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学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足 , 身体 , 触角 ,和 足 都 分节 . 8. 具根 ,茎 ,叶 ,花 ,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 被子 植物 ,也称是 绿色开花 植物。 有根 ,茎 ,叶 ,种子 , 无花 ,无果实的植物是 裸子 植物。 只有根 ,茎 ,叶的植物是 蕨类 植物。 只有茎 ,叶的植物是 苔藓 植物。 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 藻类 植物( 无根茎叶等器官 )。 9. 等级分类的七个等级是 :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其中 种 是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 . 10. 放大镜的主要构造是 凸 透镜 , 使用 时应 靠近 被观察物体 . 放大镜能成 放大 ,正立 的 虚 像 . 1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 ( 1)使用时操作步骤 : A. 取放 : 一手握镜臂 , 一手托 镜座 ,放在体前略 偏左 . B. 上镜 : 从镜盒取出物镜装在转换台上 , 取出目镜装在 镜筒 上 . C. 对光 : 转动 物镜转换器 , 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 转动集光器 ,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 光圈 , 左 眼观察目镜 , 用手转动反光镜 , 当观察到一个 明亮的圆形 视 野 ,对光完成 . D. 观察 : 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 , 观察物对准通光孔的 中央 , 用压片夹压住装片 . 眼看物镜 , 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 , 使物镜和装片接近 . 眼看目镜 , 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 , 镜筒上升 , 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 . 双手转动 细准焦螺旋 直到物象清晰为止 . E. 移像 : 反向移动装片 . ( 2)放大倍数 : 目镜和物镜倍数的 乘积 . 12. 生物体的结构 :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生物整体 13. 细胞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 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 , 可分为 单细胞 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 微小 , 全部生命活动在 一个细胞 内完成 . 14.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内有无 细胞核 . 15. 细胞的主要结构有 细胞膜 , 细胞质 和 细胞核 三部分 .其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具保护作用的是 细胞膜。 具有遗传物质的是 细胞核 ,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 细胞质 . 16.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间的不同结构有 细胞壁 ,液泡 和 叶绿体 等 , 其中 叶绿体 是动 、 植物细胞间的主要区别 . 17. 组织 : (1) 定义 : 形态 相似 , 功能相同 的细胞群叫组织 . (2) 动物体内的四大组织是 :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和 神经组织 ,其中分布最广的组织是 结缔组织 . (3) 植物体内的组织有 : 保护组织、机械组织、 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 等 . (4) 生物体生长的原因 : 是细胞不断 分裂 . 生长和 分化 的结果 . 细胞在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 出现染色体 , 而产生不同组织的原因是 细胞分化。初一科学知识点总结
相关推荐
班主任在初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是整顿班级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这一任务的完成必须由班主任下决心,动真格,采取处种方法,并且要坚持三个学期 1. 抓课前预 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课前预备十分重要,预备铃一响,你就必须到教室运去。 2. 抓发练习本:你注意到没有,好学生的本子、书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后进生的书差封面,掉底子,本子就是几页破纸。
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 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采用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及游戏,使学生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增加了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刻苦钻研,努力 探究教研成果 为了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本学期 年里我 更 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 过培训学习、观摩探讨,撰写心得体会
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 还需要做适当的阅读,积累好词妙句美段及经典事例。 思维要新颖。 序号 辅导内容 预计课时 课时 备注 1 沟通互动,建立良性师生关系 第一次课 3 课时 备注 2 用符合中考的试题检测学生的知识情况 第二次课 3 课时 本辅导 计划可 能会根 据学员 的实际 需要和 学员学 习能力 的增长 ,学员 的学校 学习进 度及校 考安排 作出相 应调整 另外 :
16 期中考试复习 6课时 每周一次 17 多姿多彩的图形 3课时 每周一次 18 直线 ,射线 ,线段 19 角 3课时 每周一次 20 角的比较与运算 21 余角 ,补角 ,方位角 22 图形认识初步章节复习 3课时 每周一次 23 七年级上册总复习 3课时 每周一次 24 期末综合复习 3课时 每周一次 25 相交线 3课时 寒假辅导 26 垂线 27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28
关键,自主 学习 是前提,合作交流是途径,探究是目的,也是过程。 综上所述,让每一位 学生 都能独立思考,培养 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让 学生 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让 学生 在探究中自主,在探究中合作与交流,在探究 中学 习, 在探究中快乐地成长,人们追求最佳 学习 状态,看谁别出心裁,看谁在 学习 上有创新, 看谁的探究有益于实际生活。 探究性 学习 的生命力量是旺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