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博咨询-财务报表舞弊与发现方法的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以察觉舞弊的端倪(张立民, 20xx)。 美国《 Accounting Review》 1982( 8)发表文章指出,通过对 281项错报的分析,发现采用分析性程序可以查出所有错报的 %,82 项重大错报的 %和非常重大错报的 69%。 何谓分析性程序 ?根据美国审计准则公告( SAS)第 56号, “分析性程序是由各种财务信息评价组成的,这种信息是通过对财务和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可能关系的研究而取得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11 号 ——分析性复核》表述更加具体, “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 上述定义都直接揭示出分析性程序针对的是数据之间存在的“可能关系”(“预期数额”),通过“可能关系”与实际关系的比较( “异常变动”)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中可以得出,分析性程序并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它的使用是有前提的,即被分析数据之间存在某种预期关系,“分析性程序应用的基本前提是,资料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关系在已知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能继续存在或者延续”( SAS 第 56 号),这种预期关系就是正常、健康的企业所呈现的动态均衡。 因此,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程序时必须十分谨慎,应当首先 “考虑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预期关系 ”, “如果不存在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不应运用分析性复核 ” 艾艾 博博 管管 理理 咨咨 询询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11 号 ——分析性复核》第九条)。 “任何严重的财务报告舞弊,如虚增巨额的销售收入和应收帐款,都可能使得企业的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的状态”( Joseph T. Wells, 20xx),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以及它们之间出现异常变动,则表明企业健康状况可能出现问题,或者存在舞弊的可能。 美国学者克雷沙 ?帕利普、维克多 伯纳德、保罗 希利( 1998)总结出 11面标示会计报表质量存在问题的 “红旗 ”,例如,未加解释的会计政策变更,尤其当企业经营遇到危机时;未加解释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应收款项 的非正常膨胀;收益质量的下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净利润)等。 Wells( 20xx)提出注册会计师在分析企业财务报告时,应当关注以下趋势:存货上升幅度超过销售收入;存货周转率下降;运输费用(销售费用) /存货比率下降;主营业务毛利率上升,这些都可能预示企业管理当局虚增利润。 SAS第 82 号 ——“Consideration of fraud in a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也列举了检查企业利用存货操纵利润的分析性方法:存货占资产总额比例上升、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率下降 、存货周转率下降等。 同属一个相同的行业,各个公司的财务指标之间一般不会出现非常大的差异,否则预示着公司存在舞弊的可能。 Persons研究发现,舞弊公司比非舞弊公司具有更高的财务杠杆、更低的资本周转率、其流动资产的比例更高,其中绝大部分是存货和应收账款, 艾艾 博博 管管 理理 咨咨 询询 公司规模通常较小。 Haw et al( 1998)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对帐面利润的操纵,很大部分集中于 “线下部分 ”,即诸如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 “非经常性盈余 ”部分,如果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持续降低,或者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 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