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社保系统项目建设方案之三数据系统设计内容摘要:

在交换区的数据整合,将形成交换资源数据库,供各子系统交换和共享信息使用。 数据整合的过程与数据整理相类似,包括各分系统之间数据的内部比对整理和与个人真实情况的外部核对更正,标准也依从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 — 业务部分》。 所不同的是,数据整合的范围主要是各分系统的个人和单位基本信息。 各分系统,包括同险种不同地域(区县)的分系统,不同险种 的分系统,以及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子系统。 ( 3)系统整合 系统整合是数据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的最终方案,形成统一的信息系统是金保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 在市级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将分散建设的区县级系统按统一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标准进行整合,建立标准统一的覆盖全市的集中式数据库,使用统一的应用软件,全市共用一套系统。 系统整合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同险种不同系统之间的整合(也包括同险种不同待遇类型的情况,如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系统),二是不同险种不同业务向统一系统的整合。 但不论哪种整合,都需要进行数据移植,这 是系统整合的关键。 同险种不同系统之间的整合,由于各旧系统之间处理流程不尽相同,系统整合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是统一业务操作流程;第二步是进行数据移植,并开始新系统的试运行,旧系统同时并行;第三步是在安全运行一定时间后,进行新旧系统的切换。 不同险种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整合,对业务流程的重构和优化要求更高,有的还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如统一缴费基数等。 但整合步骤与上述流程基本相同。 从上述可见,数据整理、数据整合、系统整合分属信息系统建设的三个层次,但同时具体工作内容又相互交叉,分别以前一阶段为基础。 以 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子系统整合为例。 在完成各分系统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整合工作可从统一设计基础项目开始,建立数据交换、共享和维护机制,建设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平台,形成一个基本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整合;协调劳动和社会保险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关系,逐步实现系统层次的整合,最终实现从登记就业、参保、缴费、失业、续保直至退休的系列过程由一个系统统一管理和服务的目标。 ( 4)数据移植 在系统整合时,原始数据的移植是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生产区建设的关键工作。 各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生产区的建设都有一定基础,因此在进行资源数 据库的建设时,将本着保护原有投资、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数据资源。 数据移植的过程包括以下几步骤,第一步是制定数据转换方案,要详细描述新旧系统数据的对应关系,无对应关系的数据,要设定转换规则;第二步是编制转换程序;第三步是在规定的期限(一般不超出一个月)内完成数据转换。 数据移植工作需要注意以下环节: ① 最大限度的保证原系统数据 移植 到新系统中,即使是对错误数据 可以先 进行一些处理 和标识 ,然后在新系统中 进行 调整。 ② 新旧系统的对应关系一定要完整。 ③ 原系统的数据一定要有备份,不能数 据 移植 完成以后就将原系统数据删除掉。 原系统备份数据至少保留一年的时间。 ④ 新系统开发过程中,数据 移植 负责人一定要与软件项目负责人保持经常沟通,以保证 移植 数据的正确性。 同时软件项目负责人熟悉原系统的业务流程和用户的习惯操作方式也是有必要的。 ⑤ 数据质量测试 也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五)交换区数据库结构 交换区是数据分布策略中,用于支持本级的业务、纵向和横向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工作区,建设在各级数据中心中。 交换库是分布于交换区的数据库,目前以交换资源数据库的形式体现,也可称为交换资源数据库。 其作用是对 业务资 源 数据 库中结果性数据的备份,同时支持 本地的宏观决策和基金监管(如数据分析) ,支持 公共服务(如 社区和社会公众查询 ) ,支持与 本地 其他部门的横向数据交换 ,支持上级的网络扫描式的数据采集。 目前设计的 交换区主要包括 如下几部分: 宏观决策用数据库 (包括参保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参加失业保险人员数据库、失业登记人员数据库、领取失业金人员数据库、特殊人群数据库、医疗保险监测数据库等) 、 异地经办数据库(包括 异地领取养老金人员数据库、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数据库、 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数据库) 、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数据库 、 公共服务数据库。 另外,交换区还同时存放有由与外部系统横向交换来的死亡信息、供外部系统横向交换使用的劳动保障信息等,这些信息主要以数据表的形式存在。 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不同数据库存储的数据范围、更新方式和存放期限有所不同。 交换库在各级数据中心以集中式数据库方式设立,所有结构为全国统一设计,上下对应。 1.交换区数据库的层次划分 市级交换库是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对当地生产库进行综合、筛选与滤掉过程性数据,只包含结果性数据而形成,作为对生产库结果性数据的备份,支持市内相关部门的横向数据交换,上级部门的网络扫描,本级部门的宏观分析、 公共服务和基金监管。 所包含的数据库与省级交换区的数据库相对应。 2.交换区数据库的内容划分 ( 1)异地领取养老金人员数据库 异地领取养老金人员数据库是设立在交换区的,集中管理本 市行政区域内跨统筹地区领取养老金人员信息和跨市领取养老金人员信息的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交换库中的一种,并与省级交换数据库相对应。 