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后张法预应力预制箱梁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时,要及时检验张拉设备。 钢绞线下料成束、穿孔 A、钢绞线须进场后应该具有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单,并应分批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 60 吨,主要检查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指标。 B、预应力钢绞线进场后要分类堆放、妥善保管,要符合通风、防锈条件,并按照检验合格证书编号取料使用。 钢绞线在搬运过程中严禁抛丢、碰撞、拖拉,起吊千斤绳应外包胶皮,防止损伤钢绞线。 C、进场钢绞线应该逐盘检查,钢绞线内不应该有折断、横裂和相互交叉的钢丝。 表面不得带有降低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力的润滑剂、油污等物质,允许有 轻微的浮锈不得有肉眼可见的麻坑。 D、钢绞线束由于孔位不同、长度各异,要事先编号列表交于工班下料,编号后应在两端系上铁皮小牌注明,分别存放以免混杂。 为使钢绞线成束时不致绞扭凌乱,可以用钢板仿锚板孔位缩小做成梳形板,将各根钢绞线梳顺直。 下料时要根据供料尺寸,统筹安排以尽量减少钢绞线损耗。 E、下料宜采用切机或砂轮机切割,不得用电焊切断。 切断钢绞线之前,先在切割线左右两端各 3~ 5cm 处扎丝一道,防止切断后散头。 F、穿束前要将锚垫板表面灰浆清理干净,检查锚垫板下混凝土是否密实,垫板和孔道是否垂直,如有问题及时处 理。 穿束前先用压力水冲出波纹管内部杂物,并用压缩空气将孔道内部积水吹干。 G、成束的钢绞线抬运到梁端后,近梁端头装上穿束套,将钢绞线对号入孔,挂上孔道上的牵引索,在人工的辅助下将钢绞线徐徐穿入。 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 锚具安装和拆除顺序:工作锚板 → 夹片 → ← 限位板 → ← 千斤顶 → ← 工具锚板 → ← 夹片 A、锚板安装:先在工作锚板上用石笔编号,再将同一编号的钢绞线逐根穿入锚板内,将锚板推至锚下垫板止口环内,锚板的编号、方向、位置在梁的两端要求一致。 B、夹片安装:每付夹片用橡胶圈箍在一起,沿钢绞线端用手将其紧推入锚板孔内。 安装时锚板、锥孔、夹片必须清洁,决不允许锚板、夹片上有浮锈、油污、砂砾等杂物夹片全部安装就位后,用螺丝刀调均夹片缝隙,用打丝器将夹片击平,再逐孔打紧。 C、钢绞线预紧:为使孔道内各根钢绞线松紧一致,夹片握裹使钢绞线达到张拉时受力均匀,用 YDQ 单孔千斤顶采用一端张拉方式进行预紧。 在张拉端对每根钢绞线实施张拉力 50~ 80Kg(б con5%~ 8%) ,并用小手锤敲击锚板周边,使锚板进入锚下垫板面的正确位置。 D、限位板安装:限位板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控制夹片的移动位置,使夹片跟进整齐。 限位板与工作锚是 配套使用的,其孔位要求两者一致,将限位板沿钢绞线端推靠到工作锚板,穿孔时应该先穿中间孔,后穿周边孔,由 2~ 3 人配合操作完成。 E、千斤顶安装:先将钢绞线端部用铁丝稍加捆扎,保留编号胶布再将千斤顶通过简易支架吊起套穿在钢绞线上,千斤顶前支承口套在限位板外面,接着将千斤顶冲油,千斤顶活塞伸出 3~ 5cm。 F、工具锚限位器、锚具及夹片安装:工具锚的锚板夹片为专用设备与工作锚配套购买,可重复使用,工具锚安装时先去掉钢绞线上的扎丝,按钢绞线编号穿入工具锚对应锚孔内,将工具锚推入千斤顶缸体外口套座内,要求两锚板孔位方向 一致,千斤顶内部钢绞线不允许错位交叉,然后安装夹片。 G、工具锚板及夹片使用注意事项:锚板外壁要干净,夹片要没有污垢、铁锈。 工具锚板锥孔与夹片要经常用砂纸研磨,以保证夹片进退方便多次使用。 工具锚安装要与工作锚、限位板、千斤顶保持在同一轴线上,确保钢绞线受力均匀。 所有进场锚具、夹片均要有质量保证单,要对其外观、硬度进行严格检查,分批抽检并做好记录。 钢绞线张拉: 孔道编号示意图 A、张拉顺序: 先上后下, 左 N1→ 右 N2→ 右 N1→ 左 N2 B、张 拉程序图式: 0 → 初始张拉应力( K) → K→б K(持荷 2 分钟) → 锚固 C、张拉作业 ( 1)、 0 阶段:千斤顶冲油 2~ 3cm。 ( 2)、初始张拉:张拉力为设计控制吨位的 10%,使钢绞线再次调整松紧,受力均匀。 要求张拉设备和孔道轴线一致。 张拉到吨位后,用钢尺丈量油缸外露量及油顶外沿至锚下垫板的距离作为初读数,并在两端每根钢绞线上做上标记、记下数据,以便判断滑移、断丝情况。 同时要丈量工具锚夹片外露量并做好记号,便于分析夹片内缩量。 ( 3)、 张拉应力达到 20%,测量两端伸长量 ; 当达到б K时, 要求持荷2 分钟并补足吨位,测量延伸量观察钢绞线和夹片受力情况。 ( 4) 、预应力张拉的计算 钢束采用Φ 钢铰线,钢绞线标准强度 Ryb=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 fpk =1395Mpa,每 股 钢绞线的面积 S=140mm2,则一 束 钢绞线的张拉力为: P1=1395*140*4=781200N; P2=1395*140*3=585900N ( 5) 、张拉力与油压表读数的对应关系 根据《千斤顶标定报告》计算千斤顶加力级别所对应的油压表读数之间的线形回归方程分别为: 千斤顶, 2856油压表: T=+…………………① 千斤顶, 11036油压表: T=+………………… ② 将各束的 10%、 20%、 100%设计张拉力分别代入① 、② 的 T 值,得对应的油压 表读数 P 值。 详见油表读数计算表: 表号 读数 Mpa 张拉力 01(千斤顶) 02(千斤顶) 2856 11036 3 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