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课程]thetdd-1型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实训指导书电工部分内容摘要:

电阻并联,其等效电阻有哪只 电阻决定。 七 、 实训 报告 1. 根据 实训 结果,分析总结 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心得体会及其它。 图 41 电阻串联电路 图 42 电阻并联电路 10 实训 五 电阻的混联电路 一、 实训 目的 1. 认识 电阻的 混联电路,会分析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2. 学会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3.学会伏安法测电阻。 二、 原理说明 1.电阻 的混联电路 在实际电路中 , 既有电阻串联又有电阻并联的电路, 称为电阻 混联 电路。 如图 51 所示。 混联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 1)求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根据混联电路电阻的连接关系求出电路的等效电阻。 ( 2)求混联电路的 总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流。 ( 3)求各部分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特点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分别求出电路各部分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2. 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又称电流表 电压表法,是一种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被测电阻通有电流的条件下,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被测电 阻。 三、 实训 设备 四、 实训 内容 1. 电阻串联电路的 连接 ( 1)按图 51所示电路连接 实训 电路, 接线时,可先将电源 US、 R R2 串联,再将R3并联 b、 c 两点。 即先连接串联电路,后连接分支的并联电路。 ( 2)将直流稳压电源输出 +6V电压接入电路。 2. 等效电阻的测量与计算: 序号 名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1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 0~30V 1 2 直流数字毫安表 0~2020mA 1 3 直流数字电压表 0~200V 1 4 万用表 1 自备 5 电阻 器 若干 1 DDZ11 图 51 电阻混联电路 11 ( 1) 断开稳压 电 源,万用表拨至欧姆档,分别测量 Rbc与 Rac 两处的等效电阻值, 自拟表格, 将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 2) 根据电路等效原理, 分别计算 Rbc与 Rac的阻值,将计算结果填入 自拟表格 中。 3232 RR RRRbc  bcac RRR  1 3. 电阻混联电路电压与电流的测量: ( 1) 接上稳压电源, 用直流电压表 测各电阻的端电压 ,将测量结果填入自拟表格中。 ( 2) 将直流毫安表连入测量回路中 ,测 量 流经各电阻电流 , 并 将测量结果填入自拟表格中。 4. 用伏安法计算等效电阻 : 根据所得有关数据,用伏安法计算等效电阻 Rac,将结果 填入自拟表格中 ,比较一下用不同方法所得的总等效电阻值。 五、 实 训 注意事项 1. 注意直流稳压电源 、 直流电压表、直流毫安表的使用 方法。 2. 换接线路时,必须关闭电源开关。 六 、 思考题 1. 连接电阻混联电路应注意哪些问题。 2. 等效电阻的求法有几种。 七、 实训 报告 1. 根据 实训 结果,分析总结电阻 混 联电路 等效电阻的 分析方法。 2. 心得体会及其它。 实训 六 电路中电位的测量 一、 实训 目的 1. 掌握电路中电位的测量方法。 2. 会计算电路中各 点 电位。 二、原理说明 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就是从该点出发通过一定的路径到达参考点,其电位等于此路径上全部电压降的代数和。 在一个确定的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高低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变,但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压)则是绝对的,它不因参考点电位的变动而改变。 据此性质,我们可用一只电压表来测量出电路中各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位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但一旦选定以后,各点电位的计算均以该点为准。 12 如果换一个点作为参考点,则各点电位也就不同。 所以说,电位的大小随参考点的选择而不同。 三、 实训 设备 序号 名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1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 0~30V 两路 2 万 用 表 1 自备 3 直流数字电压表 0~200V 1 4 电路基础实 训 (一 ) 1 DDZ11 四、 实训 内容 利用电路基础 实训 (一 )上的“ 基尔霍夫 定律 /叠加原理 ”线路,按图 61 接线。 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1= 6V, U2= 12V。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 实训 线路中。 ) 2. 以图 61中的 A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 B、 C、 D、 E、 F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UAB、 UBC、 UCD、 UDE、 UEF 及 UFA,数据列于表中。 3. 以 D 点作为参考点,重复 实训 内容 2 的测 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电 位 参考点 φ与 U φ A φ B φ C φ D φ E φ F UAB UBC UCD UDE UEF UFA A 计算值 — — — — — — 测量值 D 计算值 — — — — — — 测量值 注: 1.“计算值”一栏, UAB=φ A-φ B, UBC=φ B-φ C,以此类推。 五、 实训 注意事项 图 61 13 1. 本 实训 线路系多个 实训 通用,本次 实训 中不使用电 流插头和插座。 实训 挂箱上的k3应拨向 330Ω 侧, D 和 D’用导线连接起来, 三 个故障按键均不得按下。 2. 测量电位时,用指针式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或用数字直流电压表测量时,用负表棒(黑色)接参考电位点,用正表棒(红色)接被测各点。 若指针正向偏转或数显表显示正值,则表明该点电位为正(即高于参考点电位);若指针反向偏转或数显表显示负值,此时应调换万用表的表棒,然后读出数值,此时在电位值之前应加一负号(表明该点电位低于参考点电位)。 数显表也可不调换表棒,直接读出负值。 六、思考题 若以 F 点为参考电位点, 实训 测得各 点的电位值;现令 E点作为参考电位点,试问此时各点的电位值应有何变化。 七、 实训 报告 1. 总结电路中电位的测量方法。 2. 心得体会及其它。 实训 七 基尔霍夫定律 一、 实训 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 掌握 基尔霍夫定律 的内容。 2. 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二、原理说明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 测量某电路的各支路电流及每个元件两端的电压,应能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和电压定律( KVL)。