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期末复习题库内容摘要:

C、 水灰比 D、 水泥强度等级 ,如果水灰比过大,会造成 _________。 A、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 B、产生流浆 C、有离析现象 D、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 ) A、抗冻性 B、抗渗性 C、 和易性 D、 抗腐蚀性 ,水灰比的值是根据混凝土的 _____要求来确定的。 A、强度及耐久性 B、强度 C、 耐久性 D、和易性与强度 _________强度最大。 A、抗拉 B、抗压 C、抗弯 D、抗剪 , 28 d水化热最大的是 ________。 A、 C3S B、 C2S C、 C3A D、 C4AF ________。 A、 C3S B、 C2S C、 C3A D、 C4AF ,硬化前和硬化后是起 ________作用。 A、 胶结 B、 润滑和胶结 C、 填充 D、 润滑和填充 ________。 A、充分熟化 B、 增加产浆量 C、 减少收缩 D、降低发热量 ,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的是 ________作用。 A、石灰 B、 石膏 C、 普通水泥 D、黏土 ________中硬化的。 A、干燥空气 B、 水蒸气 C、 水 D、与空气隔绝的环境 112. 沥青的牌号是根据以下 ________技术指标来划分的。 A、针入度 B、延度 C、软化点 D、闪点 BD A C AD ABCD ABD A B C A B A B A A 号的增加,钢材的 ________。 A、强度增加、塑性增加 B、强度降低、塑性增加 C、强度降低、塑性降低 D、强度增加、塑性降低 _________。 A、水泥用量 B、砂子用量 C、 水灰比 D、 水泥强度等级 ,如果水灰比过大,会造成 _________。 A、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 B、产生流浆 C、有离析现象 D、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久性。 ( ) A、抗冻性 B、抗渗性 C、 和易性 D、 抗腐蚀性 ,水灰比的值是根据混凝土的 ______要求来确定的。 A、强度及耐久性 B、强度 C、 耐久性 D、和易性与强度 _________强度最大。 A、抗拉 B、抗压 C、抗弯 D、抗剪 , 28 d水化热最大的是 ________。 A、 C3S B、 C2S C、 C3A D、 C4AF ________。 A、 C3S B、 C2S C、 C3A D、 C4AF ,硬化前和硬化后是起 ________作用。 A、 胶结 B、 润滑和胶结 C、 填充 D、 润滑和填充 ________。 A、充分熟化 B、 增加产浆量 C、 减少收缩 D、降低发热量 ,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的是 ________作用。 A、石灰 B、 石膏 C、 普通水泥 D、黏土 ________中硬化的。 A、干燥 空气 B、 水蒸气 C、 水 D、与空气隔绝的环境 ,材料的 ________降低。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________。 A、吸水性 B、吸湿性 C、耐水性 D、渗透性 ,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________。 A、表观密度 B、堆积密度 C、密度 D、强度 D AD ABCD ABD A B C A B A B A BD A C ________。 A、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B、抗折强度的平均值 C、抗压强度的单块最小值 D、抗折强度的单块最小值 _________。 A、水泥用量 B、砂子用量 C、 水灰比 D、 水泥强度等级 ,如果水灰比过大,会造成 _________。 A、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 B、产生流浆 C、有离析现象 D、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于混凝土的耐久性。 ( ) A、抗冻性 B、抗渗性 C、 和易性 D、 抗腐蚀性 ,水灰比的值是根据混凝土的 __要求来确定的。 A、强度及耐久性 B、强度 C、 耐久性 D、和易性与强度 _________强度最大。 A、抗拉 B、抗压 C、抗弯 D、抗剪 , 28 d水化热最大的是 ________。 A、 C3S B、 C2S C、 C3A D、 C4AF 是 ________。 A、 C3S B、 C2S C、 C3A D、 C4AF ,硬化前和硬化后是起 ________作用。 A、 胶结 B、 润滑和胶结 C、 填充 D、 润滑和填充 ________。 A、充分熟化 B、 增加产浆量 C、 减少收缩 D、降低发热量 ,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的是 ________作用。 A、石灰 B、 石膏 C、 普通水泥 D、黏土 ________中硬化的。 A、 干燥空气 B、 水蒸气 C、 水 D、与空气隔绝的环境 ,材料的 ________降低。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________。 A、吸水性 B、吸湿性 C、耐水性 D、渗透性 ,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________。 A、表观密度 B、堆积密度 C、密度 D、强度 A C AD ABCD ABD A B C A B A B A B A C ,材料的 ________降低。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________。 A、吸水性 B、吸湿性 C、耐水性 D、渗透性 ,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________。 A、表观密度 B、堆积密度 C、密度 D、强度 _________。 A、水泥用量 B、砂子用量 C、 水灰比 D、 水泥强度等级 , 如果水灰比过大,会造成 _________。 