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轻钢结构建筑遇到问题和对策及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内容摘要:

首先应有计划地建造一批试验工程,以便引进该项生产技术。 如果没有一定的建造量,就不可能编制完成我们自己的轻钢结构技术规范,在中国使这项技术成熟起来就成为一句空话。 虽然一般情况下我们强调必须执行强制性规范,但是 7 技术标准和规范就其性质来说,永远都是落后于技术自身的发展的。 因此,在国内规范不完善时,建造试验工程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须的。 目前北新建材等国内大型建材企业已经开始进军这一领域,投资建立了轻钢结构 建筑 生产线,对此国家应适当予以扶持。 在建造试验工程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就应不失时机地编制相应的轻钢结构建筑 技术标准和规范。 由于与国外标准体系、技术环境的差异,甚至标准管理方式和部门分工的不同,都使这项工作在我国具有相当的难度,并非像有些同志设想的那样,把国外标准直接翻译过来就万事大吉了。 把国外轻钢结构 建筑 嫁接到中国的技术标准体系中来,还有许多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协调工作要做。 根据建设部技术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目前建设部 建筑 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在组织各有关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共同编制行业技术标准《低层轻钢结构 建 筑 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发布后,将结束轻钢结构 建筑 在我国无技术标准可依的局面。 由于轻钢结构 建筑 是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其优良的技术性能和产业化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建筑 产业现代化的方向。 因此,一旦有了技术标准,就应将这种技术体系纳入专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并对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培训,企业和社会的建筑科研院所也应投入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使这一体系在我国日臻完善,并使我国企业由此获得反过来进军国际市场的实力与资格。 最后想说明的是,轻钢结构 建筑 并非仅有冷弯镀锌轻 钢龙骨体系一种,其它各种冷弯或热轧薄壁型钢形成的工业化 建筑 体系也都应属于轻钢结构 建筑 体系,如日本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大和 建筑 工业株式会社的钢结构 建筑 体系等。 本文的观点同样适合这些体系,所不同的是,它们是拥有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和特点的工业化 建筑 体系,其优点也值得我们逐步学习、引进、消化和吸收,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的 建筑 产业现代化。 二. 轻钢结构 建筑 发展现状 和 前景分析 8 (一) 轻型钢结构 及 高层钢结构 ( 1) 轻型钢结构主要是采用轻型 H 型钢(焊接或轧制;变截面或等截面)做成门形刚架, C 型、 Z 型冷弯薄壁型钢作檩条和墙 梁,压型钢板或轻质夹芯板作屋面、墙面围护结构,采用高强螺栓、普通螺栓及自攻螺丝等连接件和密封材料组装起来的低层和多层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房屋体系。 ( 2) 高层钢结构主要是采用型钢、钢板连接或焊接成构件,再经连接而成的结构体系。 高层钢结构常采用钢框架结构、钢框架 —支撑结构、钢框架 —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结构等形式,后者在现代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属于钢 —混凝土混合结构,使钢材和混凝土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材料效能。 ( 二 ) 钢结构建筑及钢结构 建筑 发展现状 ( 1)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钢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从 1997 年以后,我国的钢产量突破 1 亿吨,但我国的钢结构用钢量占总钢产量的比例仅为 3%左右,而在钢结构用钢量中,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又仅占 10%,这与我国作为产钢大国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为此,国家外经贸委会同冶金部制定了在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钢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建筑工程采用钢结构形式,争取在 2020 年建筑钢结构的用量达到总钢产量的 6%。 ( 2) 钢结构 建筑 的发展现状 我国钢结构 建筑 起步很晚,只是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低层和多层钢结构 建筑 ,才使我们有了学习与借鉴的机会。 1986 年意大利钢铁公司和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合作介绍一种低层钢结构 建筑 建筑体系- Bsis,并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院内建造一栋二层钢结构 建筑 样板房; 1988 年日本积水株式会社赠送上海同济大学二栋钢结构 建筑 (二层),建在同济新村中; 90 年代个别国外公司为推广其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多层钢结构办公、 建筑 楼。 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 建筑 还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 目前在北京、天津、山东莱芜、安徽马鞍山、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开展低层、多层和高层钢结构 建筑 试点工程,目前已经建成几十万平方米,这说明了钢结 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