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方案总体方案小学方案初中方案高中方案内容摘要:

、活动板块、主题活动三个层次构成。 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相照应, 活动领域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部分。 围绕这三大领域,小学生德育活动课程拟构建爱国主义、基础文明、社会公德、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生命保全、环境伦理、环境保护等八大活动板 15 块,并提出每个板块的教育目标。 主题活动是对该板块中重点教育活动的设计。 领域、板块和主题活动的具体配置如下表: 活动领域 活动板块 主题活动 与人自我 基础文明教育 树立理想 善良正直 诚实守信 勤劳俭朴 讲究卫生 生命保全教育 自理自护 身心健康教育 快乐自信 人与社会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爱乡 社会公德教育 文明礼仪 培育责任 敬畏秩序 人际交往教育 孝敬师长 团结合作 人与自然 环境伦理教育 亲近自然 环境保护教育 节能减排 为了发挥课程对小学开展德育活动的示范指导作用,每个主题活动后均提供数个典型案例。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16 XX 市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属于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地方性和校本性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该课程所需时间纳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时间统筹考虑。 根据《 XX 市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方案》的设计, 3— 7 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每周 3 课时; 1— 2 年级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每周 3 课时, 3— 6 年级每周 2 课时。 (一)实施要求 XX市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对小学各年段德育活动的整体系统,并为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活动提供方法指导和典例示范。 在德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体现以下要求:。 坚持面向全体,无论是大、中、小队活动,还是全校性活动,都能做到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坚持教育的全面性,课程所展示的德育活动须兼顾学生各方面道德素质发展的需要。 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精选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以学生主体 参与和直接体验为主要方式,学校、教师应更多地发挥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合力建设 XX 市小学德育活动网上共享资源库;利用好各类博物馆、实践基地、德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活动;与社会有关组织、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等相互协作, 17 建立健全实施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课程的组织网络和活动制度;建立节(假)日和课余德育活动制度,善于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的文化资源、利用假日和课余的时间资源,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开展群体性教育活动。 校本化研究。 XX市小学德育活动课程既体现德育活动的规约性,又体现开放性。 学校要在重新审视和归整学校传统德育特色活动的基础上,加强对德育活动规律、德育活动策略和课程校本化路径的研究,将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相关内容与学校传统特色活动相融合,不断丰富课程的实践形态。 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为出发点,在提高活动预设和组织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开展的每一项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努力实现活动过程的最优化,力争形成本校德育活动特色品牌。 XX市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主体主要为学校德育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及思品学科教师, 学校要做好动员培训工作,使他们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意义和课程实施规范。 充分发挥少先队开展活动的优势,引导好少先队辅导员参与课程实施或承担部分课程内容的实施。 要通过专题研究、现场观摩、实践反思等方式,努力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实施能力。 (二)课程评价 体系。 在进行德育活动评价时坚持正面教育和注重激励的评价原 18 则,积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长,建立自信。 在学校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同时,积极开展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建立起多元互动的立体化德育活动评价体系。 动课程的情况计入工作绩效。 强调对教师德育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的评价。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学生、家长、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以科学评估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发挥评价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教师参与和实施德育活动课程的情况计入业务档案并作为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内容。 评价体系和小学德育工作测评体系。 鼓励地方和学校开展地方 性和校本性的课程再建设、再开发,宣传和推广课程实施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制度,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使课程得到过程性地充实和提高。 19 XX 市初中德育活动课程方案 根据《 XX 市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方案》,结合初中德育工作和德育活动的特点,制定 XX 市初中德育活动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初中既是义务教育的最高阶段,又是中学教育的初级阶段。 学生在初中阶段思维活跃 ,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可塑性强,是教育发挥影响的重要时期。 根据初中教育的特 点,结合《中学德育大纲》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初中德育活动课程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国家课改理念为引领,努力彰显“为了德育更精彩,为了成长更生动”的体验教育理念,力求实现以下七个方面的教育目标: 神,使他们进一步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使他们逐步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敢于创新、迎接挑战的人生态度; 、思考社会,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发挥主体 作用,使他们初步形成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 ,使他们养成讲文明、 20 讲礼貌的行为习惯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基本态度和分辨是非、自我教育的基本能力; ,使他们养成尊重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态度和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强烈愿望。 ,使他们养成热爱生活、自信自强、乐观进取、善于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德,形成初步的心理调节能力; ,使他们不断提高拒绝诱惑、自我防范和科学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二、课程结构与内容 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由活动领域、活动板块、主题活动及活动案例三个层次构成。 课程设置三个活动领域分别为“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 领域安排三个活动性板块,“人与社会”领域安排七个活动板块,“人与自然”领域安排两个活动板块。 每个领域均有对该领域的内容、意义和价值的简要阐述。 每个板块均提出了该板块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建议。 领域和板块的配置见下表。 XX 市初中德育活动课程领域与板块 领域 板块 21 人与自我 1. 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 2. 完善自我 自立自强 3. 享受学习 幸福 成长 人与社会 4. 情系祖国 培塑信念 5. 心存责任 奉献社会 6. 恪守公德 遵纪守法 7. 讲究礼仪 行为文明 8. 热爱集体 互学互帮 9. 孝亲敬长 感恩回报 10. 理解文明 放眼世界 人与自然 11. 亲近自然 感受乡风 12. 低碳生活,护绿创绿 为了总结我市初中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和为广大初中学校提供德育活动的示范,每个主题性板块中均提供数个活动案例。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XX 市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属于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地方性和校本性相 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 《根据《 XX市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方案》的安排, 7— 8 年级和 9 年级每学 22 年分别按 14 课时、 12 课时安排教育活动。 同时,学校可结合德育活动的时节特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道德事件及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相关教育活动。 (一)课程实施 ——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初中德育活动课程方案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心理调节能力。 因此,学校的一切德育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组织和开展,坚持以学生主体参与和直接体验为主要方式,教师更多的发挥主导和组织的作 用。 —— 传统活动与特色活动相结合。 学校在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校德育传统,积极提升校本德育活动的品位,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