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指导手册内容摘要:

标准及要求( A3) B9实验仪器器材 A等 : 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小学数学、科学仪器器材配备 均达到《 办学条件标准》基本配备要求(已完成仪器更新工程)。 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仪器种类达到 《配备标准》中基本配备要求, 分组仪器数量按 最大 班额达到初中 和城镇小学 2人一组、农村小学 4人一组 ; 仪器配备套数足,满足教学需要。 说明: 《配备标准》分别指《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 JY/T 0386— 2020)和《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 JY/ T 0388— 2020)。 2.《配备标准》中各学科仪器配备数量是按照每年级 4个平行班和标准班额计算的,因此,班额过大时,应适当增加配备数量,满足“分组实 验仪器中学(城镇小学)按标准班额 2人一组配备,农村小学不低于 4人一组”要求。 学校规模超过每年级 4个平行班时,应按增加的平行班数量,适当增加仪器(主要是演示和分组实验仪器)配备的套数,满足多班同时开课需要。 、易损易耗品能及时补充,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基本“与”选配“的关系。 “基本“栏目所列仪器是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应达到的最基本的配备要求,不论学校选择何种版本的教材,均应达到该栏目的配备要求。 “选配“栏目是为适应教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仪器的多种类以及经济条件的差别 而设立的。 “选配”栏目所列的有功能相近的仪器、不同性能和价格档次的仪器、部分教材所需的仪器、不同教学方法所需的不同类型的教具。 学校应依据所采用的教材、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确定,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选配”栏目中所列与“基本”栏目功能相近的仪器,若学校已经配备,则“基本”栏目中的相应仪器原则上不再要求配备。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性能更好的仪器。 、视频、多媒体课程资源等可以替代的有关挂图、视听资料可不做必配要求。 《办学条件标准》要求的各类模型、标本、卡片等属于必配,网络资源不能替代 或不能完全替代的配套的多媒体资源、软件应按要求配备。 指导时, 逐学科实地查看:先粗略查看,估量仪器总量是否充足,是否经过仪器更新;若明显仪器总量不足,须对照标准核查(重点是通用仪器、专用仪器)是否达标。 每学科抽查 510 种分组实验仪器,看是否满足农村小学 4人一组(每种 13件 ,按每班 50人配备 ),其他学校 2人一组(每种 25件 ,按每班 50人配备 )实验需要。 规模较大的学校还应核查配备套数是否达到要求。 注意各校抽查仪器不应完全重复。 B10图书资料 A 等 : 具备下列条件的: 第 11 页 共 30 页 、小学分别不低于 40册、 30册。 、小学报刊种类 均需 达到 80种,教学点不低于 20种。 1%。 说明: : 学校类型 项 目 初级中学 小学 I II I II 人均藏书量 (册数 ) 40 25 30 20 报刊种类 80 60 80 60 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 180 120 160 120 说明: ① “ I”栏为一般学校配备标准,“ II”栏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配备标准。 ② 经济欠发达地区,指规划完成年度,被省财政列为财政困难县的县(市、区)。 : 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 l%。 4.“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指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辞典、手册、教育教学参考书籍等,不包括教材及 其配套的教师用书和教辅资料。 5.“每年图书更新数量”指每年新购图书数量。 ,不做评估必须要求。 指导时, 通过查阅计算机或图书流水登记账,实地查看图书配备数量,依据图书配备总册数和核实后的在校生总数计算生均图书配备册数。 生均图书(册) =图书总册数247。 在校生总数。 藏书量共 册,在校学生数 人,生均藏书量 册 /生(小学 30,初中 40);近三年新购图书总数: 册;年平均新购图书数 册,平均年图书更新率: %。 ( 1)。 查阅 2020年报刊订单,核实订阅的报刊种类。 个人订阅报刊不计入。 报刊 种( 80)。 (教学点:报纸 种,刊物 种,教师是否达到每人一种以上: 是 / 否 )。 是否计算机管理 ;有无电子阅览室。 B11教育信息化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A 等 :学生用计算机、专任教师用计算机、“班班通”、学科专用教室多媒体配备和校园网建设均达到要求。 