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称节点电流定律( KCL):对电路中的任一 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即对电路中的任一个节点而言,应有Σ I= 0。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也称回路电压定律( KVL):对电路中的任一闭和回路,沿回路绕行方向上各段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即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应有Σ U= 0。 运用该定律时必须注意各支路或闭合回路中电流的正方向,此方向可预先任意设定。 三、 实训 设备 序号 名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1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 0~30V 两路 2 万 用 表 1 自备 3 直流数字电压表 0~200V 1 4 电路 基础实训 (一 ) 1 DDZ11 14 四、 实训 内容 实训 线路与 实训 六图 61相同,用 DDZ11 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 /叠加原理”线路。 1. 实训 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和三个闭合回路的电流正方向。 图 61 中的 I I I3的方向已设定。 三个闭合回路的电流正方向可设为 ADEFA、 BADCB 和 FBCEF。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 U1= 6V, U2= 12V。 3. 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毫安表的“+、-”两端。 4.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 录电流值。 5. 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之。 被测量 I1(mA) I2(mA) I3(mA) U1(V) U2(V) UFA(V) UAB(V) UAD(V) UCD(V) UDE(V) 计算值 测量值 相对误差 五、 实训 注意事项 1. 同 实训 六的注意 1,但需用到电流插座。 2.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 U U2 也需测量,不应取电源本身的显示值。 3. 用指针式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 压或电流时,如果仪表指针反偏,则必须调换仪表极性,重新测量。 此时指针正偏,可读得电压或电流值。 若用数显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则可直接读出电压或电流值。 但应注意:所读得的电压或电流值的正确正、负号应根据设定的电流方向来判断。 六、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图 61 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 I I 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 实训 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毫安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2. 实训 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 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 若 用直流电流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七、 实训 报告 1. 根据 实训 数据,选定节点 A,验证 KCL 的正确性。 2. 根据 实训 数据,选定 实训 电路中的任一个闭合回路,验证 KVL 的正确性。 15 实训 八 叠加原理 一、 实训 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掌握 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 分析方法。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是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它的内容是:有线性电阻和多个 独立电 源组成的线性电路中,任何一支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 独立 电源单独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当某个电源 单独作用时,其余不起作用的电源应保留内阻 ,多余电压源作短路处理,多余电流源作开路处理。 三、 实训 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 注 1 直流稳压电源 0~30V可调 二路 屏上 2 万用表 1 自备 3 直流电压表 0~200V 1 屏上 4 直流 毫安 表 0~2020mA 1 屏上 5 电路基础实训 (一 ) 1 DDZ11 四、 实训 内容 实训 线路如图 81 所示,用 DDZ11 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 /叠 加原理”线路。 1. 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 调节为 12V和 6V,接入 U1 和 U2 处。 2. 令 U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 K1投向 U1 侧,开关 K2 投向短路侧)。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 81。 表 81 测量项目 实训 内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1单独作用 U2单独作用 U U2共同作用 3. 令 U2 电源 单独作用(将开关 K1 投向短路侧,开关 K2 投向 U2 侧),重复 实训 步骤 2 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 81。 4. 令 U1 和 U2 共同作用(开关 K1 和 K2 分别投向 U1 和 U2 侧), 重复上述的测量图 81 16 和记录,数据记入表 81。 5. 将 R5( 330Ω)换成二极管 1N4007(即将开关 K3 投向二极管 1N4007 侧),重复1~ 4 的测量过程, 自拟表格。 五、 实训 注意事项 1. 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或者用电压表测量电压降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并应正确判断测得值的+、-号。 2. 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思考题 实 训 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 试问叠加原理还成立 吗。 为什么。 七、 实训 报告 1. 根据 实训 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实训 结论。 2. 通过 实训 步骤 5,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3. 心得体会及其 它。 实训九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训目的 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二、原理说明 1. 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 故在实用中,常将它视为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即其输出电压不随负载电流而变。 其外特性曲线,即其伏安特性曲线 U= f(I)是一条平行于 I 轴的直 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