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组串式逆变器技术规范最终版内容摘要:
时具备平衡穿越和不平衡穿越能力,默认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曲线必须符合 GB/T 199642020《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中第 8 章的所有要求。 投标方此次投标的同类型组串式逆变器必须通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现场或实验室低(零)电压穿越测试。 0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11 . 11 . 2 101 2 3 4时 时( s )时 时 1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时时时时时(pu) 时时时时时0 . 1 5 0 . 6 2 5 光伏发电站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要求 组串式 逆变器技术规范书 8 噪声和待机功耗 当并网逆变器输出 100%的额定功率时,在距离设备水平位置 1m 处,用声压级计测量满载时的噪声不应大于 40dB(A)。 并网逆变器的待机功耗不应大于 1W。 外置散热风机(如有)寿命预测功能 投标并网逆变器应具备对逆变器外置散热风机有效寿命的预测功能,在散热风机达到寿命终结之前,应通过逆变器的人机界面和通信接口向用户和后台提出风机更换信息并提示更换原因。 投标并网逆变器中散热风机的使用寿命不得低于 25 年,在设备寿命期内,不能出现因逆变器散热风机性能劣化或故障等原因导致发电站电量降低 (如限功率运行等 )、逆变器内元器件寿命下降、电站其他设备性能劣化、安全等问题。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保护功能 电网 异常 保护 电网异常时,投标逆变器 应按照 GB/T 199642020《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Q/GDW6172020《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CNCACTS 00042020《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 CGC/GF004: 2020《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 NB/T 320202020《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IEC 621162020《光伏并网系统用逆变器防孤岛测试方法》等标准和本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动作和保护。 防反放电和极性接反保护 当 并网 逆变器直流侧电压低于允许工作范围 或逆变器处于关机状态时, 并网 逆变器应无反向电流流过。 当光伏方阵的极性 反接 时, 并网 逆变器应能 可靠 保护而不会损坏。 极性正接后, 并网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电网相序保护 并网逆变器必须具备电网相序检测功能,当连接到逆变器的电网电压是负序电压时,逆变器必须停机并报警或通过逆变器内部调整向电网注入正序正弦波电流。 任何情况下,并网逆变器都不能向电网注入负序电流。 过压、过流保护 投标并网逆变器必须具备完备的直流输入过压、过流保护功能和交流输出过压、过流 组串式 逆变器技术规范书 9 保护功能。 内部短路保护 当并 网逆变器内部发生短路时(如电力电子开关直通、直流母线短路等),逆变器内的电子电路、保护设备和输出继电器应快速、可靠动作,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因逆变器内部短路原因导致电网侧的过流保护装置动作。 降额警告 投标逆变器在温度过高时必须进入降额运行模式,不能直接关机,投标方应在此处提供逆变器的降额曲线并提供逆变器的关机温度设定值。 故障的记录与显示 投标并网逆变器必须能够记录设备使用寿命期内的所有故障信息,逆变器历史故障记录既能从显示屏或其他方式本地调取,又能由监控后台远程调取。 电 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并网逆变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必须满足或优于 IEC 62109《光伏发电系统用电力转换设备的安全》标准中的基本要求。 当应用于高海拔环境时,应按照 IEC 62109《光伏发电系统用电力转换设备的安全》标准的要求进行对应的修正,并网逆变器修正后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必须满足或优于 IEC 62109 的要求。 残余电流保护和接触漏电流 投标并网逆变器应提供残余电流保护功能并满足 CGC/GF 004: 2020《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 NB/T 320202020《光伏发电并网逆 变器技术规范》的要求。 防雷保护 投标逆变器必须具备完备的交、直流防雷保护功能,其中,交流进线侧和直流进线侧的防雷保护等级不低于Ⅲ级。 防雷设备损坏后,损坏的防雷器应能够可靠地与交、直流电网脱离(应具备防雷器失效保护装置),同时, 应有信号上传 至并网逆变器,由并网逆变器统一与后台监控系统通信(上传至后台监控系统)。 防 PID 保护功能 应带 PID 保护功能。 组串式逆变器防 PID 功能采用每个光伏子阵配置一个防 PID 控制盒配合数据采集器实现,其中 PID 控制盒和数据采集器集成在通讯箱中。 通讯箱可采用户外壁挂式的安装方式。 通讯箱需要外部供电,电压为 220Vac。 升压变压器需要考虑预留电源及输入接口(含开关) 组串式 逆变器技术规范书 10 产品认证报告及其型式实验报告 投标光伏并网逆变器至少应具备本技术规范书中要求的第三方认证并提供相关的型式试验报告。 