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教学工作总结1500字内容摘要:
、鱼的体表: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 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鱼的鳃: 请两位学生配合,轻轻掀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 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 通过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前方的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鱼的鳍: 提问:鱼靠什么运动。 请学生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 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如果剪去鱼鳍,鱼的游动会怎样,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 师生共同总结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阅读 p23最后两段,小结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本节通过观察鲫鱼,学习了鱼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并引 导学生小结鱼的主要特征。 四、作业 基础训练 12 课 题:第一章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说出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举例说出两栖动物与人的关系。 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 ,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 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归纳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的概念。 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本节为第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青蛙和龟的视频,教师问: 青蛙和龟既能水中生活,又能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播放蝌蚪和青蛙生长发育过程片段的视频: 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 青蛙的发育过程,说出他们之间的变化。 为什么青蛙是两栖动物。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对吗。 探究“青蛙是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活的”。 播放相关视频 13 ( 1)外部形态的适应:鼓膜、鼻孔、前肢、后肢( 2)内部结构的适 应:肺、皮肤辅助呼吸 提示:青蛙的鼓膜类似人的鼓膜,与声音有关。 青蛙的皮肤在呼吸时 的作用很重要。 青蛙皮肤一旦干燥,很容易死亡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总结: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 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基础训练 课 题:第一章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说出两栖 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 ,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 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归纳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本节为第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4 提问: 各种动物的共同特征都是在相互比较中抽象出来的,在认识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前,有必要先复习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 ( 1)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 ( 2)哺乳动物、鸟、鱼 的身体表面有什么不同。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壁虎、乌龟和蛇。 谈话:图中是什么动物。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这几种动物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指导学生认识蜥蜴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和运动方式 ①观察、汇报: 蜥蜴生活在什么地方。 蜥蜴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身体有哪几个部分。 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身体表面有什么。 ) 蜥蜴靠什么运动。 怎样运动。 ②谈话:关于蜥蜴,你还知道什么。 关于爬行动物体表特征 —— 有鳞或甲 壁虎、乌龟、蛇的 身体表面有鳞或甲,与多数动物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哺乳动物、鸟、各种虫子的身体表面都没有鳞或甲。 虽然鱼的身体表面有鳞,但鱼不爬行。 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身体表面有鳞或甲,作为爬行动物的又一个共同特征。 生殖 蜥蜴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蜥蜴的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 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爬行动物的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卵表面有坚韧的卵 15 壳。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基础训练 课 题:第一章 第六节 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 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 学。 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课本 p30到 34 面:认识各种鸟类及与环境适应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一)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 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思考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思考并想像鸟类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 下面请各小组参照课本制“探究鸟飞行的特点”的探究计划。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互相交流补充完善。 提问:( 1)请同学们根据家鸽的标本观察来完成自己的探究计划。 你们观察鸟 16 的体形是怎样的 ?你们能联想到些什么呢 ? ( 2)鸟类的体表被覆着什么 ?有何意义 ? ( 3)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 ?它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 ? ( 4)由此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提问:( 1)请大家回忆一下,吃鸡肉时哪部分肌肉最发达 ?推 测一下原因 ?观看家鸽的骨骼模型,特别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点 ?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 ? ( 2)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你们说能量从哪来 ? ( 3)那么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 ( 4)请阅读表格:从鸟与人的心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中,你看出了什么 ? ( 5)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 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 ? ( 6)经过上述的探究活动,请你们归纳一下:鸟类有哪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特点 ? 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 (二)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鸟类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恒温动物还有哺乳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三)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基础训练 17 课 题:第一章 第七节 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哺乳动物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特点 阐明狼和兔在牙齿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提高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 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重点:家兔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特点 哺乳动物的主 要特征 教学难点:家兔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特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二、探究新知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自学课本 36页完成下列问题: ( 1)哺乳动物体表都被毛,体毛有什么好处。 ( 2)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 观察比较兔和狼的牙齿图片 ( 1)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共同特点。 ( 2)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不同。 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3)牙齿的分化对摄食和消化有什么意义。 概括哺乳动 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8 自学课本 38页回答下列问题 ( 1)哺乳动物在自然界有什么作用。 ( 2)哺乳动物在人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拓展延伸 讨论:以小狗为例说出哺乳动物哪些特征适于陆地生活。 课堂测评 ( 1)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猎豹 B鳄鱼 C 企鹅 D 大猩猩 ( 2)狼、虎、狮都是同学们熟悉的食肉动物。 它们的牙齿分化特点是 ( ) A 臼齿发达 B 门齿发达 C犬齿发达 D犬齿退化 ( 3)下列哪项不是哺乳动物特有的 A胎生哺乳 B体腔内有膈 C体表被毛 D 体温恒定 ( 4) 蝙蝠不属于鸟类,而属于哺乳类。 这是由于( ) A有发达的胸肌 B善于飞翔 C胎生哺乳 D 有翼 ( 5)哺乳动物后代成活率大大提高的原因是( ) A体表被毛 B大脑发达 C胎生哺乳 D 活动范围广 ( 6)“鲸”人们俗称“鲸鱼”。 为什么说“鲸”是哺乳类动物,而不是鱼。 三 、课堂小结 四、作业 基础训练 课 题:第二章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通过对动物的运动的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19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通过运动 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通过模拟实验的制作,使学生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些手工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教学工作总结1500字
相关推荐
A. good and good B. well and well C. better and better ( ) was hungry and she stopped something. A. eating B. eats C. to eat D. having ( )’t turn the radio, please. My father is now. A. on, asleep B.
编码与解码分辨率: PAL: 176*144( QCIF), 352*288( CIF), 704*288( 2CIF), 528*384( DCIF),704*576( D1); NTSC: 176*120( QCIF), 352*240( CIF), 704*240( 2CIF), 528*320( DCIF),704*480( D1)。 视频输入: 1路( NTSC, PAL
连接 单挂耳机 HCS612/ TCD1(选配 ) 译员单元耳机 TCD2 项目 说明 型号 HCS612 颜色 黑 类型 单边单声道耳机 接头 立体声 阻抗 32Ω177。 10% 频响范围 2020KHz 电压 输入功率 2060mW 失真率 5% 备注:一般每台讨论同传一体机配一只 项目 说明 型号 TCD1 颜色 黑 嵌金属 类型 单边 单声道耳机 接头 立体声 阻抗 40Ω177。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 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 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 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 第三,讲解要少而精。 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 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
析物理过程。 ⑤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能力差,不能根据物理现象作出定性分析。 以下逐题分析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填空题:出错比较多是第 5,6,7,8,题,主要原因基础知识不扎实,对课本中要求记忆的内容没有很好的掌握。 二、选择题:学生失分较多是第 12,14,16,题,出错原因,概念理解不清,另外审题不认真。 有一部分同学选项没有看完就选了。 准确率当然不高。 三、实验题 第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