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ri行测资料分析总结osan内容摘要:

【解析】A(1+10%)(1-10%)=,所以选B。 李委明提示:例5中虽然增加和减少了一个相同的比率,但最后结果却是减少了,我们一般把这种现象总结叫做“同增同减,最后降低”。 即使我们把增减调换一个顺序,最后结果仍然是下降了。 ★【速算技巧十:综合速算法】李委明提示:“综合速算法”包含了我们资料分析试题当中众多体系性不如前面九大速算技巧的速算方式,但这些速算方式仍然是提高计算速度的有效手段。 平方数速算:牢记常用平方数,特别是11~30以内数的平方,可以很好地提高计算速度:121416192225283236400444852576267727884900尾数法速算:因为资料分析试题当中牵涉到的数据几乎都是通过近似后得到的结果,所以一般我们计算的时候多强调首位估算,而尾数往往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资料分析当中的尾数法只适用于未经近似或者不需要近似的计算之中。 历史数据证明,国考试题资料分析基本上不能用到尾数法,但在地方考题的资料分析当中,尾数法仍然可以有效地简化计算。 错位相加/减:A9型速算技巧:A9=A10A;如:7439=7430743=6687A:A=A10+A247。 10;如:743==A11型速算技巧:A11=A10+A;如:74311=7430+743=8173A101型速算技巧:A101=A100+A;如:743101=74300+743=75043乘/除以2125的速算技巧:A5型速算技巧:A5=10A247。 2;A247。 5型速算技巧:A247。 5=2 5=247。 2=247。 5=2=A 25型速算技巧:A25=100A247。 4;A247。 25型速算技巧:A247。 25=4例723425=723400247。 4=1808503714247。 25=4=A125型速算技巧:A125=1000A247。 8;A247。 125型速算技巧:A247。 125=8例8736125=8736000247。 8=10920004115247。 125=8=减半相加:A:A=A+A247。 2;例3406=3406+3406247。 2=3406+1703=5109“首数相同尾数互补”型两数乘积速算技巧:积的头=头(头+1);积的尾=尾尾例:“2327”,首数均为“2”,尾数“3”与“7”的和是“10”,互补所以乘积的首数为2(2+1)=6,尾数为37=21,即2327=621【例1】%的平均速度增长,预计8年之后的外汇汇率大约为现在的多少倍。 ()【解析】(1+%)8=≈=()4=≈=≈=,选择D[注释] 本题速算反复运用了常用平方数,并且中间进行了多次近似,这些近似各自只忽略了非常小的量,并且三次近似方向也不相同,因此可以有效的抵消误差,达到选项所要求的精度。 【例2】根据材料,9~10月的销售额为()万元。 【解析】-----“4”,排除A、D,又从图像上明显得到,910月份的销售额低于78月份,选择B。 [注释] 这是地方考题经常出现的考查类型,即使存在近似的误差,本题当中的简单减法得出的尾数仍然是非常接近真实值的尾数的,至少不会离“4”很远。 其中技巧二、五、九、十是最为实用的。 行测资料分析 十对专用术语公务员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有一类资料分析题,这类题中经常利用一些专用术语对资料信息进行陈述,这就要求考生对所涉及到的有关数据性、统计性的专业术语有较强的把握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分清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 人事考试网公务员研究中心的专家把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几对考生容易混淆的术语进行比较,以帮忙考生能牢固掌握。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是: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算法是:100(1-20%)=80。 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20。 算法:10020%=20。 注意:占、超、为、增的含义:  “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247。 计划数100%。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 “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120-100)100%=20%。 “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用今年的247。 去年的100%。 例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256247。 100100%=256%。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 例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247。 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 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 (二)倍数与翻番。 例如,(247。 =)。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GDP是2000年的4倍。 翻n番应为原来数A2n。 (三)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它等于报告期水平对基期水平之比。 表示报告期为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发展速度大于100%(或1)表示上升;小于100%(或1)表示下降。 由于基期水平可以是最初水平,也可以是前一期水平,所以发展速度有两种——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它是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者多少倍。 增长速度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正数表示增长,负数表示降低。 增长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比如,要反映2002年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997年的多少倍,用2002年的存款余额除以1997年存款余额乘以100%即可;但是增长速度就应该用2002年的减去1997年的再除以1997年的乘以100%或者直接用发展速度减去1即可。 (四)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这种平均数是将某种事物在时间上变动的差异平均化,用以说明一段时期内的一般水平。 序时平均数(又称动态平均数)是与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不相同的又一种类型的平均数。 两者的差别在于:  (1)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计算的。 (2)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差别;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的某一总量指标在时间上的变动差别。 (3)一般平均数通常是由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由动态数列计算的。 可见序时平均数不论从性质上或计算上都与一般平均数不相同。 它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的一般水平。 