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绩效目标(kpi)绩效治理操纵手册内容摘要:

服务好 提供安装服 务 交货周期短 生产周期短 发货及时 (三)确认各业务流程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 本环节通过九宫图的方式建立流程与工作职能之间的关联,从而在更微观的部门层面建立流程、职能与指标之间的关联,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和部门绩效指标建立联系。 表 3:确认业务流程与职能部门联系示例 流程:新产品开发 各职能所承担的流程中的角色 市场部 销售部 财务部 研究部 开发部 新产品概念选择 市场论证 销售数据收集 ———— 可行性研究 技术力量评估 ————产品概念测试 ———— 市场测试 ———— 技术测试 ————产品建议开发 ———— 费用预算 组织预研 (四)部门级 KPI 指标的提取 在本环节中要将从通过上述环节建立起来的流程重点、部门职责之间的联系中提取部门级的 KPI 指标。 表 4:部门级 KPI 指标提取示例 关键绩效指标( KPI)维度 指标 测量主体 测量对象 测量结果 绩效变量维度 时间 效率管理部 新产品(开发) 上市时间 新产品上市时间 成本 投资部门 生产过程 成本降低 生产成本率 质量 顾客管理部 产品与服务 满足程度 客户满意率 数量 能力管理部 销售过程 收入总额 销售收入 (五)目 标、流程、职能、职位目标的统一 根据部门 KPI、业务流程以及确定的各职位职责,建立企业目标、流程、职能与职位的统一。 表 5: KPI 进一步分解到职位示例 流程:新产品开发流程 市场部部门职责 部门内职位职责 职位一 职位二 流程步骤 指标 产出 指标 产出 指标 产出 指标 发现客户问题,确认客户需求 发现商业机会 市场分析与客户调研,制定市场策略 市场占有率 市场与客户研究成果 市场占有率增长率 制定出市场策略,指导市场运作 市场占有率增长率 销售预测准确率 销售预测准确率 销售预测准确率 市场开拓投入率减低率 客户接受成功率提高率 销售毛利率增长率 公司市场领先周期 领先对手提前期 销售收入月度增长幅度 四、在实际工作中 KPI 的应用 在 KPI 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尤其是在制定职位的关键业绩指标时,需要明确的是建立起 KPI 体系并不是我们工作目标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在 KPI 的建立过程,各部门、各职位对其关键业绩指标通过沟通讨论,达成共识,运用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来明确各部门和各个职位的关键贡献,并据此运用到确定各部门和各个人的工作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围绕 KPI 开展工作,不断进行阶段性的绩效改进,达到激 励、引导目标实现和工作改进的目的,避免无效劳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应用 KPI 来改进我们的工作,避免产生建立KPI 与应用 KPI 脱节现象。 (一) KPI 是关键业绩指标,不是目标,但可以借此确定目标: 是反映一个部门或员工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指标,即衡量业绩贡献的多少,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衡量目标实现的程度。 ,相应各个部门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阶段性业绩的衡量上重点也不同,因此关键业绩指标 KPI 存在阶段性、可变性或权重的可变性。 工业绩指标不一定是从部门 KPI 直接分解得到的,越到基层部门 KPI 就越难与职位直接相联,但是应对部门关键业绩指标有贡献,不同职位的业绩指标的权重也要根据部门的阶段性目标而变化。 4. 一旦各部门或职位的 KPI 明确后,相应的工作重点即阶段性关键的业绩贡献也就能够明确,结合所在部门的工作目标,每个人的工作重点也就是清楚的,即每个人对所在部门的目标完成所做的关键业绩贡献也就十分清楚了,避免了一些无效的,对目标达成没有意义的工作。 5. 部门管理者给下属制定目标的依据来自部门的 KPI,部门的 KPI来自公司的。 (二) 绩效考核与绩效改进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的一个环节, KPI 是基础性依据: 1.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绩效改进,二是价值评价。 面向绩效改进的考核重点是问题的解决及方法的改进,从而实现绩效的改进。 2. 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明白公司对他的要求是什么,他将如何开展工作和改进工作;主管也要清楚公司对他的要求,对他所在部门的要求,即了解部门的 KPI 是什么,同时主管要了解员工的素质,以便有针对性的分配工作和 制定目标。 (三) 通过 KPI 的讨论,通过沟通,明确部门目标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 经理在工作过程中与下属不断沟通、不断辅导与帮助下属,记录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保证目标达成的一致性,这比考核本身更重要。 (四) 评价员工的绩效改进情况及绩效结果, KPI 是基础性依据,它提供评价的方向、数据及事实依据 (五) 定量的 KPI 可以通过数据来体现,定性的 KPI 则需通过对事实的描述来体现 阶段性绩效改进考核的过程(以一个季度为例, KPI 已经确定): 1. 季度初,部门经理根据公司的目标围绕本部门的 KPI 制 定工作目标计划,目标应该是 SMART 的(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可以实现的、与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阶段性的),并根据目标的侧重点来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优先排序),明确相应的权重。 2. 根据本部门的目标计划和职位的 KPI,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人,经理与目标执行的责任人进行沟通,在目标上达成共识。 3. 目标执行的责任人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部门经理与执行责任人进行沟通、辅导,了解执行人的工作方式、方法,指正执行过程中与目标的偏差,以便朝着正确的目标发展,同时经理也很清楚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便于工作 过程的辅导。 