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的羊相对应的养殖技术内容摘要:

羊群的合理生产结构。 通常认为较理想的羊群公母比例是 1: 36,繁殖母羊、育成羊、羔羊比例应为 5: 3: 2。 但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户要根据所饲养的品种和生产方向而略有调整。 饲养规模要根据农户的投资能力、市场价格、草料来源、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决定。 既要克服“船小好调头”、谨小慎微不敢多养的小农思想,以致不能从规模养殖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也要克服盲目贪多求大,追求规模效益而仓促扩大饲养的冒进思想。 要量力而行,规模适度,稳步滚动发展 四、饲养管理。 舍饲养羊饲养管理技术要求较高,饲料种类要多样化、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营养全面,投料要定时、定量、定质,并做好圈舍卫生的打扫、消毒等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并注意不同羊群的饲养管理要点,其中对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在非配种期以粗料为主。 每天补喂混合精料 ~ 千克即可。 配种期从配种预备期开始增加精料营养水平及喂量,先按正式配种期的 60%~ 70%供给,进入正式配种期后,除供给优质的青干草自由采食外,混合饲料日喂量应 ~ 千克。 当配种任务繁重时,应提前 15 天开始每日每只种公羊加喂鸡蛋1- 2个。 饲喂制度为每日投料 2~ 3次,饮水 3~ 4次,并保持羊舍应清洁卫生、干燥和空气流通和羊只的适当运动。 对种母羊的饲养管理,在空怀期喂给空怀母羊的干饲料应为体重的 %~ %。 在配种前 1~ 个月对膘情较差的母羊要加强营养,突击抓膘,甚至实行短期优饲,使母羊发情整齐,保证较高的受胎率和多胎率,同时使产羔集中,提高羔羊成活率。 在妊娠早期膘情较好的母羊,供给青粗料,适当补饲精料即可。 妊娠后期(后 2 个月)胎儿生长发育较快,初生重的 80%~ 90%在此期间形成,应增加精料比例,提高营养水平。 怀单羔母羊可在维持日 粮基础上增加 12%,怀双羔母羊增加 25%。 精料比例在产前 40~ 21 天增至 18%~ 30%。 哺乳母羊产后头 25 天喂要给高于饲养标准 10%~ 15%的日粮。 产双羔的母羊每天应补精料 ~ 千克,产单羔母羊则为 ~ 千克。 两种情况下均应补给多汁饲料 千克以上。 但在产后 1~3 天,对膘情好的母羊不应补饲太多的精料,以防止消化不良或发生乳房炎。 当羔羊长到 月龄以后,母羊泌乳能力渐趋下降,羔羊已能采食大量青草和粉碎饲料;到 3 月龄时母乳仅能满足羔羊营养的 5%~ 10%,应尽早断奶,母羊粗料量逐渐减少,增加粗 料的饲喂量。 推荐母羊精料的配方为:玉米 60%、麸皮 8%、菜子饼 16%、豆粕 12%、食盐 1%和矿物质等预混料3%。 羔羊出生 30~ 60 分钟内要吃到初乳,并供给清洁饮水和做到保温。 产后 7~ 10 天,诱导羔羊采食青草和精料。 产后 15~ 20 天,随着采食能力增强,应补饲混合料,喂料量随日龄调整。 通常 20 日龄到 30日龄,每只羔羊日喂量为 50~ 70克, 1~ 2 月龄为 100~ 150 克, 2~ 3月龄为 200 克, 3~ 4月龄为 250克,每日补喂 2 次。 同时饲喂优质的豆科牧草,凡不作种用的公羔应在产后 20 天左右去势。 产后 60~ 90 天, 应根据羔羊体格发育情况适时进行断奶整群。 推荐羔羊精料的配方为:玉米 54%、麸皮 12%、豆粕 30%、食盐 1%和矿物质等预混料 3%。 断奶后羔羊的舍饲育肥分为精料型日粮育肥、青贮饲料型日粮育肥和颗粒饲料型育肥。 其中精料型育肥适用于体重较大的健壮羔羊肥育。 断奶初期羔羊体质弱,需喂给以精料为主的饲料,补喂优质牧草及青绿饲料。 精粗比例为 40∶ 60 或 50∶ 50。 