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1035-20xx浙江省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含条文说明word版内容摘要:

距 ( mm) ; a — 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 mm) ;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按附录 D 计算; μ — 考虑支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等效计算长 度系数, 按 附录 D 采用。 当 模板支架高度 超过 4m时,应采用高度调整系数 KH对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调降,按下列公式计算: H 11 0 .0 0 5 ( 4)K H  ( ) 式中: H — 模板支架高度 (m)。 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Mw,应按下 列公 式计算: 2kaw w k 0 . 8 5 1 . 40 . 8 5 1 . 4 10 w l hMM    ( ) 16 式中 : Mwk — 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 N·mm) ; wk — 风荷载标准值 (N/mm2), 按 条的规定计算; la — 立杆纵距 (mm); h — 立杆 步距 (mm)。 考虑风荷载产生的附加轴力,验算边梁和中间梁下立杆的稳定性,对单层支架按下式重新验算: ut iHNNfAK   () 对两层及两层以上支架,考虑叠合效应,按下式验算: iHNN fAK   () 式中: Ni — 验算立杆的附加轴力; 其它参数与公式 ()相同。 扣件抗滑 承载力计算 对单层模 板支架,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 应按 下 列公 式计算: R≤Rc ( ) 对两层及两层以上模板支架,考虑叠合效应,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 应按 下 列公 式计算: ≤Rc ( ) 式中: R — 纵向、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 kN);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应按表 采用。 R≤ kN时,可采用单扣件; R kN 时,应采用双扣件; R kN 时,应采用可调托座。 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 列公 式的要求: p  fa ( ) 式中: p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N/mm2), p= AN ; N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A — 立杆的 基础底面面积 (mm2); fa — 修正后的 地基承载力 特征 值 (N/mm2),按。 修正后的 地基承载力 特征 值 fa 按下 列公式 计算: fa = kc·fak ( ) 17 式中: kc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对碎石土、砂土、回填土应取 ;对粘土应取 ;对岩石、混凝土应取。 fak — 地基承载力 特征 值 (N/mm2),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有关 规定采用。 对搭设在楼面 和地下室顶板 上 的 模板支架 ,应对楼面承载力进行验算。 18 6 构造要求 立 杆 立杆支承在土体上时, 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受力要求,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 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土体采取压实、铺设块石或浇筑混凝土垫层等措施。 立杆底部应 设置底座 或 垫板。 模板支架 必须 设置纵 、 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 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 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 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 当采用在梁底设置立杆的支撑方式时, 宜 采用可调托座直接传力,可调托座与钢管交接处应设置横 向 水平 杆 ,托座顶距离水平 杆 的高度不应大于 300mm。 梁底立杆应 按 梁 宽均匀设置 ,其偏 差 不应大于 25mm。 当在立杆底部或顶端设置可调托座时,其调节螺杆的伸缩长度不应大于 200mm。 立杆的纵横距离不应大于 1200mm;对高度超过 8m,或跨度超过 18m, 或施工总荷载大于 10kN/m2,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 15kN/m的模板支架,立杆的纵横距离除满足设计要求外,不应大于 900mm。 模板支架底层步距 ,除满足设计要求外, 不应大于 2m,其余步距不应大于。 立杆接长除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步接头 必须 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2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应采用不少于 2个旋转扣件固定 , 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 100mm。 立杆接长时, 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 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 1/3。 水平杆 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确 1/3; 2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应等距离设置 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 100mm。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 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 150mm。 每步的 纵、横向 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剪刀撑 19 模板支架高度 超过 4m应按 下列规定 设置剪刀撑 : 1 模板支架四边 满布竖向剪刀撑, 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 一道 纵 、横向竖向 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 模板支架四边 与中间每隔 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 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 小 于 4跨,且不应小于 6m,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 45~60之间。 倾角为 45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 7根;倾角为 60时,则不应超过 5根 ; 2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 ; 3 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 150mm; 4 设置 水平剪刀撑时, 有 剪刀撑斜杆的框格数量应大于框格总数的 1/3。 