《办学条件标准》对计算机教室配备数量要求 (超过 36个班的,依据超出班数增加 ) : 学校类别 12班 18班 24班 30班 36班 初中 1 2 2 3 第 12 页 共 30 页 小学 1 1 1 2 2 说明: 1. 学生用计算机室应按开设信息技术课年级最大班额每人一机配备计算机。 应配备多个计算机室的,至少有 1个按开设信息技术课年级最大班额每人一机配备,其余计算机室按不低于平均班额每人一机配备;并按标准配备教师机、交换机及有关设备。 学生用计算机室中计算机配备的原则,是上课时能达到学生人手一机,因此,超班额时应按最大班额人手一机配备。 计算机室中教师用计算机不计算在学生用计算机数量中。 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教学点应设置计算机教室,学生用计算机可按最大班额上课 时 2人一台配备。 学生用计算机室若配备“一拖多计算机”的,按主机数统计计算机台数,所拖显示器不予计算。 计算机室有关设备包括:服务器、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交换机、稳压电源、网络信息口、 UPS电源等。 ,并配置到教师办公桌。 教师用计算机指学校为专任教师办公教学配备的计算机,不包括学校管理用计算机和教师个人自带的计算机。 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任职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教师计算机应配置到教室办公桌,不能集中存放或放置家中。 、大屏幕显示设备(有条 件的可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摸式一体机)等多媒体终端设备,并与网络连通,实现多媒体“班班通”。 可根据需要配备视频展台或数字摄像头;专任教师全部配备笔记本电脑的,教室内可不再重复配备计算机。 班级所配计算机应为多媒体计算机(含音箱),并配备实用的多媒体讲台。 大屏幕显示设备可以是液晶投影仪、大屏幕液晶或等离子电视,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摸式一体机。 必须实现与网络连通,实现多媒体“班班通”。 视频展台或数字摄像头可根据需要配备。 教师全部配备笔记本电脑的,教室内可不再重复配备计算机,但必须有方便使用的连接线。 实验室、史地教室、音 乐 教室、 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 技术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多功能教室(综合电教室)等专用教室,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终端设备。 每学科至少有一间专用教室配备多媒体终端设备。 初中至少理、化、生实验室,技术、史地、音乐、美术教室 、计算机教室 ,多功能 教 室各配备一套。 小学至少科学、音乐、美术教室 、计算机教室 ,多功能 教 室和综合实践活动室各配备一套。 一般学科专用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与教室相同,多功能教室设备主要包括大屏幕显示设备、银幕、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有线无线麦克风、 激光教鞭、音响设备等,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中央控制台。 音美教室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教室,音乐、美术书法教室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终端设备,舞蹈教室至少配备音响设备。 第 13 页 共 30 页 、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建有校园网,所有教学、办公场所均具备上网条件;其他农村小学建有局域网;偏远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上网。 ( 1) 校园网建设的分层次要求: ① 初中、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 :要求建有校园网。 校园网指符合《初、中等学校校园网建设规范》,具备规定的“教师备课教学、学生学习、教务管理、行政管理、资 源信息、对外交流”等基本功能(其中资源平台、备课平台也可依托县级信息中心建立)的局域网。 应采用宽带接入互联网,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教师备课、教学及教科研需要。 ② 其他农村小学: 要求建有局域网。 这里的局域网指仅能起到联网功能(实现“班班通”),不具备较完善的校园网功能(不具备较完善的应用系统和专业的服务器、交换机)的简易局域网络。 ③ 教学点 :要求教学点能够通过不同方式上网,并能较流畅的播放网络视频资源。 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规定和农村现代远程 教育工程的要求,农村中小学应建设卫星收视系统,配备卫星接收天线、卫星信号接收机、计算机等设备,用于接收国家和省通过卫星播放的教学资源。 