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整工程建设标准研究报告书内容摘要:
~15 ~ 90~85 5~10 8~10 ~ 90~80 10~15 7~8 ~ 85~75 15~20 6~7 ~ 75~70 20~25 5~6 ~ 70~65 田埂坎制作 平原区田埂 现有标准内容规定 根据稻田田埂的设计标准 ,引用现有标准内容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20)中的 梯田田坎设计。 梯田田坎设计 TD/T10122020 梯田田坎设计原则 a)安全稳定。 b)占地少。 c)用工省。 d)因地制宜选用田坎材料。 梯田设计 要素 梯田田面宽 B,田坎外侧坡度α ,原地面坡度θ ,田坎高 H(见图 1)。 从图中可推算出各要素间关系式。 图 1 梯田断面要素 式中 : θ ??原地面坡度。 α ??埂坎坡度。 H??埂坎高度 ,(m)。 B??田面净宽 ,(m)。 Bn??埂坎占地 ,(m)。 Bm??田面毛宽 ,(m)。 B1??田面斜宽 ,(m)。 梯田田坎设计 土质粘着力愈小或田坎愈高 ,田坎外侧应愈缓。 田坎高度在 3 m 以下的外侧 坡 ,一般可选用 45~80176。 ,田坎内侧坡可选用 45~60176。 田坎稳定性要求按土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丘陵区埂坎 现有标准内容规定 田块规划 TD/T10122020 g 耕作田块内部规划 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特征及土壤质量要求 ,对耕作田块内部作进一步设计。 3 丘陵山区 丘陵山区以修筑梯田为主 ,根据地形、地面坡度、土层厚度的不同将其修筑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坡式梯田等。 具体规划要求如下 : ??梯田规格及埂坎形态宜因地制宜 ,视地形、地面坡度 、机耕条件、土壤的性质和干旱程度而定。 梯田应尽量集中 ,并考虑防冲措施。 ??梯田田面长应沿等高线布设 ,梯田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 若自然条件允许 ,梯田田面长度一般不小于 100 m,以 150~200 m 为宜。 ??田面宽度应考虑灌溉和机耕作业要求 ,陡坡区田面宽度一般为 515 米 ,缓坡区一般为 20~40 m。 梯田田坎设计 TD/T10122020 梯田田坎设计原则 a)安全稳定。 b)占地少。 c)用工省。 d)因地制宜选用田坎材料。 梯田设计要素 梯田田面宽 B,田坎外侧坡度α ,原地面坡度θ ,田坎高 H(见图 1)。 从图中可推算出各要素间关系式。 图 1 梯田断面要素 式中 : θ ??原地面坡度。 α ??埂坎坡度。 H??埂坎高度 ,(m)。 B??田面净宽 ,(m)。 Bn??埂坎占地 ,(m)。 Bm??田面毛宽 ,(m)。 B1??田面斜宽 ,(m)。 梯田田坎设计 土质粘着力愈小或田坎愈高 ,田坎外侧应愈缓。 田坎 高度在 3 m 以下的外侧坡 ,一般可选用 45~80176。 ,田坎内侧坡可选用 45~60176。 田坎稳定性要求按土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土壤改良措施 对盐碱地、贫瘠的红土、低洼地、砂地和其他各种贫瘠的土壤采取措施 ,改变土壤的不良性状 ,恢复或提高土壤的生产力以及保护土壤免受侵蚀的综合技术措施。 具体内容有 :1)改良土壤与改造自然环境相结合。 2)长远措施与当前措施相结合。 3)单项改良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4)综合改良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改良与利用相结合。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迅速改变地产地区的生产条件 ,对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学词典 环境地学 P59) 土地利用问题分析主要从土地整理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与使用程度、地形、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果等方面展开。 分析土地利用问题的目的是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如土地整理区灌溉无保障 ,应考虑解决灌溉问题。 如是土壤问题 ,就要结合土地平整进行土壤改良。 如是低洼涝渍 ,就要深挖沟排水。 特别要重视的是分析土地整理区的基础设施利用状况 ,通过分析 ,确定哪些基础设施可以利用 ,哪些需要改造或改建 ,哪些是废弃难以利用需要重建的。 设计人员 通过现场踏勘 ,必须对整个整理区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土壤改良 多语种土地词汇手册 ?506粮农组织共用文件库 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 ,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 ,改善土壤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作物产量 ,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 土壤改良工作一般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 ,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逐步实施 ,以达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产性状和环境条件的目的。 土壤改良过程共分两个阶段 :1)保土阶段 ,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 ,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 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 到控制 ,土壤改良亦无法进行。 对于耕作土壤 ,首先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2)改土阶段。 