其 它 模板支架高度 超过 4m时,柱、墙板 与梁板 混凝土应 分二次 浇筑。 水平结构混凝土应尽可能均匀对称浇注。 模板支架应与施工区域内及周边已具备一定强度的构件(墙、柱等) 通 过连墙件 进行可靠连接。 斜梁、板结构的模板支架搭设时, 应采取设置抛撑,或设置连墙件与周边构件连接,以抵抗水平荷载的影响。 模板支架的整体高宽比不应大于 5。 对高度超过 8m,或跨度超过 18 m, 或施工总荷载大于 10kN/m2,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架, 宜 采用钢格构柱、钢托架或钢管门型架 等 组合支撑体系。 20 7 施 工 施工准备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施工前 必须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应 结合工程结构的不同高度、跨 度、荷载和工艺制定,并应包括如下内容: 1 工程概况 ; 2 支撑系统强度、 刚度和 稳定性计算(包括扣件抗滑移、地基或楼板承载 力 验算); 3 支撑材料的选用、规格尺寸 及 接头方法、剪刀撑等构造措施; 4 模板支架搭设平面、立面布置图、细部构造大样图; 5 混凝土浇捣程序及方法、模板支撑的安装拆除顺序以及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6 模板支架验收。 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时,宜采用相关专业软件进行计算。 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应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并报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对高度超 过 8m,或跨度超过 18 m, 或施工总荷载大于 10kN/m2,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架,应组织专家论证 ,必要时 应 编制应急预案。 模板支架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 负责人 向全体操作人员进行 安全 技术交底。 安全 技术交底内容应与 模板支架 专项 施工 方案统一, 交底的重点为搭设参数、构造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安全 技术 交 底应形成书面记录,交底方和全体被交底人员应在交底文件上签字 确认。 钢管、扣件 管理 采购、租赁的钢管、扣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检验报告,生产厂家必须具有技术 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没有质量证明或质量证明材料不齐全的钢管、扣件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搭设模板支架用的钢管、扣件,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 ,抽检数量按有关规定执行。 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 钢管外观质量要求: 1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 2 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钢管表面锈蚀深度;钢管的弯曲变形应符合附录 E的规定 ; 3 钢管应进行防锈处理。 扣件 外观质量要求: 1 有裂缝、变形 或 螺栓出现滑丝 的扣件严禁使用 ; 2 扣件 应进行防锈处理。 经检验合格的钢管、扣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施工现场应建立钢管、扣件使用台帐,详细记录钢管、扣件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检验等情况。 地基与基础 模板支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必须根据支架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 21 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 GB50202) 的有关规定进行。 同时应满足 节的承载力要求。 应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 模板支架地基与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放线定位。 搭 设 底座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 2 垫板厚度不小于 50mm 的木垫板,也可采用槽钢。 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水平内,错开距离应符合。 纵向横向扫地杆搭设应符合 条的构造规定。 剪刀撑搭设应符合。 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 匹配; 2 螺栓拧紧扭力 矩不应小于 40Nm,且不应大于 65Nm; 3 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 150mm; 4 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 5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 100mm。 验 收 模板支架投入使用前, 应由项目部组织 验收。 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 和 相关人员 ,以及监理工程师 应参加模板支架的验收。 高度超过 8m,或跨度超过 18 m, 或施工总荷载大于 10kN/m2,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 15kN/m的模板支架, 施工 企业的 相关 部门 应参加 验收。 模板支架验收应根据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检查现场实际搭设情况与方案的符合性。 安装后的 扣件 螺栓 拧紧 扭力矩应 采用 扭力 扳手 检查,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 1 抽样检查数量与质量判定标准,应按表。 表 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量与质量判定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安装扣件数量 (个) 抽检数量 (个) 允许的 不合格数 1 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0 1 1 2 3 3 2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非主节点处)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1 2 3 5 7 10 22 2 对高度超过 8m,或跨度超过 18 m, 或施工总荷载大于 10kN/m2,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架, 梁底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扣件螺栓 拧紧 扭力矩应全数检 查。 3 拧紧 扭力矩未达到要求的扣件必须重新拧紧,直至满足要求。 对下层楼板 或地下室顶板 采取加固措施的模板支架,应检查加固措施与方案的符合性及加固的可靠性。 模板支架验收后应形成记录, 记录表式 见附录 F。 拆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