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 2) 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最基本要求:教师办公、教学场所应保证计算机能够联网。 ,并能与全县中小学联通,实现资源共享。 这一指标是对县的评估指标,主要考核是否建有教育城域网和资源平台,是否能与全县中小学联通,实现资源共享,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化建设”评估不能达标。 指导时, :逐室查看学 生计算机配备情况,记录配备数量,与经核实的平均班额、最大班额对照,确定是否达到要求。 查看时应同时查看服务器、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交换机、稳压电源、网络信息口、 UPS 电源等配备情况。 若遇到计算机配置过低或损坏,无法使用时,该机不予计算;若遇到“一拖多”机型时,按主机数计算配备数量。 :通过固定资产账,查出计算机总量,扣除微机室计算机、多媒体配套计算机和管理用计算机,确定教师用计算机数量,与专任教师数对照,判定是否达标。 若实地查看时,发现计算机中无教学内容,应查证该机是否是教师计算机,认定属于借用 ,不是配备的教师 计 算机时,判定不达标。 3.“多媒体班班通”:实地抽查,抽查数量不低于教室数的 1/3,应兼顾到各年级。 一是查看是否配备了包括计算机、大屏幕显示设备的多媒体终端设备,显示设备若是电视机的,应查看屏幕尺寸是否合乎要求;二是是否与网络连通;三是专任教师已全部配备笔记本电脑,教室内未再重复配备计算机的,笔记本电脑连接线是否方便使用。 :逐室查看是否配备多媒体设备,验证是否符合要求。 :查看中学、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网管室,查看校园网功能(教师备课教学功能、学生学习功 能、 第 14 页 共 30 页 教务管理功能、行政管理功能 、资源信息功能、对外交流功能)重点是信息交流、教育资源平台和教师备课与学生学习功能(可依托县教育信息中心)。 抽查教学办公场所能否上网,能否较流畅的播放网络视频(包括教育城域网内网资源)。 :重点是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全县中小学是否全部联网。 在学校查看县教育城域网网页和视频资源播放情况,了解验证县教育城域网链接、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情况。 个,每室学生微机数 、 、 、 ,在校生 数: 人,平均班额 人,最大班额 人。 ( 1个微机室的,要满足最大班额; 2个微机室的, 1个满足最大班额, 1个满足平均班额; 3个微机室的, 1个满足最大班额, 2个满足平均班额; 4个微机室的, 1个满足最大班额, 3个满足平均班额)专任教师 人,配备计算机 台 (一师一机)。 非经费购置情况: (无)。 : (班数)。 : ( 中学 9,小学 6)。 B12通用技术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 A 等 : 具备下列条件的: 、初中按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所选项目(项目数不少于应配综合实践活动室、技术教室数),配齐器材。 全县建有独立的实践活动基地,每年安排所有学校学生在基地集中活动的,校内综合实践、技术教育器材至少配备一个与本校办学特色相关项目的器材。 《办学条件标准》综合实践活动设备要求,且数量满足 56人一组操作需要。 开设 班级 最大班额 每人一套。 指导时, 询问了解学校确定的技术教育项目,实地查看器材配备情况。 重点:一是项目数是否等于或大于应配活动室数量;二 是器材是否基本齐全(能基本满足上课需要);三是分组器材能满足几人一组使用 ( 手工类器材达到按开设 班级 最大班额 每人一套 )。 1.《办学条件标准》对技术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数量的要求 (超过 36个班的,依据超出班数增加 ) : 学校类别 12班 18班 24班 30班 36班 初中 1 2 2 3 小学 1 1 2 2 2 : 项目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木工 八折木尺、角尺、手板锯、木工锤、米尺、木工锯、三角锯锉、各种刨子、木 锉、手摇钻、斧头、木工工作台、墨斗、凿子、挂图 、材料及配套用品等 陶艺及工艺制作 剪刀、裁纸刀、雕塑刀、美工工具、尖嘴钳、镊子、刻刀、泥工工具、旋转台、 第 15 页 共 30 页 挂图、材料(石膏、石蜡、泥土)及其他相关用品等 种植和养殖 种子瓶、育种育苗箱、种植工具、温度计、昆虫捕捉器、放大镜、喷雾器、饲 养笼(房)、饲养用具、防疫用具、挂图及其他配套用品等 电子制作 元器件盒、工具盒、无线电技术组合实验箱、学生电源、电子信号测试工具、 挂图及其他配套用品等 金工 钢板尺、直角尺、划线规、划针盘、简易平台、台虎钳、钳工锤、工作台、台钻、钻头、钻夹头、丝维、板牙、板牙扳手、丝 维铰手、锉刀、砂轮机、简易车床、简易铣床、工具箱、劳保用品、挂图及其他配套材料等 家具维修 同木工 服装设计与缝纫 缝纫机、锁边机、烫衣板、熨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