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钢架结构厂房施工方案设计内容摘要:

求。 ? 钢构件应按结构的安装顺序分单元成套供应。 钢构件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无积水。 钢构件应按种类、型号、安装顺序分区存放。 底层垫枕应有足够支承面,相同型号的钢构件叠放时,各层构件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防止构件被压坏和变形。 焊接材料和螺栓涂料应建立专门仓库,库内应干燥、通风良好。 ( 3)材料的验 收 ? 钢结构使用的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和紧固件等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标准的规定。 进场的原材料,除必须有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外,并应按照合同要求和现行有关规定在甲方、监理的见证下,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样、检验和验收,做好检查记录。 并向甲方和监理提供检验报告。 ? 钢材表面不许有结疤、裂纹、折叠和分层等缺陷;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 有上述缺陷的应另行堆放,以便研究处理。 钢材表面的锈蚀深度,不超过其厚度负偏差值的 1/2;并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 C级及以上。 严禁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 受潮结块或已熔烧过的焊剂以及生锈的焊丝。 ? 钢结构工程的材料代用。 由于个别钢材的品种、规格、性能等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进行材料代用时,应经设计单位同意并答署代用文件,一般是以高强度材料代替低强度材料,以厚代薄。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进行扭矩系数复验。 ( 4)施工 设备场地布置 施工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施工场地实地布置,其原则为生活设施应尽量远离施工场地,材料应就近靠近施工场地,设备则根据施工临时用电设施合理布置。 钢构件力求在吊装现场就近堆放,并遵循“重近轻远”的原则,对规模较大的工程需另设立钢构件堆放 场。 钢构件在吊装现场堆放时一般沿吊车开行路线两侧按轴线就近堆放。 其中钢柱和钢屋架等大件位置,应依据吊装工艺作平面布置设计,避免现场二次倒运困难。 钢梁、支撑等可按吊装顺序配套供应堆放,为保证安全,堆垛高度一般不超过 2米和三层。 3.钢结构构件制作、组装、检验 ( 1)放样、号料 ? 熟悉施工图,并认真阅读技术要求及设计说明,并逐个核对图纸之间的尺寸和方向等。 直接在板料和型钢上号料是,应检查号料尺寸是否正确。 ? 准备好做样板、样杆的材料,一般可采用薄钢板和小扁钢。 ? 号料前必须了解原材料的材质及规格,检查原材料的质量。 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零件应分布号料。 并根据先大后小的原则依次号料。 钢材如有较大的弯曲、凹凸不平时,应先进行矫正。 尽量使相等宽度和长度的零件一起号料,需要拼接的同一种构件必须一起号料。 钢板长度不够需要焊接拼接时,在接缝处必须注意焊缝的大小及形状,在焊接和矫正再划线。 ? 样板、样杆上应用油漆写明加工号、构件编号、规格,同时标注上孔直径、工作线、弯曲线等各种加工符号。 ? 放样和号料应预留收缩量及切割、铣刨需要的加工余量,尽可能节约材料。 ? 主要受力构件和需要弯曲的构件,在号料时应按照工艺规定的方向取料,弯曲的外侧不应有 样冲点和伤痕缺陷。 ? 本次号料的剩余材料应进行余料标识,包括余料编号、规格、材质等,以便于再次使用。 ( 2)切割 钢材下料常用的有氧割、机械切割(剪切、锯切、砂轮切割)等方法。 氧割的工艺要求: ? 气割前,应去除钢材表面的油污、浮锈和其他杂物,并在下面留一定的空间。 ? 大型工件的切割,应先从短边开始。 ? 在钢板上切割不同形状的工件时,应靠边靠角,合理布置,先割大件,后割小件;先割较复杂的,后割简单的;窄长条形板的切割,采用两长边同时切割的方法,以防止产生旁弯。 机械切割的允许偏差 气割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零件宽度、长度 177。 ㎜ 零件宽度、长度 177。 ㎜ 边缘缺棱 ㎜ 切割面平面度 ,但不大于 ㎜ 型钢端部垂直度 ㎜ 割纹深度 ㎜ 局部缺口深度 ㎜ ( 3)矫正和成型 ? 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 16℃、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 12℃时,不应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 900℃。 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自然冷却。 ? 当零件采用热加工成型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 900~ 1000℃;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分别下降到 700~ 800℃之前,应结束加工。 ? 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 ㎜,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 1/2。 ( 4)边缘加工和端部加工 ? 气割或机械剪切的零件,需要进行边缘加工时,其刨削量不应小于 ㎜。 ? 焊接坡口加工宜采用自动切割、半自动切割、坡口机、刨边等方法进行。 ? 边缘加工一般采用刨、铣等 方式加工。 边缘加工应注意加工面的垂直度和表面粗糙度。 机械切割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零件宽度、长度 177。 ㎜ 加工边直线度 L/3000,但不大于 ㎜ 相邻两边夹角 177。 6′ 加工面垂直度 ,但不大于 ㎜ 加工面粗糙度 50 ( 5)制孔 ? 制孔通常采用钻孔和冲孔方法:钻孔是钢结构制造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能用于几乎任何规格的钢板、型钢的孔加工;冲孔一般只用于较薄钢板和非圆孔加工。 而且要求孔径一般不小于钢材的厚 度。 ? 当螺栓孔的偏差超过允许值时,允许先采用与钢材材质相配备的焊条进行补焊孔洞后,重新制孔,但严禁采用钢块填塞方法处理。 ( 6)摩擦面加工 ? 当采用 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应对构件摩擦面进行加工处理。 处理后的抗滑移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 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加工,可采用喷砂,抛丸和砂轮机打磨的方法(注:砂轮机打磨方向应与构件受力方向垂直,且打磨范围不得小于螺栓直径的 4倍)。 ? 经处理的摩擦面应采取防油污和损伤保护措施。 ? 制作厂应在钢结构制作的同时进行抗滑移系数试验,并出具报告。 试验报告应写明试验方法和结果。 ( 7)构件组装一般规定 ? 组装平台、模架等应平整牢固,以保证构件的组装精度。 ? 必须依据图纸、工艺和质量标准,并结合构件特点,提出相应的组装措施。 ? 应考虑焊接的可能性,焊接变形为最小,且便于矫正,以确定采取一次组装或多次组装,即先组装、焊接成若干个部件,并分别矫正焊接变形,再组装成构件。 ? 应考虑焊接收缩余量、焊后加工余量。 ? 对所有加工的零部件应检查其规格、尺寸、数量是否符合要求,所有零、部件应 矫正,连接接触面及沿焊缝边缘 30~ 50㎜范围内的铁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