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应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内容摘要:

( A2) 所得结果超过标准值的 10%,必须重复检测一次,以两次结果的平均数为最终结果。 附录 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补充件) B1 样品采集 于同一批号三个大包装中至少随机抽取 20 件样品,其中 10 件留样, 5 件做抑菌或杀菌性能测试, 5 件做稳定性测试。 B2 试验菌保存与准备 试验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6538)和大肠杆菌( 8099 或 ATCC 25922)。 菌株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置于 4℃ 下保存,每月转种一次。 试验前,将试验菌从保存琼脂斜面上转种,每天转种一次,不超过 2~ 3 周。 试验时采用 24h 新鲜细菌培养物。 B3 稳定性测试条件 B3. 1 自然留样:将原包装样品置室温下 1 年,进行抑菌或杀菌性能测试。 B3. 2 加速试验:将原包装样品置 54~ 57℃ 水浴中 14 天或 37~ 40℃ 水浴中 3 个月,进行抑菌或杀菌性能测试。 B4 中和剂试验 进行杀菌性能测试所选用的中和剂必须能通过以下实验: 实验分以下六组进行: 1 组:样片染菌 5min+5mL 中和剂; 2 组:染菌对照片 +5mL 中和剂; 3 组:样片 +5mL 中和剂 +染菌对照片; 4 组:染菌对照片 +磷酸盐缓冲盐水( PBS); 5 组:染菌样片 +5mLPBS; 6组:培养基对照。 以上六组分别作用 10min 后取样 1mL 作活菌计数, 1 组长少量活菌; 2 组、 3 组、 4 组活菌数相似(误差< 10%); 5 组长少量菌或不长菌; 6 组无菌生长。 B5 操作 步骤 将试验菌 24h 斜面培养物用 0. 3mol/LPBS 洗下,制成菌悬液(要求的浓度为:用其 100μL滴 于对照样片上,回收菌数为 1104~ 9104cfu/片)。 取被试样片 1. 0cm3. 0cm 和对照样片(与被试样片同质材料,同等大小,但不含抗菌材料,且经灭菌处理)各 4 片,分成 4 组置于 4 个灭菌平皿中。 取上述菌悬液,分别在每个被试样片和对照样片上滴加 100μL,均匀涂布,开始计时,于 20min 用无菌镊分别将它们投入含 5mL PBS( 0. 03mol/L, pH7. 2)的试管内(如 是杀菌试验,则该试管中含 5mL 相应中和剂),用手振打 80 次,作适当稀释,然后取其中 2~ 3 个稀释度,分别吸取 0. 5mL,置于两个平行平皿,用凉至 40~ 45℃ 的营养琼脂 15mL 作倾注,转动平皿,使其充分均匀,凉至琼脂凝固翻转平板, 37℃ 培养 24h,作菌落计数。 以上试验,重复三次,取其平均数。 B6 计算 式中: A——对照样品平均回收菌数; B——试验样品平均回收菌数。 B7 结果报告 抑菌率 ≥50%~ 90%,可以报告产品有抑菌作用;抑菌率 ≥90%,可以报告产品有较强抑菌作用。 杀菌率 ≥90%,可以报告消毒湿巾有杀菌作用。 产品经自然留样或加速试验,其抑菌率 ≥50%或杀菌率 ≥90%,可以报告该产品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在室温下至少保持一年。 附录 C 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测试方法 (补充件) C1 测试目的 确定产品消毒后启用时间,当产品原料与消毒工艺改变时应予测试。 C2 样品采集 于环氧乙烷消毒后,立即从同一消毒批号的三个大包装中随机抽取一定量小包装样品,采样量至少应满足两 次测试用(留一次量在必要时进行复测用)。 分别于环氧乙烷消毒后 24h 及以后每隔数天进行残留量测定,直至残留量降至 3. 5 条所规定的标准值以下。 C3 仪器操作条件 仪器:气相色谱仪,氢焰检测器( FID)。 操作条件: 柱: 15%丁二酸乙二醇聚酯 Chromosorb W HP60~ 80 目;玻璃柱长 2m, φ3mm。 柱温: 120℃。 检测器: 150℃。 气化器: 150℃。 载气量:氮气: 35mL/min。 氢气: 35mL/min。 空气: 350mL/min。 柱前压 约为 108kPa。 C4 操作步骤 C4. 1 标准配制 用 100mL 玻璃针筒从纯环氧乙烷小钢瓶中抽取环氧乙烷标准气(重复放空二次,以排除原有空气),塞上橡皮头,用 10mL 针筒抽取上述 100mL 针筒中纯环氧乙烷标准气 10mL,用氮气稀释到 100mL(可将10mL 标准气注入到已有 90mL 氮气的带橡皮塞头的针筒中来完成)。 用同样方法根据需要再逐级稀释 2~3 次(稀释 1000~ 10000 倍),作三个浓度的标准气体。 按环氧乙烷小钢瓶中环氧乙烷的纯度、稀释倍数和室温计算出最后标准气中的环氧乙烷浓度。 计算 公式如下: 式中: c——标准气体浓度, μg/mL; K——稀释倍数; t——室温, ℃。 C4. 2 样品处理 至少取 2 个最小包装产品,将其剪碎,随机精确称取 2g,放入萃取容器中,加入 5mL 丙酮,充分摇匀,放置 4h 或振荡 30min 待用。 C4. 3 分析 待仪器稳定后,在同样条件下,环氧乙烷标准气体各进样 0. 5mL,待分析样品各进样 2μL。 根据保留时间定性,根据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计算。 C4. 4 计算 以所进环氧乙烷标准气的微克( μg)数对所得峰面积(或峰 高)作环氧乙烷工作曲线。 以样品中环氧乙烷所对应的峰面积(或峰高)在工作曲线上求得环氧乙烷的量 A( μg),并以式( C2)求得产品中环氧乙烷的残留量。 式中: X——产品中环氧乙烷残留量, μg/g; A——从工作曲线中所查得之环氧乙烷量, μg; m——所取样品量, g; V(萃) ——萃取液体积, mL; V(进) ——进样量, mL。 附录 D 生产环境采样与测试方法 (补充件) D1 空气中 细菌菌落采样与测试方法 D1. 1 样品采集在动态下进行。 室内面积不超过 30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 1m;室内面积超过 30m2,设东、西、南、北、中 5 点,周围 4 点距墙 1m。 采样时,将含营养琼脂的平皿(直径 9cm)置采样点(约桌面高度),打开平皿盖,使平皿在空气中暴露 5min。 D1. 2 细菌培养 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琼脂培养基置 37℃ 培养 24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 将已采集的培养基在 6h 内送实验室,于 37℃ 培养 24h 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 菌落数。 D1. 3 菌落计算 D2 工作台表面与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采样与测试方法 D2. 1 样品采集 工作台:将经灭菌的内径为 5cm5cm 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一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其内涂抹 10 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 10mL 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工人手:被检人五指并拢,用一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指沟处到指端来回涂擦10 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 10mL 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D2. 2 样品检测 将每支采样管振打 80 次或用混匀器充分混匀。 取 1mL 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倾注营养琼脂。 每个样品平行接种两块平皿,置 37℃ 培养 24h,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D2. 3 菌落计算 工作台表面: 工人手表面: 每只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cfu/只手)=平板上平均细菌菌落数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