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开工施工技术交底内容摘要:

5 % 查灌注前记录 25 4 钢筋底面高程(mm) 50 查灌注前记录 15 C、墩( 台)身、盖梁施工 9 1.分项工程开工申请:下部墩(台)身、盖梁施工之前,应向工程师报分项工程开工申请。 未经工程师批准,不得开工。 2.技术交底:工程施工前,现场技术员向工段长、班组长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3.基础凿毛:当基础砼强度达到 时,基础顶面和墩身相接处凿毛,凿毛后冲刷掉多余砼,并保湿养生,直到墩身砼浇筑开始。 4.施工放样:模板安装前,应先测量放出墩(台)中轴线,技术员按轴线放出墩(台)身轮廓线,弹出墨线,放完后内部监理进行检查,合格后安装模板。 1)模板安制:圆柱、采用定型钢模,墩(台)帽、 盖梁采用大面积钢模板。 墩(台)身模板应按轮廓墨线安装,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表面均需刷脱模剂。 模板安装不得与脚手架连接,以免引起模板变形。 模板的各部支撑,螺栓要紧固拧牢。 模板的各尺寸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按图纸和规范施工,纵横轴线不得有误。 2)钢筋加工: 钢筋进场应分批验收,应有出厂合格证。 进场后应按批号按规定频率进行检验,试验合格获得通知单方可下料制作。 钢筋在弯制前必须调直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污皮和铁锈应清除干净,在焊接前,焊点的水锈应清除。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成盘的和弯曲的钢筋 均应调直,钢筋调直后被擦伤的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的截面减少5%。 钢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或帮条焊,焊接质量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焊接接头质量应按规定的检验频率检验。 在浇筑砼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进行检查,填写检查记录,如有误差应及时纠正。 在浇注砼时,应保证已安装好的钢筋不移位,在砼施工中不容许在钢筋上行走。 3)墩台砼施工: 浇注砼前将模板内的杂物清除干净,砼灌注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并保持水平分层。 振捣时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其分层厚度为 30cm。 振捣器插入的距离以直线行列插捣时,不得超过作用半径的 倍 ,振捣器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更不得放在钢筋上。 振捣器开动后方可插入砼内,振完后应徐徐提出,不得过快或停转后再拨出机头,以免留下孔洞。 振捣器靠近模板时,机头与模板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为 10cm。 砼浇完底层后,在灌注上层时,振捣器应稍插入下层使两层结合一体。 砼应振动到停止下沉,无显著气泡上升,表面平坦一致,呈现薄层水泥浆时为止。 砼浇注应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歇时不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以便在前层砼初凝前将本层砼振捣完毕,否则按施工缝处理。 桥梁墩台身和盖梁计划分两次浇筑。 先浇墩台身,后浇盖梁。 墩台身拆模 后支立盖梁模板。 盖梁采用满堂支架法或牛腿法施工,墩台帽先安装底板模板,然后安装钢筋,钢筋安装检查合格后安装端头模板。 盖梁钢筋可采用地面绑扎再用吊车整体安装的方法施工以加快施工进度,混凝土采用吊车送至施工部位的办法施工。 拆模与养生:拆模前 24 小时通知监理工程师。 侧模板属非承重构件,一般砼达 时可拆除,盖梁底模板和支架,达到设计强度时再拆除。 墩台身砼养护采用塑 10 料布或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 钢 筋 加 工 及 安 装 实 测 项 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 1 受力钢筋间距(mm) 两 排以上排距 177。 5 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用尺量 30 同排 梁板、拱肋 177。 10 基础、锚碇、墩台、柱 177。 20 灌注桩 177。 20 2 箍筋、横向水平筋、螺旋筋间 距(mm) +0 ,20 每构件检查5 ~10个间距 15 (25 ) 3 钢筋骨架尺寸(mm) 长 177。 10 按骨架总数30 %抽查 20 (25 ) 宽、高或直径 177。 5 4 弯起钢筋 位置(mm) 177。 20 每骨架抽查30 % 20 (0 ) 5 保护层厚度(mm ) 柱、梁、拱肋 177。 5 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15 (20 ) 基础、锚碇、墩台 177。 10 板 177。 3 墩 、 台 身 实 测 项 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 1 混凝土强度 (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检查 35 2 断面尺寸(mm) 177。 20 检查3个断面 15 3 竖直度或斜度 (mm) 0 .3 %H且不大于20 用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点 10(15) 4 顶面高程 (mm) 177。 