分愿意帮忙的,甚至互相打闹,使用一点点“暴力”逼着他人签字,真的像老朋友一样。 一个微笑、一个签名、一个特色,联系着我们的友好。 其实交个朋友并不难,只要肯跨出第一步。 第 3章 个性名片 一、活动目的 1.把自己最想与他人交流的信息简洁明了地公布出来,学会推荐自己。 2.通过“个性名片”的交流,让学生了解他人,尽快地彼此熟悉。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 20— 25 分钟。 三、活动道具 每人准备 1 个胸卡、彩色笔若干。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以。 五、活动程序 1.主持 人发给每位学生一个空白的胸卡,彩色笔放场地中央公用。 2.在 5 分钟时间内,每位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个性名片”,插入胸卡内。 3.“个性名片”要求: ( 1)不少于 5 条个人信息。 ( 2)除文字外可用图形等多种形式表示。 ( 3)可以使用多种颜色的笔。 10 4.小组交流,集体分享。 六、注意事项 1. 5 条个人信息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含蓄的,但要求是个性化的。 2.主持人发现典型案例要进行交流并重点提问,深入挖掘个性特质,帮助当事人进一步了解自己。 这一游戏安排在彼此不熟悉的群体中进行效果特别好,可以推荐自己、了 解他人,让陌生人群较快熟悉。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一群彼此不熟悉的学生坐在一起,如何在短时间内推荐自己、了解他人。 设计、交流“个性名片”是一个好方法。 假如我们脖子上挂着的胸卡,除了名字这一符号,其他什么也没有,彼此了解的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称呼。 但假如我们为自己做一张“个性名片”,把自己的特点公布出来,介绍给大家,让别人记住自己、了解自己,同时在别人了解自己的同时,自己也很快记住了他们,这不是很好吗。 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发现身边还有不少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与陌生人的交往真的不是很难。 “个性名 片”上写些什么信息呢。 不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 1)姓名 —— 昵称 —— 网名 —— 外号。 ( 2)特长 —— 爱好 —— 兴趣 —— 嗜好。 ( 3)崇拜的人 —— 欣赏的人 —— 敬重的人 —— 厌恶的人 —— 痛恨的人。 ( 4)理想 —— 目标 —— 经历 —— 志向。 ( 5)对自己的比喻 —— 体型 —— 外貌 —— 身高 —— 体重 —— 肤色。 ( 6)联系方式 —— 家庭电话 —— 手机号 —— 号 —— 班级 —— 学号。 把自己最想让别人知道并想与他人交流的信息简洁明了地公布在小小的卡片上,可以用直白的语言,也可以诗句来表达;可以用单色的线条,也可以用彩色画面来展现。 总之, 一张小小的“个性名片”,就是你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2.活动案例 在小小的胸卡纸上,做一张“个性名片”,真的该好好想一想。 5 分钟内大家在认真思考着, 5 条信息怎么反映自己的个性特征。 我们可以来看几个学生的“个性名片”: 实例一:●爱笑的女孩●永远有梦●最爱绿色●冰淇淋大王●来自江南水乡 11 实例二:●网名 —— 冰山一角●灌篮高手●土生土长●开朗热情●壮如牛 实例三:●大名陈东栋●高一学生● 71 公斤●爱好理科●与老爸称兄道弟 他们几个人的“个性名片”,虽然个性差异蛮大的,但可以看出他们的兴趣特长、体征特点、人际关系 等重要信息。 3.学生感言 •我这个人不善于表现自己,在陌生人面前不太愿意多说话,更不会在大家面前自我介绍。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情况,所以刚开始时无从着手,不知道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 看到别人都能自然介绍,我也硬着头皮说了自己的情况,说完后,心里很开心。 我做了一件自己认为了不起的事。 •这个游戏很有意思,因为通过“个性名片”的交流,我看到了富有个性的每个人。 因为“我”是包括了“公开的我”和“隐蔽的我”,自己不说,又有谁知道呢。 我们小组衡宇同学的“名片”上写着:“愿听不愿说,愿想不愿动,愿 写不愿唱,愿独不愿合,愿静不愿闹。 ”经过他本人解释,我们知道他的性格是内向的,有时虽然不愿多发表意见,其实还是蛮有自己观点的。 遇到这样的同学,我们要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且对他要多尊重、多信任。 第 4章 “松鼠”搬家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竞争和被淘汰的残酷,感受合作的力量。 2.开拓学生思维方式,在竞争中体验双赢的快乐。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 10 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以。 五、活动程序 1.参与者每三人为一组,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小木 屋”,另一个人扮“小 12 松鼠”,蹲在“小木屋”里。 2.根据主持人的口令进行变化,如: “松鼠搬家” —— “小松鼠”调换到其他的“小木屋”。 “樵夫砍柴” —— 搭建“小木屋”的两个人分开,寻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 “森林大火” —— “小松鼠”可以变成“樵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