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操作手册h内容摘要:

态折旧法,折旧要素的变动不会影响月折旧金额。 平均年限法(基于入账净值和剩余使用期间) 与公式一相同,区别是该公式计算折旧时是基于入账净值和入账剩余使用期间考虑的。 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原值等折旧要素的调整,并且希望相应的调整以后各月折旧额,请在变动的同时选择动态平均法。 公式:每期折旧额 =(入账原值 入账累计折旧 入账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入账预计净残值) /入账预计使用期间 与公式一相同,区别是该公式计算折旧时是基于入账净值和剩余使用期间考虑的。 如果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原值等折旧要素的调整,并且希望 相应的调整各月折旧额,则请在变动的同时选择动态平均法。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每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各期折旧额的。 每期提折旧前必须录入当期工作量。 另外,自定义的工作量法公式必须选择“按工作量法折旧”。 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原值等折旧要素的调整,并且希望相应的调整以后各月折旧额,请在变动的同时选择工作量法。 公式:月折旧额 =(入账原值 入账净残值) /入账工作总量 *本月工作量 年数总和法 一种加速折旧法,注意使用该法一定要选择“以年为计算基础”。 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原值等折旧要素的调 整,并且希望相应的调整以后各月折旧额,请在变动的同时选择动态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的折旧计算是要先计算各年折旧率 /额,再计算年内各个会计期间的折旧率 /额。 其折旧计算公式是: 折旧率(年) =(预计使用年限— 已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 +1) /2]*100% 折旧率(月) =折旧率(年) /12 某年折旧额 =该年折旧率 *( 固定资产入账原值 — 入账净残值 ) 月折旧额 =该年折旧额 /12 双倍余额递减法 是一种加速折旧法,注意使用该法一定要选择“以年为计算基础”。 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原值等 折旧要素的调整,并且希望相应的调整以后各月折旧额,请在变动的同时选择动态双倍余额递减法。 1) 在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到期的两年前: 年折旧率 =2 /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期折旧率 =年折旧率 / 一年中的会计期间数 各年折旧额 =年折旧率该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各年每期折旧额 =各年折旧额 / 一年中的会计期间数 2) 在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到期的两年内(含两年)改用直线法: 每年折旧额 =(到期两年的年初净值 — 预计净残值) / 2 每期折旧额 =每年折旧额 / 一年中的会计期间数 动态平均法(基于变动后要素) 该折旧法考虑了固定资产变动时折旧要素的影响,其目的是当折旧要素变动后,折旧金额会自动按调整后因素计算。 例如:有一台设备原值调整增加 10000元,则以后各期折旧金额会相应调整,以保证在折旧期间内把增加的金额提完。 动态平均法是以最近一次折旧要素变动后的期末余额作为折旧公式计算的依据,计算以后期间的各期折旧金额,其公式仍遵循平均年限法(基于入账净值和剩余使用期间)的原理。 公式:月折旧额 =(调整后原值 调整后累计折旧 调整后减值准备 调整后净残值) /调整后剩余使用期间 动态工作量法(基于变动后要素) 该折旧法考虑了固定资产变动时折旧要素的影响,其目的是当折旧要素变动后,折旧金额会自动按调整后因素继续使用工作量法计算折旧,将以后各期折旧金额相应调整,以保证在折旧期间内把增加的金额提完。 与动态平均法类似,都是在原折旧方法公式的基础上,以最近一次折旧要素变动后的期末余额作为折旧公式计算的依据,计算以后期间的各期折旧金额。 公式可参见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 动态年数总和法(基于变动后要素) 该折旧法考虑了固定资产变动时折旧要素的影响,其目的是当折旧要素变动后,折旧金额会自动按调整后因素继续 使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并按照变动后的折旧要素计算已使用期限的折旧额,在变动当期进行折旧额的调整。 与动态平均法类似,都是在原折旧方法公式的基础上,以最近一次折旧要素变动后的期末余额作为折旧公式计算的依据,计算以后期间的各期折旧金额。 公式可参见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 动态双倍余额法(基于变动后要素) 该折旧法考虑了固定资产变动时折旧要素的影响,其目的是当折旧要素变动后,折旧金额会自动按调整后要素继续使用双倍余额法计算折旧,并按照变动后的折旧要素计算已使用期限的折旧额,在变动当期进行折旧额的调整。 与动态平 均法类似,都是在原折旧方法公式的基础上,以最近一次折旧要素变动后的期末余额作为折旧公式计算的依据,计算以后期间的各期折旧金额。 公式可参见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 温馨提醒: 建议用户固定资产 结束初始化以后,新增固定资产卡片 ,在 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如果不能预见以后期间该固定资产是否会进行原值、使用期限或累计折旧的调整时,建议选择动态的折旧方法 , 保证固定资产始终按照调整后的折旧要素计提折旧。 但是在初始化阶段录入历史固定资产卡片时,折旧方法最好不要选择“动态 ***”的折旧方法。 