10 用水准仪测量3处 15 5 轴线偏位 (mm) 10 用 经纬仪测量纵、横各2点 15 6 大面积平整度 (mm) 5 用2m直尺检查 5 7 预埋件位置(m 10 用尺量 5(0) 11 m) 墩、台帽或盖梁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 1 混凝土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检查 35 2 断面尺寸 (mm ) 177。 20 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各2点 15 3 轴线偏位 (mm ) 10 水准仪每支座检查1点 20 4 支座处顶面高程 ( mm ) 简支梁 177。 10 边续梁 177。 5 双支座连续梁 177。 2 5 支座位置 (mm ) 5 用尺量 10 6 预埋件位置mm 5 用尺量 5 D、上部构造 本合同段桥梁工程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后张预应力 T 梁;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钢筋混凝土实心板。 a) 凝土空心板梁及盖板施工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实心板共计 682 片,分别在两个预制场集中预制, 1预制场负责起点至 K22+849 段桥梁上构空心板和实心板的预制,预制场设置在 K19+550, 2预制场负责K22+849 至终点的桥梁上构和实心板的预制工作。 分项工程开工申请:预制场建设前,要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一份预制场地的平面位置 图及预制场地的平整计划,报工程师批准。 在制作模板前 14 天,向工程师提交模板的施工图、计算书,经工程师批准后才能制作和架设。 板梁预制前 7 天,向工程师提交分项开工申请。 ①技术交底:板梁预制前 3- 7 天,由现场技术员向工段长书面提交技术交底,其内容与上报监理工程师施工方案相吻合,侧重技术质量、安全、注意事项。 ② 准备工作:按照上报监理工程师的计划平整场地,平整时先清除地表耕植土,然后翻松表土 20cm,掺拌 8%石灰,拌匀压实,压实度不小于 90%。 ③板梁底座:在预制场地处理好的地基上浇注比梁体宽度小 5mm,厚度为 20cm的混凝土底座,面衬水磨石。 底座要求平整度不超 +2mm,混凝土标号不低于 20 号,底座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按模板设计预留底排螺栓孔, 10 米、 16 米空心板需按设计要求设置预拱度。 ④板梁模板制作安装:预制板梁采用定型钢模板,自行设计,定点制作,芯模采用钢模,模 12 板进场应从严验收,模板安装应注意不能损坏刚性底座。 在板梁底侧钢筋和预应力部分安装完成后安装侧模,螺栓紧固,打紧支撑,校核宽度和边线。 模板安装应注意角度的变化。 ⑤板梁钢筋制作安装:板梁架立筋先在钢筋加工场制成网片,现场直接安装。 施工时先安装底层钢筋,再安 装侧面架立筋,最后安装顶板钢筋。 对于伸出梁侧的钢筋,应预先按顺梁方向平弯 90 度,待混凝土浇筑拆模后人工挖出。 ⑥板梁混凝土浇注: 浇注混凝土宜分两层对称平衡地浇注 , 即先浇注第一层混凝土至芯模底部 , 安装芯模后浇注第二层混凝土 , 入仓的混凝土应避开芯模 , 以免芯模受冲击偏位 , 振捣时应均匀对称 ,避开芯模及定位筋。 为防止浇注时芯模上浮而影响保护层 , 施工时采用定位箍筋与外模固定控制芯模位置的准确性 , 防止芯模在浇注混凝土时上浮 , 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需控制在 3~5cm 之间 , 且技术指标要满足规范的要求。 ⑦板梁混凝土现场试件 强度达到设计值的 80%时可移出预制场继续养护至 7 天。 ⑧板梁安装 :板梁用两台 25 吨汽车吊装车 , 平板拖车运输,两台 25 吨汽车吊安装。 安装前由测量工测出墩台轴线和支承线 , 技术员带测工放出各梁轴线正对墩台上的边线 , 偏差不应超过 , 全桥安装允许偏差不超过 1cm。 板梁安装注意事项 :起、运、吊梁所用机具在使用前要全面检查注油,要确保施工安全;吊装现场设专职起重工统一指挥,统一信号,不允许在吊臂下站人;主梁安装时应由技术人员现场检查,对支座的平面位置、高程逐一进行检查,板梁安装后支座需紧贴密实,不得有脱空现 象。 在设置滑动支座处,应使用 295硅脂润滑脂润滑支座滑动面,吊装前进行技术交底和安装教育,板梁安装时安全员跟班监督。 主梁安装完成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填写安装记录。 T 梁施工 ( 1) T 梁预制 A、 T 梁预制场拟设置在 K29+800万全互通区内,制场布置详见预制场平面布置图。 本合同后张 25 米预应力 T 梁共 360 片。 B、预制场拟设 18 套底模、 6 套侧模。 预制场内 T 梁底模及 T 梁堆放按东西向布置。 预制场内设置龙门吊一套、运梁平车两辆、张拉、压浆设备一套, 25 立方米 /小时双卧轴拌合站二台。 场内电路采用架空路线,架 空线布置充分考虑预制梁施工时机械的影响,做到安全合理布线。 在适当位置设置接线电箱,同时安装好漏电、触电保护装置、预制场的用电由电工负责管理,并做到文明施工、文明用电。 预制场内设置钢筋加工场和木工棚、试验室。 场内砂、石料场紧靠拌合站一侧设置。 根据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在预制场内设置有关的标志牌和消防设施。 C、预制场场地用低标号砼进行硬化处理,同时在场地四周挖好排水沟。 在预制场场地整体硬化处理后, T 梁预制场浇筑 30 厘米厚砼底座,同时预埋好对拉杆预埋孔。 钢筋场及木工棚可根据实际情况铺筑 810 厘米砼或碎石。 拌合站基 础按有关设计要求处理。 D、梁底模采用砼底模,顶部用高标号砂浆抹面,底座依照图纸按二次抛物线设置反拱。 另外在 T 梁底模的设计时,除考虑刚度、平整度及一般构造要求外,考虑 T梁张拉时在两端支点范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