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定稿内容摘要:

生界 紫红色泥岩 与紫红色砂质泥岩互层 沙三 3油组根据沉积旋回和油层分布特征,又划分为 2个砂组。 Es33①地层分布比较稳定,厚度 70100m,砂岩发育,岩性以浅灰色、灰褐色细砂岩为主,泥岩为深灰色。 Es33②在 XX 油田钻遇井较少。 层组划分 本块以中生界为基底,上覆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上第四系平原组、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地层(表 , )。 油藏地质特征 13 表 地层分层数据表 地 层 设 计 分 层 地层产状 故障 提示 界 系 统 组 段 岩 性 底界 深度 (m) 厚度 (m) 倾向 (176。 ) 倾角 (176。 ) 新 生 界 第四系 更新统 平原组 \ 黄色粘土及散砂 255 255 \ \ 防 塌 防气侵 上 第 三 系 上 ~中新 统 明化镇组 \ 灰绿色、浅灰色中砂岩、浅棕黄色粉砂岩与浅棕红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1485 1230 \ \ 防 塌 防 卡 防气侵 馆 陶 组 \ 浅灰色含砾不等粒砂岩、细砂岩与灰绿色泥岩不等厚互层,底部为杂色中砾岩 1830 345 \ \ 防掉卡 防 漏 下 第 三 系 渐 新 统 东 营 组 \ 浅灰色中砂岩、粉砂岩与灰色、深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2295 465 \ \ 防 卡 防喷漏 沙 河 街 组 沙一上 大段灰褐色泥岩夹灰色、浅灰色中砂岩、灰绿色粉砂 2355 60 \ \ 防卡 防喷漏 沙一中 深灰色泥岩 2558 203 \ \ 防掉卡防喷漏 沙一下 灰褐色白云质灰岩、灰褐色油页岩、深灰色泥岩、棕黄色饱含油生物灰岩、灰白色生物灰岩 2670 112 \ \ 防喷漏 防 卡 防气侵 沙三段 上部大段褐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灰质砂岩、灰褐色白云质灰岩下部深灰色泥岩、灰褐色油斑中砂岩、灰质砂岩、浅灰色粉砂岩 3000 330 \ \ 防喷漏 防卡 中生界 紫红色泥岩与紫红色砂质泥岩互层 3050 50 防卡 防喷漏 油藏地质特征 14 沉积特征 主要目的层沙三段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砂体,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石英含量 25%~ 40%),风化程度中等,分选性中 好,颗粒磨圆度以次尖 次圆为主,接触关系为点 线 、线接触,胶结类型为孔隙式、孔隙 接触式,结构成熟度较低。 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其次为泥质。 该区沙三 3油组 5 口井取心资料,揭示最大孔隙度 %,最小孔隙度 %,集中分布在 1018%之间,平均 %;渗透率最大值 67mD,最小 ,集中分布在 之间,几何平均 ,为中孔、特低渗型储层。 储层特征研究 储层岩性、物性 (见表 ,) 表 M1 高压物性分析数据表 层 位 射孔 井段 取样 深度 压力 MPa 油层 温度 饱和 压力 气体平均 溶解系数 体积系数 收缩率 原油密度 t/m3 粘度 mPas 油压 套压 流压 静压 m3/m3MPa1 地层 压力 饱和 压力 地层 条件 地面 条件 油层 压力 饱和 压力 地面 条件 m m ℃ MPa % Es33① 3111.0 1000.0 117 油藏地质特征 15 储集空间类型 XX 油田沙三 3 油组取心井 5口,最大孔隙度 %,最小孔隙度 %,集中分布在 1018%之间,平均 %;渗透率最大值 67mD,最小 ,集中分布在 之间,几何平均 ,为中孔、特低渗型储层。 油层分布特征 图 油层对比图 油藏地质特征 16 流体(地层、地面原油)性质 MM 断块原油属轻质常规油。 地面原油密度 ,地 面 原 油 粘 度 , 凝 固 点 2026 ℃ , 含蜡量%,含硫 %,含胶量 %,初馏点8086℃。 据 M1 井 Es33①试油实际水分析,地层水属 NaHCO3型,总矿化度 13519mg/l,氯离子 3155mg/l。 表 块原油性质统计表(地层)(高压物性表) M1 高压物性分析数据表 层 位 射孔 井段 取样 深度 压力 MPa 油层 温度 饱和 压力 气体平均 溶解系数 体积系数 收缩率 原油密度 t/m3 粘度 mPas 油压 套压 流压 静压 m3/m3MPa1 地层 压力 饱和 压力 地层 条件 地面 条件 油层 压力 饱和 压力 地面 条件 m m ℃ MPa % Es33① 3111.0 1000.0 117 油藏地质特征 17 速敏性评价 对于低渗透的致密岩样,当流体尚未达到 ,而压力梯度已大于 3MPa/cm,且随着流量的增加岩样渗透率始终无明显下降时,则认为该岩样无速敏性。 水敏性评价 水敏指数: , 水敏性强度:强水敏。 盐敏性评价 临界盐度, mg/l:。 酸敏性评价 酸敏指数: ,酸敏程度:极强酸敏。 碱敏性评价 临界 PH值: ,碱敏指数: ,碱敏性程度:中等偏强碱敏。 油藏类型 断块内钻探 3 口井, MM 断块油藏埋深 2680~ 2913m,油藏中部海拔 2797m。 M M2 井试油证实为工业油流井, M3 井为横向测井,录井为油斑显示,综合评价为油层,油层分布稳定 ,未揭示油水界面,油藏 类型为层状构造油藏。 油藏驱动类型为边水驱动。 地温梯度为 ℃ /100m,压力梯度为 ,为正常的温压系统。 据M4井 Es33①高压物性分析,饱和压力 MPa,地层压力 ,属正常压力系统未饱和油藏。 油藏地质特征 18 储量计算 储量参数的确定 含油面积 本次 Es33①油层组含油面积在 Es33①油层顶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