A、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 B、产生流浆 C、有离析现象 D、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 ) A、抗冻性 B、抗渗性 C、 和易性 D、 抗腐蚀性 ,水灰比的值是根据混凝土的 _____要求来确定的。 A、强度及耐久性 B、强度 C、 耐久性 D、和易性与强度 _________强度最大。 A、抗拉 B、抗压 C、抗弯 D、抗剪 料中水化速度最快, 28 d水化热最大的是 ________。 A、 C3S B、 C2S C、 C3A D、 C4AF ________。 A、 C3S B、 C2S C、 C3A D、 C4AF ,硬化前和硬化后是起 ________作用。 A、 胶结 B、 润滑和胶结 C、 填充 D、 润滑和填充 ________。 A、充分熟化 B、 增加产浆量 C、 减少收缩 D、降低发 热量 ,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的是 ________作用。 A、石灰 B、 石膏 C、 普通水泥 D、黏土 ________中硬化的。 A、干燥空气 B、 水蒸气 C、 水 D、与空气隔绝的环境 ________。 A、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B、抗折强度的平均值 C、抗压强度的单块最小值 D、抗折强度的单块最小值 B A C AD ABCD ABD A B C A B A B A AC 158. 石灰的陈伏是为了消除( )的危害。 A 生石灰 B 熟石灰 C 过火石灰 D 欠火石灰 159.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 A 碳酸钙 B 氢氧化钙 C 氧化钙 D 结晶氢氧化钙 160.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 C2S B C3S C C4AF D C3A ( ) mm。 A 50 B 100 C 150 D 200 ( )等方面。 A结构尺寸、结构布筋情况 B 结构尺寸、结构布筋情况、施工方式 C结构部位、结构最小尺寸、施工捣实方式、结构布筋情况, D结构部位、使用材料、施工方式、布筋情况 163. 以下属于地沥青的是( ) A 石油沥青; B 煤沥青; C 天然沥青; D 木沥青; 164. 以下( )不是沥青所具有的特点。 A 具有良好的憎水性; B 具有良好的粘结性; C 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 D 具有良好的抗弯拉性能; 165. 特粗式沥青 混合料是指( )等于或大于 的沥青混合料。 A 最大粒径; B 平均粒径; C 最小粒径; D 公称最大粒径; 166. 在沥青混合料 ATB— 40 中, ATB 指的是( ) A 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 B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C 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D 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C A ABCD C C AC CD D D 167. 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消化 B 硬化 C 煅烧 D 陈伏 168.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 A 碳酸钙 B 氢氧化钙 C 氧化钙 D 结晶氢氧化钙 169. __ __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 ____ ___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 ) A、石灰 B、沥青 C、石膏 D、水泥 ( )方面内容。 A 粘聚性、保水性、流动性 B 粘聚性、易密性、砂率 C 粘聚性、保水性、流动性、易密性 D 易密性、粘聚性、保水性 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在( ) s内完成。 A 100 B 150 C 200 D 250 172. 在沥青混合料 AM— 20 中, AM 指的是( ) A 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 B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C 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D 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173. 关于沥青混合料骨架 — 空隙结构的特点,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粗集料比较多; B 空隙率大; C 耐久性好; D 热稳定性好; 174. 以下( )不是按原油加工方法分类得到的沥青。 A 直馏沥青; B 氧化沥青; C 乳化沥青; D 焦油沥青; 175. 石蜡基沥青中蜡的含量可能( ) A 大于 5%; B 大于 2%; C 大于 10%; D 大于 % D C AD A B A C CD AC 176. 熟石灰的技术要求中不包括( ) A 有效氧化钙含量 B 产浆量 C 游离水含量 D 细度 177. 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 A 碳酸钙 B 氢氧化钙 C 氧化钙 D 结晶氢氧化钙 178. 大坝水泥发热两低,故应提高水泥熟料中 的含量,降低 、 的含量。 ( ) A C2S B C3S C C4AF D C3A ( )。 A 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 B 最小水灰比、最大水泥用量 C 最大水灰比、最大水泥用量 D 最小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 180. 在满足水泥砼和易性、力学性、耐久性的前提下,水泥砼中的水灰比应尽量选择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