投标并网逆变器需要做的认证测试标准包括: CGC/GF004:2020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 Q/GDW6172020《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GB/T 199642020《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NB/T 320202020《光伏发电 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IEC 621091/2《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的安全》、 GB/T 或其等效标准 IEC 610006 GB 或其等效标准 IEC 6100063 等。 招标方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简称 CQC)、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简称 CGC)、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 TUV 莱茵)、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简称 TUV南德)、美国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简称美国 UL)、加拿大 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简称加拿大 CSA)等。 其中,低(零)电压穿越报告必须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按照 GB/T 199642020《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进行认证,并随投标文件提供现场或实验室低(零)电压穿越检测报告。 第三方认证报告中必须明确而清晰的体现出认证机构的名称、认证机构公章、认证日期或有效期限、被测试设备的具体型号等关键信息。 招标方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制造商自我声明认证;技术标书中不得出现与招标设备无关的任何形式的认证和测 试报告。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绝缘耐压性能 逆变器绝缘电阻 投标并网 逆变器的输入电路对地、输出电路对地 , 输入电路对 机壳、 输 出 电路对 机壳以及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0MΩ, 绝缘电阻只作为绝缘强度试验参考。 逆变器绝缘强度 投标并网 逆变器的输入电路对地、输出电路对地 , 输入电路对 机壳、 输 出 电路对 机壳以及 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间 应能承受 50Hz、 3000V 的正弦交流电压 1min,且不击穿、不飞弧,漏电电流< 20mA。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供电 及 监控系统要求 控 制系统的供电要求 组串式 逆变器技术规范书 11 投标并网 逆变器 的控制系统应采用自供电方式运行,本技术规范书中的自供电方式是指并网逆变器直接从逆变器直流侧和交流侧同时取电的双路冗余供电方式。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投标并网 逆变器 的控制系统应采用高性能 DSP 冗余备份的全数字化控制结构以确保控制系统损坏后,逆变器可以安全停机;反馈环节应采用低温漂、高精度、宽温度范围的高品质传感器(传感器的带宽和实际检测精度必须满足控制要求);模数和数模(如有)转换环节应采用高精度的高速 AD/DA(如有);控制系统和为其供电的多路冗余辅助电源应满足 25 年使用寿命的要求。 并网逆变器内的所有 PCB 电路板都必须做优质、可靠、全面的三防处理,投标方应在此处详细说明其采用的三防处理工艺流程、三防漆厚度、三防处理设备等关键信息。 控制系统应能稳定、快速的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和输出波形质量控制,以确保并网逆变器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入并输出预期的正序正弦波电流。 逆变器 的对外供电接口 投标并网 逆变器需具备对外部设备的 独立 供电接口 ,支持 跟踪支架。 通信 投标并网逆变器应提供标准的隔离型 RS485 标准通信接口,并网逆变器应能与光伏电站监控系统或数据采集 器通过基于 RS485 通信接口的 Modbus RTU 协议进行通信。 数据采集 器 的 设备接入数量应 不少于 60 台 , 且 数据采集器应 集成信息采集 、协议转换 、 RS485 通讯。 为确保光伏电站通讯的可靠性与及时性,推荐使用 RS485 方案。 招标方有权知道并网逆变器的所有运行和故障信息,运行和故障信息应清晰、明确(准确),不允许出现用户看不懂的故障代码或“设备故障”等含糊不清(不能准确定位)的故障信息。 投标并网逆变器内 RS485 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得不小于 800 米, RS485 的传输速率不得低于 9600bps。 投标并网 逆变器应具有自动与电网侧同步的功能。 投标并网逆变器应能根据日出及日落的日照条件,实现自动开机和关机。 并网逆变器启动运行时应确保光伏发电站输出的有功功率变化率不超过所设定的最大功率变化率。 组串式 逆变器技术规范书 12 并网逆变器的人机接口 为了便于现场运维人员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并网逆变器的运行参数、状态、故障信息、历史发电量和瞬时发电量等所有运行和历史信息,要求投标并网逆变器具备数据本地显示功能,可采用 LCD 显示屏或手机 APP 等方式,但采用 LCD 显示屏的逆变器必须提供寿命预测报告,并加盖投标人公章。 