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内容摘要:

子大小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取决于溶解过程吸热还是放热 pH与同离子效应 制成盐类 应用混合溶媒 增加溶解度的方法 加入助溶剂 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 HLB值为 15~18。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因为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 增溶剂的种类 药物的性质 加入顺序 增溶剂的用量 表示方法: NoyesWhitney方程 溶出阶段:溶解和扩散 固体的表面积:增加溶出界面,有利于提高溶出速度 温度:升高温度有助于提高溶出速度 溶出介质的体积:溶出介质体积大,溶出速度快 扩散吸收:扩散系数越大,溶出速度越快 扩散层的厚度:扩散层的厚度越薄,溶出速度越快 溶解度 溶质的量 溶剂的量 溶解情况 极易溶解 1g 1ml 溶解 易容 1g 10ml 溶解 溶 解 1g 10~30ml 溶解 略溶 1g 30~100ml 溶解 微溶 1g 100~1000ml 溶解 极微溶解 1g 1000~10000ml 溶解 几乎不溶和不溶 1g 10000ml以上 不能完全溶解 影响因素 影响增溶的因素 加入增溶剂 影响因素 溶出速度 渗透压:冰点降低法间接求得。 渗透压的单位以渗量 Osm表示,即渗透摩尔浓度 血清和泪液的 pH约为 胃液的 pH约为 ~ 药物溶液的 pH: pH测定。 血浆的 pH为。 一般血液 pH低于 注射液 pH应在 4~9范围内 药物的解离常数 滴眼液 pH应在 6~8范围内 药物溶液的表面张力:最大气泡法、吊片法、滴重法 药物溶液的黏度:毛细管式和旋转式黏度计 三、表面活 性剂 定义: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结构特征:表面活性剂一般由非极性烃链和一个以上的极性基团组成,烃链长度一般在 8个碳原子以上。 碱金属皂(一价皂):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