4. 在季度工作总结时,部门经理及员工就有依据对部门主要业绩贡献及目标达成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部门经理通过上一级主管副总的述职报告中体现的关键业绩的贡献情况,员工就其业绩衡量的指标 /要素进行总结。 这样部门明确所关注要达成的目标,员工明确了围绕这个目标所做的有效工作。 部门工作的焦点也就聚焦起来了。 5. 在进行绩效改进考核时,部门经理与每个员工围绕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 /要素以及实际完成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面对面的沟通。 根据过程中经理所掌握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指出员工在达成目标及工作过程中需要进一 步改进的地方,同时在沟通中形成员工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这样通过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和下阶段目标的确定,引导员工朝着部门的目标发展,同时在工作方式、方法、业绩等方面的改进,也有利于员工素质、能力的提高。 6. 一般来说,对部门经理的绩效改进考核主要围绕结果,目标是否实现来进行;对于员工的绩效改进考核主要看工作过程。 (六) 考核不是目的,是激励的手段,促进绩效改进和提高,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才是考核的真正目的 绩效管理及绩效改进是遵循 PDCA 循环来进行的,通过 PDCA 不断改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结果。 第三部分 工作目标设定 一、工作目标设定的含义 工作目标设定是衡量被考核人员那些工作范围内的一些相对长期性,过程性,辅助性难以量化的关键任务的考核方法。 对于部分职能部门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对于公司整体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却不能由绩效量化指标来衡量。 在此情形下,工作目标设定的价值就在于: 1. 提供了绩效管理的客观基础和全面衡量标准,以弥补仅用完全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所不能反映的方面,更加全面地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 2. 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相互结合,使上级领导对公司价值关键驱动活动有更加 清晰全面的了解。 3. 各层各类人员都能对本职位职责与工作重点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组织中的每位基层员工对完成整体绩效指标起着坚实的基础作用。 然而每位员工由于更多地承担整体程序中的一部分过程,这种对过程的努力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衡量。 在这种情形下,工作目标设定的价值在于: 1. 确保这些基层员工同样能确立下一绩效年度的绩效计划以明确组织对自己的绩效期望以及自己下一年度的努力方向。 2. 对那些无法用量化结果来衡量的工作过程设定衡量使绩效表现的差异得到区分。 3. 使所有员工的努力方向与组织的整体绩效目标 相一致。 二、 工作目标的设计 (一) 工作目标设计原则 1. 明确具体:有明确具体的结果或成果。 2. 可以衡量的:衡量可以包括质量、数量、时间性或成本等,或能够通过定性的等级划分进行转化。 3. 相互认可:上级和下属认可所设定目标。 4. 可实现性:既有挑战性又是可实现的。 5. 与企业经营目标密切相关:所设定的目标必须是与企业紧密相关的。 (二) 工作目标设计需具备的技能及背景知识 1. 职位分析能力:职位分析是一种对目标职位所从事的活动、主要目的及与其他职位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能力。 2. 背景知识:职位分析的结果是对职位所从事的主要活动的了解。 这种了解成了工作目标设定的一种背景知识。 同时,由于职位分析还包括了该目标职位与其他职位间的相关性分析,其结果是了解了目标职位的下道工序或客户对该职位的所应有产出的期望, 这种客户期望的了解成了设定工作目标的背景知识。 3. 工作职责描述能力:职位分析的结果是了解目标职位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活动。 将这些工作活动归纳合并成关键的职位职责并加以描述是设定工作目标所需具备的能力。 4. 设定有效衡量的能力:对每一关键的职位职责制定出能够区分绩效差 异的衡量, 这是整个目标设定的关键能力。 (三) 设定工作目标应考虑的问题 1. 与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应遵循同样的原则,但侧重不易量化衡量的领域。 2. 职能部门人员的工作目标是作为关键绩效指标的补充。 基层员工的工作目标是全年的绩效计划。 3. 只选择对公司价值有贡献的关键工作区域,而非所有工作内容。 4. 选择的工作目标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5 个。 5. 不同的工作目标应针对不同工作方面,不应重复。 (四) 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级别的分类 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不同于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它不 是根据现成的生产经营统计数据得出确切的绩效结果,其完成效果是以上级对下级的评级实现的。 评估级别是用来衡量被评估人工作表现的,是根据被考核对象在每项关键工作目标上的完成情况,对其工作绩效确定相应级别档次,主要可以分为三级(也可以根据不同目标特点以及可以区分的程度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分为五级甚至更多):。 第一级为未达到预期:员工职责范围内关键工作中,数项或多数未达到基本目标;关键工作表现低于合格水平,妨碍了上级单位整体业务和本单位整体业务目标的实现;未表现出任职职位应有的个人素质及能力。 第二级为达到预 期:员工在职责范围内,大部分关键工作达到了基本目标;在少数领域的表现达到了挑战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