并网逆变器 的显示及故障报警 投标并网逆变器能够本地显示的参数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此):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直流功率、交流电压、交流电流、交流功率、电网频率、功率因数、日发电量、累计发电量、日发电时间、累计发电时间(逆变器有功率输出的实际累计发电时间)、无故障运行时间、每天发电曲线、交流和 直流 发电量所有显示的数据应能够通过通信接口传至监控后台。 故障信号包括:电网电压过高、电网电压过低、电网频率过高、电网频率过低、电网电压不平衡、直流电压过高、并网逆变器过载、并网逆变器过热、并网逆变器短路、散热器过热、光伏并网逆变器孤岛 保护、 DSP 故障、通讯失败、绝缘故障、漏电保护等。 并网逆变器应采用 LED 灯光报警的方式来向本地操作、运维人员发出故障提示信号。 并网逆变器的历史数据采集和存储 在并网逆变器的寿命期内,逆变器应能够以日、月、年为单位连续存储运行数据和故障记录等。 逆变器的组串失配 或 故障检测功能 投标并网逆变器必须具备组串失配 或 故障检测功能,能够精确定位到每一个失配 或 故障组串。 并网逆变器的通风散热 高温会加速设备老化,严重影响设备实际使用寿命,由于投标方对通风散热方案考虑不周所导致的所有问题 由投标方负责。 无论采用自然冷却还是强制风冷都要求投标的并网逆变器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能力,招标方推荐逆变器采用自然冷却的散热方案。 组串式 逆变器技术规范书 13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工艺要求 投标逆变器外壳采用经高质量表面处理的不生锈金属材料制作,耐候年限(不生锈、不腐蚀、机械强度满足使用要求)不低于 25 年。 投标逆变器结构安全、可靠;易损件的设计与安装应便于维护及拆装。 投标逆变器的结构必须安全、可靠;投标逆变器必须便于运输、搬运、安装、接线和维修;风机、熔断器等易损件必须便于拆装和维护。 若投标逆变器采用了散热风扇,则散热 风扇必须可以在逆变器外部或逆变器的专用更换腔体内进行更换。 投标逆变器中不允许使用镀锡处理的母线和连接件,可以使用钝化或镀镍等工艺处理的防腐、防氧化母线和连接件,无论投标方采用何种母线防腐、防氧化处理方式,都必须保证并网逆变器可以在 40℃ ~+70℃的环境温度下存储运输,在 25℃ ~+50℃的环境温度下满功率运行,同时,不能影响电缆连接点处的接触电阻。 投标光伏并网逆变器内的所有导线、电缆、线槽、线号套管等应使用阻燃型产品。 光伏并网逆变器 的 基本性能参数表 (投标方填写 ,不降额工作海拔下 ) 制造厂商 型号 直 流 输 入 最大直流输入功率 ( kW) 最大方阵输入电流( A) 直流输入电压范围( V) 0~1100V MPPT跟踪 范围( V) 200V~1000V MPPT跟踪效率( %) 99% 交 流 输 出 额定交流输出功率( kW) 最大交流输出功率( kW) 工作电压范围( V177。g10-组串式逆变器技术规范最终版
相关推荐
92mm(见图 1)。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图 1 a-网眼尺寸; b-安全距离 2. 3. 3 为防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 20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 135mm(见图 2)。 图 2 a-网眼尺寸; b-安全距离 2. 3. 4 为防止上肢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
给当地的法律顾问。 不参与美国法律禁止的贸易抵制。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 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件解密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件解密。 留意是否有违反法律和
于工程实际使用 ,基材应采用实际工程用石材。 其余 物理性能用基材为结构密实的花岗石 .实际工程用 粘结性试验 ,新标准采用 GB16776— 2020附录 B,需 要注意的是 :试件浸水取出后 ,须在标准条件下放置 24h后再进行剥离粘结性试验 .新标准的试验方法 采用 GB厂 r13477— 2020的方法 .关于试件破坏 ,原标 准中明确列出了判定的方法而新标准中表述为按 GB厂
配置了 4 个 GE光口,其中 1 个GE口配置成 HA 端口,另外的 2 个 GE口做数据接口 ,分别接 上联和下联的交换机。 路由模式 下 可以实施更多的功能,如:逻辑子接口终结 Vlan, IPsec VPN的终结 ,路由等; 基于安全区的 安全 配置 由于 ISG2020 防火墙处在 xxDMZ 区出口的边界的位置,所以在防攻击上需要针对安全区来进行防网络层和应用层攻击的设置。
放置,开始大面积的埋贴,钢丝网搭接长度均应大于 50mm, 搭接部位用镀锌铅丝将两网绑扎在一起。 裁剪 钢丝网 过程中不得将网形成死折,在铺贴过程不得形成网兜, 褶皱、翘边。 外墙挑出构件及附墙构件 与主墙面形成连接的部位,将钢丝网折成 90176。 ,与主墙面的钢丝网搭接 50mm宽,并用镀锌铅丝将搭接处的钢丝网拴绑在一起。 窗口部位,钢丝网 向 窗口内 延伸至附框位置,用剪刀将钢丝网裁好
22 顶棚的吊杆宜采用圆钢 ,非保温顶棚也可采用木吊杆 ,但应采用不易劈裂的干燥木材 ,端头用两个钉子固定 ,顶劈的木吊杆应立即更换。 第 抹灰隔墙的立筋宜取 40~ 50厘米的间距 ,在立筋之间应按~ 米的间距加设横撑。 隔墙立筋用作门窗框时 ,其两侧应用双立筋或加大立筋截面 ,并在上面用人字撑加固。 第 顶棚的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 一、桁架下弦底面与保温层的净距应不小于 10 厘米。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