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改良土壤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 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 当土壤过砂或过黏时 ,可采用砂黏互掺的办法。 中国南方的酸性红黄壤地区的侵蚀土壤磷素很缺 ,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 用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酸性或碱性的一种措施称为土壤化学改良。 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石灰、石膏、磷石膏、氯化钙、硫酸亚铁、腐殖酸钙等 ,视土壤的性质而择用。 如对碱化土壤需施用石膏、磷石膏等以钙离子交换出土壤胶体表面 的钠离子 ,降低土壤的 PH 值。 对酸性土壤 ,则需施用石灰性物质。 化学改良必须结合水利、农业等措施 ,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采取相应的农业、水利、生物等措施 ,改善土壤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称为土壤物理改良。 具体措施有 :适时耕作 ,增施有机肥 ,改良贫瘠土壤。 客土、漫沙、漫淤等 ,改良过砂过黏土壤。 平整土地。 设立灌、排渠系 ,排水洗盐、种稻洗盐等 ,改良盐碱土。 植树种草 ,营造防护林 ,设立沙障、固定流沙 ,改良风沙土等。 多语种土地词汇手册 ?506粮农组织共用文件库 客土回填 现有标准内容规定 根据不同田 块需要的回填量计算客土运输量 ,属于土方调配内容。 进行土方调配时 ,应力求挖填平衡和运距最短 ,便于机械化施工。 对于河滩地开发和复垦项目 ,需要客土回填改良土壤时 ,应先进行原场地平整 ,然后再覆盖客土 ,覆土后就地推平。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P224 客土调运是指当运余土石工程量计算结果为负值时 ,表明挖土石工程量小于回填土石工程量 ,它们的差额石外购土石方的工程量 在确定项目区土地平整方案时 ,最好能实现项目区土方挖填内部找平。 若项目区需要客土回填时 ,应考虑到 : 1)客土土源要“舍远求近” ,尽量接近项目区 ,减少运输距离 ,节约运输费用。 2)土壤质地较好 ,尤其是耕作田块的表土应没有污染、避免大的砂砾 ,能够保墒保水保肥。 3)取土区的安全问题 ,即防止土源地接近铁路、公路路基 ,大江大河及水库堰塘的堤岸 ,避免事故发生。 4)应与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有机结合。 即取土与当地的塘堰清淤、河流清障等水利兴修、道路修建、鱼池开挖等结合起来 ,做到一举两得。 若项目区需要挖方 ,外运土石方时 ,也应考虑到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就近运输 ,降低外运成本。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与实务 中篇 p161) 表土剥离 现 有标准内容规定 平整后的土地应保持一定的肥力 ,为此平整时应尽量保留表土 ,一般挖方处保留表土 20~30 cm,填方超过 50 cm 时 ,必须使熟土上翻 ,回填熟土层厚 20~30 cm。 旱作地区一般挖方部位 ,保留表土厚度以 20~30 cm 为宜。 填方部位在填厚超过 50 cm 左右时 ,也要保留 20~30 cm 的熟土层。 必须保留一定厚度的表土。 平整土地的施工中 ,能否保留一定的表土层 ,是保证当年能否增产的重要一环。 在南方水稻区 ,如在田里种有绿肥 ,则应将绿肥连同熟土切成 20cm 的立方体 ,先搬迁它处 ,待田面平整后 ,再 将绿肥块还原铺平。 据试验 ,保留表土在 25cm 左右厚的要比没有保留表土的 ,棉花单产要高出 80%。 但保留表土越厚 ,倒土工作量越大 ,用工量越多 ,从增产要求与省工结合起来考虑 ,保留表土的厚度一般约 25cm 左右即可。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p24) 旱地坡改梯施工技术 ,包括 :测量放线→揭表土→砌筑地埂→深啄底土→表土复位。 主要工序如下 : 揭表土 ,表土保护。 办法有三 :一为横。土地平整工程建设标准研究报告书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土地租赁协议范本简约版
方应负责协调相邻土地所有人之间的关系及周边道路的使用,相邻土地所有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乙方施工生产。 甲方应提供 出租权的有效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经乙方验证后复印其文件备存。 所有复印件仅供本次租赁使用。 第五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乙方有权根据需要在承租的土地上新建、扩建、改建永久性或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以保证生产。 乙方不得将租赁的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和抵押。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U型槽安装 100m3 相关设计或工程竣工图 (八 )、土 沟、土圳 100m3 相关设计或工程竣工图 100m3 相关设计或工程竣工图 (九)、桥涵 100m3 相关设计或工程 竣工图 100m3 相关设计或工程竣工图 砼基础垫层 C15 100m3 相关设计或工程竣工图 100m3 相关设计或工程竣工图 砼沿口 100m3 相关设计或工程竣工图 100m3 相关设计或工程竣工图 T
土地估价技术报告模板
止日期为 2055年 8月 29日,至估价基准日 止 , 土地剩余使用年限为 48年, 该宗地 及地上建筑物、 均 未发现抵押等他项权利。 (三)土地利用状况 待估宗地现状利用为工业用地, 形状较规则, 地势较平坦, 该宗地与周边 约 有 3米的 落差, 宗地红线 内 外“五通”(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 及 红线内“场地平整” ,绿化较好。 二、地价影响因素分析 (一)一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