根据这一定义,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方程法。 因平均增长速度不等于全期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故它不能根据各环比增长速度进行直接计算。 但可以利用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去1(或百分之百)进行间接计算。 (五)增幅与同比增长  增幅与增加幅度是一个概念,指的是速度类、比例类的增加幅度,比如,今年5月GDP的发展速度是10%,去年5月是9%,我们就可以说GDP发展速度的增幅是1个百分点;如果说去年是10%,今年增幅为9%,那么今年的发展速度就用10%(1+9%)得到。 同比增长是指相对于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多少。 比如,去年5月完成8万元,今年5月完成10万元,同比增长就应该用(10-8)247。 8100%即可。 (六)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可以衡量收入差距,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为1时表示绝对不平等。 一般标准是:;~;。 (%)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总支出的百分比。 所以它可以衡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贫富程度,越穷,此系数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此系数越小。 (七)强度指标  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指标对比,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比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总量除以总人口得到(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即总人口除以这个地区的总面积。 (八)价格、价格水平、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价格是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值表现,用货币来表现。 将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某一项商品或者服务项目的所有价格用以货币表现的交换价值加权计算出来的。 比如:。 表明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用商品和服务项目某一时期的价格水平与另一时期的价格水平相对比来计算的。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是指国内一定时期内的居民支付所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程度水平指标,简称CPI。 这一指标影响着政府制定货币、财政、消费、价格、工资、社会保障等政策,同时,也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评价。 (九)发展水平和增长量。 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基期发展水平之差。 这个差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正数表示增加,负数表示减少。 计算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 (十)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去前一期发展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比前一期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 累积增长量是指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去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比固定基期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 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积增长量。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我看了大吃一惊 原来猜答案也要讲究方法的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 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 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 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 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 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读懂图。 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 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 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行测试题越来越难,这是中央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报考者的共识。 试题难度升级是一个大的趋势,各界考生普遍这样反映。 中央和地方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基本上都要为行测划定一个基本的分数线。 没有达到这个分数线的进不了面试更谈不上录取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行测(全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省市考试常称《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英文为Administrative attitude test(简称ATt)。 本来是用来测智商的,有相当数量的题小学生都能做,好多题在小学生的寒假作业、暑假作业上都有。 少部分是中学生就能做的,只有极少数需要大学生才能做。 但好多考生把它想得太难了,总以为微言大义,其实有时简单得令人难以相信。 考《行测》,把问题想简单点好。 《行测》是用来过滤迂夫子的,公务员队伍不需要书呆子!   所有的认为行测难的报考者都是把行测当成知识考察来做的。 这恰好中了“机关”,因为行测试题设计原理是公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做完所有的题,所以,要考100分基本上不可能。 考了这么多年,没听说有谁考过100分,当然,这也不否认今后出现有人考满分的情况。 因为行测的题设计得要公平,就需要考虑到任何一个专业的人都有所长,都有所短,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测试考生的水平。 所以,做不正确所有的题是很正常的,包括很多培训书上,那些多年关注行测的人,依然还是经常做错题。 但这并不是说行测就不容易考高分,行测也容易考高分。 有考中央行测的考了96分,四川也有考了98分的。 考行测,根据我长期的研究,总结为一句话——“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