卡片类别 管理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能会非常多,如果仅仅是按卡片一张一张 的 进行管理,这些数据将非常庞杂零乱,因此系统提供固定资产卡片按类别的多级管理,用户可自定义分类规则,并将同一类别的相同属性在卡片类别上一次录入,在卡片录入时就可以自动携带出来,避免了大量重复工作。 同时,用户可按卡片类别进行分级汇总查询。 由于每个企业对卡片类别的划分原则不同,因此系统没有提供预设数据,在初始化过程中,需要用户在卡片类别管理中自行进行固定资产类别设置。 企业可参考以下分类标准设置固定资产类别: 按固定资产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和 非生产经营用; 按固定资产所有权分类,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按固定资产的形态和特征分类,可分为土地、房屋建筑、机械设备、办公用品、运输工具等。 进入固定资产系统后,单击【基础资料】,进入基础资料维护模块,在该模块中单击【卡片类别管理】,就可以进入“固定资产类别”管理界面,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类别的设置。 (1) 新增 在“固定资产类别”界面中选择【新增】,进入“固定资产类别 — 新增”界面,依次输入固定资产类别的代码、名称、使用年限、默认净残值率、默认计量单位、预设折旧方法、对应的固定资产、累 计折旧及减值准备会计科目、卡片编码规则等信息,单击【新增】系统将保存当前资料并恢复到新增前的状态,便于用户连续新增卡片类别,增加完成后单击【关闭】即可退出操作界面。 在“固定资产类别 — 新增”界面中涉及的数据项说明如下: 数据项说明如下: 数据项 说 明 代码 在此录入固定资产类别的代码,上下级类别间以“ .”号分隔, 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类别的多级管理,可以在生成报表的时候分级汇总,为固定资产的决策支持提供更丰富的数据。 固定资产类别的代码必须唯一,不允许重复。 名称 在此录入固定 资产类别的名称,例如按固定资产形态和用途,可以设置“房屋建筑”、“机器设备”、“办公用品”等类别。 使用年限 如果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基本相同,则可在此录入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例如一般对于土地的使用年限为 70 年,则可在此录入“ 70”。 这样在卡片录入时可以自动携带出来,避免了大量重复工作。 如果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大不相同,或事先无法确知,也可以不录入。 净残值率 与“使用年限”一样,如果该类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基本相同,则可在此录入该类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也可以不录入。 计量单位 与“使用年限”一 样,如果该类固定资产的计量单位基本相同,则可在此录入该类固定资产的计量单位,也可以不录入。 此处可手工录入数据,也可单击空格后的按钮或按 F7键,从已有的计量单位基础资料中选择。 建议只有财务系统的用户,此处手工录入。 预设折旧方法 与“使用年限”一样,如果该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基本相同,则可在此选择该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也可以不选择。 此处可手工录入 数据,也可单击空格后的按钮或按 F7 键,从已有的折旧方法中选择,手工录入后系统会进行判断,看是否存在这样的折旧方法,如不存在会给予提示。 固定资产科目 设置该类固 定资产对应的核算科目,此处一定要按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的明细科目逐一对应。 在新增资产及计提折旧时,会按该科目设置产生凭证,例如:机器设备类别应该选择对应的固定资产明细科目“机器设备”,而不应选择“房屋建筑”,否则,固定资产的核算将不准确。 累计折旧科目 设置该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累计折旧对应的核算科目,此处也一定要按累计折旧科目下设的明细科目逐一对应。 减值准备会计科目 设置该类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减值准备对应的核算科目,此处也一定要按减值准备科目下设的明细科目逐一对应。 即使不计提减值准备,此处也可以 选择上,只要卡片中不录入减值准备金额即可。 卡片编码规则 可为不同的固定资产类别设置卡片的编码前缀,例如“房屋建筑”类的固定资产卡片以“ FW”字母开头,“机器设备”类的固定资产卡片以“ SB”字母开头,针对不同的固定资产类别分别录入“ FW”或“ SB”即可,这样在卡片录入时,一旦确认了该固定资产的类别,在卡片编码处就会自动带入这些字母作为编码的前缀。 折旧规则 在固定资产类别中,关于折旧有三个互斥的选项:选择 由使用状态决定是否提折旧 时,卡片上的固定资产完全由使用状态类别的属性决定是否提取折旧;当固定资产 类别是房屋及建筑时,按会计制度规定不管使用状态,必须计提折旧,可以选择 不管使用状态如何一定提折旧 ,此时,使用状态类别中关于折旧的设置是不起作用的;第三个选项 不管使用状态如何一定不提折旧 主要用于土地,以及不是固定资产,又视同固定资产管理的器具等。 当然,使用状态类别中关于折旧的设置同样是不起作用的。 (2) 修改 在“固定资产类别”界面中选择要修改的项目,单击【修改】,弹出 “固定资产类别 修改”界面,修改相关信息后,单击【修改】进行保存。 (3) 删除 如果要删除某一类别,在“固定资产类别”界面中选择要删除的项目,单击【删除】即可。 注意 :已使用的固定资产类别项目不能被删除,但是可以修改类别中的设置。 存放地点 存放地点在卡片录入中,不属于必输项,所以不要求一定进行设置。 ( 1)新增 在“存放地点”界面中选择【新增】,弹出“存放地点 新增”界面,在其中分别输入存放地点的代码和名称信息,单击【新增】系统将保存当前资料并恢复到新增前的状态,便于用户连续新增,增加完成后单击【关闭】即可退出操作界面。 系统也支持存放地点多级管理,同时在系统参数中提 供“存放地点显示全称”的选项,选择了这个选项, 在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