离乳 1 个月后,逐渐加大粗饲料喂量,精粗比例为 35∶ 65。 肥育中后期,继续加大精粗饲料比例,达到 30∶ 70,直到出栏。 推荐的补饲精料配方为:玉米 53%、豆饼 29%、麸皮 14%、食盐 1%和矿物质等预混料3%。 补饲量为 500~ 600 克 /日。 青贮饲料型日粮舍饲育肥是以玉米青贮为主,约占日粮的%~ %,但要注意此方法不宜用于肥育初期的羔羊和短期强度肥育的羔羊,主要用于育肥期在 80 天以上羔羊。 推荐精料配方为:玉米 55%、麦麸 25%、菜籽饼 8%、豆饼 8%、食盐1%和矿物质等预混料 3%。 颗粒饲料型舍饲育肥适合于有饲料加工条件且饲养肉用成年羊和羯羊。 颗粒料中秸秆和干草粉可占 55%~ 65%,精料 5%~ 40%。 典型日粮配方有:禾本科草粉 30%、秸秆 42%、精饲料 25%,矿物质等预混料 3%。 喂颗粒料时,最好用自动饲槽投料,雨天不宜在敞圈饲喂,并按每只羊 千克的量喂青干草,以利于反刍。 五、疫病防控。 舍饲养羊要严格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定期做好消毒、驱虫、免疫接种等防疫保健工作,保证羊群健康生产。 消毒每两周用 %的高锰酸钾水消毒饮水槽和食槽一次。 圈舍每半个月消毒一次。 常用的消毒药有 10~ 20%石灰乳和 20%的漂白粉溶液,羊舍内每平米面积用量约为 1 升,用喷雾器喷洒地面、墙、舍顶。 每年 2~ 3 次空圈彻底消毒,消毒程序:彻底清扫→清水冲洗→烧碱水喷洒→次日冲洗 ,并空圈 5~ 7 天。 有疫病发生时要按规定彻底消毒 驱虫每年春秋季各驱虫一次,寄生虫污染严重地区在母羊产后 3~ 4周进行驱虫。 羔羊断奶后易受寄生虫侵害,应进行保护性驱虫。 药浴是防治羊外寄生虫病,特别是羊螨病的有效措施,药浴液可用 %~ %的双甲脒乳液、 5~ 15 毫克 /升的溴氰菊酯溶液等。 药浴需选择晴朗温暖的日子,浴前 8小时停止采食,浴前 2~ 3小时让羊饮足水,以防羊进入浴池后误饮药水造成中毒。 先浴健康羊,然后再浴有寄生虫病的羊;药液要淹没羊的全身,并把羊头压入药液中 1~ 2次;浴后滴留 20 分钟。 怀孕 2 个月 以上的母羊不能药浴。 对羊群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是提高羊群对相应疫病的抵抗力,预防疫病发生的关键。 免疫接种要根据当地及周边地区动物疫情动态有计划地做好防疫工作,重点对羊快疫、口蹄疫、羊痘、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等传染病进行免疫接种。 预防接种前,应对被接种的羊群进行健康状况、年龄、妊娠、泌乳以及饲养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了解。 每次接种后应进行登记,有条件的要进行定期抗体监测。 并注意免疫保护期到期后要及时补免。 羊支气管肺炎的防治 羊支气管肺炎也叫小叶性肺炎,是支气管与肺小叶或肺小叶群同时发生炎症。 病因 本病是由于受寒感冒,肌体抵抗力减弱,受病原菌的感染或直接吸入含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霉菌孢子、烟尘等而致病。 此外,本病也可继发于口蹄疫、乳房炎、子宫炎和肺线虫病等。 症状 病羊咳嗽,体温升高,呈弛张热型,最高时在 40℃以上;呼吸困难,脉搏加快,呈混合性呼吸困难。 叩诊胸部有局灶性浊音,听诊肺区有捻发音。 若并发肺坏疽、心包炎时,病情急剧恶化,常 导致全身中毒而死亡。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供给优质易消化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增强羊的抗病能力;圈舍应通风良好、干燥向阳;每个圈舍的饲养密度要适中;冬季保暖,春季防寒,以防感冒。 治疗 控制感染:可用 10%磺胺嘧啶注射液 20 毫升肌肉注射;青霉素 40 万 ~80 万单位、链毒素 克,一次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