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内沥青砼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内容摘要:

工特点,完善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在作业前搞好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使全体作业人员了解并执行各自的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②、技术保障措施 A、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 后方能上岗,须穿戴耐高温皮鞋及工作服。 同时,配戴好防毒口罩、护目镜与耳塞。 由于该项工程规模较大,建议在完工后还应组织专项体检; 国家高速公路网成渝地区环线乐山至雅安段公路 LM3 合同段 攀枝花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乐雅路 LM3 标段项目部 6 B、对机械设备应在作业前进行必要的维修保养与检测 ,使技术状况符合行业规定 ,以保证设备正常使用。 在隧道内发生故障的机械设备,应拖移至隧道外维修; C、施工工艺采取顺风向摊铺,以减少碾压作业场所的沥青废气量和烟雾 ,增加能见度,清新空气,保证施工人员作业健康; D、为保证隧道内有毒有害气体控制在规范标准内,本合同段隧道沥青砼施工通风作业采用机械通风: ( 1)、排风式 A.集中式(正压): 在摊铺机后部设置大容量(需风量总和)风机,风机吸入沥青摊铺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通过风管排除洞外,优点在于因风机位于摊铺机后部,吸入能力高,并可以使用软管,且不需要对隧道外的噪声采取对策;缺点在于隧道内噪声对作业有妨碍,对主通风机的移动和风管延伸费功夫。 ( 2)、送风式 B.集中式 设备与集中排风式相同,将风管送风口设在摊铺机前方,通过风管将新鲜空气从洞口吹入摊铺作业面,并由隧道排除废风。 优点在于:可把新鲜空气送到摊铺作业面,风管延伸比较容易;缺点在于出风口至隧道洞口段空气较为恶劣。 以上通风设备,排 风式及送风式,根据本合同段长、特长隧道实际施工环境,充分应用原有支洞,合理综合配备通风设备,达到洞内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3. 隧道内作业严禁吸烟用火 ,洞内作业 30~60min换班一次,轮流作业,轮流休息; (隧道内使用对讲机通讯) ,避免误指挥和误操作; 5.安排专人进行施工现场交通指挥 ,搞好隧道口交通管制。 禁止非施工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排除和减少其他干扰因素。 6.现场开水、淡盐水和保健(清凉)饮料必须供应充足 ,满足饮用和降温 需要; (五)、隧道内火灾防患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本合同段隧道 上面层沥青砼 摊铺需加入阻燃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隧道内沥青混泥土施工的火灾易患,但对于防火措施仍需引起重视,加强管理 ;特别是中面层沥青砼未加阻燃剂。 据研究表明阻燃沥青其相应胶浆的着火点为 417~ 433 ℃,燃烧速率为 3. 3 105~ 10 5kg/( ),进行风速为 0~ 3m/s 通风条件下隧道沥青路面 1/ 20 比尺模型燃烧试验和沥青试件的直国家高速公路网成渝地区环线乐山至雅安段公路 LM3 合同段 攀枝花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乐雅路 LM3 标段项目部 7 接燃烧试验,测得在通常火灾规模下沥青路面燃烧深度不超过 4 cm。 并通过再次试验,经过计算表明,低于 10 MW的隧道火灾基本不会引起沥青路面燃烧;对于 20 、 50 MW 规模的隧道火灾,只要分别保持高于 2 和 4m/s的通风,沥青路面基本不被引燃;沥青路面燃烧对隧道火灾的影响有限,其热释放率一般 不超过火灾规模的 %。 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工作场所的防火安全,对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整改,服从管理和监督。 现场专门设立 四 名安全员(每班组配置 2名),专门负责发现和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正常施工。 现场重型设备必须由具备资格的人员操作,专人指挥,严禁随意操作他人代替。 卸料车设专人统一指挥。 隧道内摊铺施工时,凡进入隧道内的施工人员不得吸烟,不得使用点火器材。 人人遵守、注意安全,对无视规章制度,不采取措施整改或违章造成后果的将视情节对当事人及项目部做出处罚,直到清退,触 犯法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加强各种灭火器材的管理,根据各种灭火器材的特性,按部位配置并及时换药,做到全面有效。 加强预防火灾宣传,提高员工防患意识。 如发生火警、火灾应立即报警和组织扑救,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摊铺机、压路机不得在洞内加油,避免燃油泄漏 ; 摊铺机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 ,洞口外停放满载水车 2台以上备用 ,供水管路长度要以保证送达作业现场为准 ,停车待料时必须预留消防通道,并保持通道畅通 隧道内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期间,施工人员严禁吸烟及产生明火。 隧道内施工用电严格 管理,线路规范布设,使线路路径尽量走径路、走直路、避免曲折迂回,减少交叉跨越;另一方面还应注意线间、导线固定点间及线路与管道、地面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不得有裸露线头,线路故障及时维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