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考试,并与劳动部门、企业紧密合作,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作为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鉴定场所,还要把职业资格证书的申请、培训、鉴定、发放、跟踪等程序规范化,形成本专业 的岗位培训体系。 四、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6 构建以信息化下的会计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依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形成以人文素质、计算机应用和会计业务处理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大基础”。 “一条主线”体现了以岗位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为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合理设置“两个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体系里设置了人文素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四个子模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奠定可持续 发展的知识基础。 在实践教学体系里设置了课程设计、实训、实习、实践协作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子模块,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用人单位“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为了体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特色,根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必须打好“三大基础”:一是人文素质基础,它包括英语水平、财经写作及会计从业人员所必须的诚信基础和其他基本素质;二是会计业务处理基础,包括会计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经济活动的分析、资金的筹集以及预测和决策分析。 三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它包括计算机基础、财务软件的使用与维护、电子结算等。 按照这一模式 培养的“合格 +特长”的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职人才,岗位适应期短和动手能力强,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够用、技术适用、企业爱用,同时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 五、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一)提炼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 本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和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从事会计、出纳、收银、仓管和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根据调研和论证讨论,确定了当前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以出纳、会计、文员、收银、仓管和营销六大主流岗位群为主要方向,在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根据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能力的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构建 职业 •岗位双能力,仿 7 真•顶岗双融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上的 双重结合,增强学生对于岗位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培养 德才兼备,知能并重 的会计人才, 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 零接轨。 以 不通过资格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能力 为课程开发 理念,使(二)确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方向得课程不再是普遍理论的复制而是特定的个人的事情。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就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 只有通过对具体岗位的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中提取出核心价值,以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作为职业教育的培育方向,更好地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会计类人才,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彰显职业教育特色,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调研为基准,确定出纳、会 计 、文员、收银、仓管和营销的工作能力及职业能力的需求,通过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确认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并挖掘出隐含在工作任务中的知识和能力,从完整的职业行动领域对其进行分析,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专项职业人才。 (三)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新型课程体系 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课程化,使专业课程的设置紧跟企业岗位的 需求,将专业知识模块化,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模块的专业知识进行强化训练,针对学生就业去向和工作内容设置不同能力方向课,突出专业能力训练,以 人文素质、计算机应用和会计业务处理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大基础”为培养模式,将课程体系设为两大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模块和专业技能课模块,具体情况如下: 8 公共基础课要朝着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文化素养又有利于服务学生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方向开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注重为学 生树立正确的标杆,鼓励他们拓展自己的知识结 构,培养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加强与专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