其功能主要是支持市内、跨市异地领取养老金相关信息(如人员的基本状况、支付标准、生存状况等)的交换,另外,在条件成熟时支持跨地区的协查、指纹比对和基金清算。 该信息交换过程定期进行,相应的交换信息在市级交换区为临时 存放性质,省内跨统筹地区的信息交换由省级负责,在省级交换区为长期保存性质。 图 中 , 实 箭 头 代 表 人 员 基 本 信 息 、 待 遇 等 信 息 的 传 递 方 向 虚 箭 头 代 表 发 放 状 况 、 生 存 状 态 等 信 息 的 传 递 方 向 地 市 级 数 据 中 心 省 级 异 地 领 取 养 老 金 人 员 数 据 库 交 换 资 源 数 据 库 ( 社 保 关 系 所 在 地 ) 交 换 资 源 数 据 库 ( 居 住 地 ) 省 级 数 据 中 心 图 629 异地领取养老金信息流程图 该信息除交换外,还可供查询、管理、统计和分析使用。 信息交换的过程是:异地养老金领取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该人员的相关信息(包括自然状况、待遇标准)等按统一的标准通过网络上传到省级数据中心交换区,经整理分类后,对实际居住地在省内的,将相应的信息传递到居住地数据中心。 参保人员在异地领取养老金时的相关信息(包括领取情况、 生存状态等)由居住地按相反的交换过程传递到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 ( 2)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数据库 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数据库是设立在交换区的,用以支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省内跨统筹地区转移或跨省转移时信息交换的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交换库中的一种,并与省级交换数据库像对应。 其信息交换属一次性,在交换完成、进行相应的汇总统计并进入统计库后,有关信息不在各级数据中心交换区中保留。 省 级 数 据 中 心 地 市 级 数 据 中 心 省 级 异 地 转 移 数 据 库 交 换 资 源 数 据 库 ( 转 出 地 ) 交 换 资 源 数 据 库 ( 转 入 地 ) 图 630 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信息流程图 信息交换的过程是:转出地数据中心将转出人员的相关信息(一般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参保全部历史记录、关系转移申请信息),根据转移去向,按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转换后,通过网络上传到省级数据中心交换区。 转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转入人员的来源地,到省级数据中心交换区或通过省级数据中心到中央数据中心交换区“提取”相应信息,并按当地数据标准转换后,并入转入地数据库中。 ( 3)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数据库 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数据库是设立在交换区的,用于异地就医的在职人员通过网络进行医疗费用的结算,集中管理异地就医在职人员的基本信息和 费用信息的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交换库中的一种,并与省级交换数据库相对应。 相应的交换信息在市级交换区为临时存放性质。 省内跨统筹地区的信息交换由省级负责,其中属于长期居住异地的人员信息(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长期派驻外地的在职人员)应长期保存在省级交换区;其他临时出差就医或申请异地转院就医的在职人员信息,一般属一次性交换,在交换完成、进行相应的汇总统计并进入统计库后,有关信息不在交换区中保留。 跨省的信息交换由中央负责,在省级交换区为临时存放性质。 信息交换的过程是:专程异地转院看病人员、长期派驻外地人员或长期居住 外地的离退休人员在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进行申请,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直接审批。 在职人员在出差时患病,则在临时居住地进行就医申请(至少应在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有条件的地区可直接在医疗机构进行申请);有关的个人信息、就医申请信息、诊疗的具体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到省级数据中心交换区,或经省级数据中心上传至中央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中心将请求继续传递给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该机构进行人员参保状态的校核后完成就医审批。 已经审批异地看病的人员,有关的诊疗信息和费用信息由就医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网络上传 到省级数据中心交换区,或经省级数据中心上传至中央数据中心,由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支付标准的核对,将有关支付信息通过省级数据中心传递给就医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则异地就医申请人员可直接在当地完成费用支付。 两地机构根据有关信息交换记录和业务凭证完成事后的费用结算。 图 中 , 实 箭 头 代 表 人 员 基 本 信 息 、 就 医 申 请 、 诊 疗 等 信 息 的 传 递 方 向 虚 箭 头 代 表 就 医 审 批 、 支 付 标 准 、 结 算 等 信 息 的 传 递 方 向 地 市 级 数 据 中 心 省 级 异 地 就 医 人 员 数 据 库 交 换 资 源 数 据 库 ( 社 保 关 系 所 在 地 ) 交 换 资 源 数 据 库 ( 就 医 地 ) 省 级 数 据 中 心 图 631 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信息流程图 ( 4)公共服务数据库 公共服务数据库是设立在交换区的,用于各类社会公众的查询和服务的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交换库中的一种,存储的是法规政 策 、宏观数据等静态信息(以法规文件、网页等形式存在),与生产库直接相关的个人缴费、待遇和帐户等动态信息(其数据应随生产库及时更新),网上参保和网上申报等服务信息(其数据应与生产库及时交换)。 公共服务数据库的结构参见下图。 生 产 区 交 换 区 决 策 区 静 态 信 息 : 法 规政 策 、 宏 观 数 据 动 态 信 息 : 缴 费 、 待 遇 、 帐 户 信 息 服 务 信 息 : 网 上 参 保 和 网 上 申 报 信 息 市级公共服务数据库 市级业务资源库 公 共 查 询 、服 务 图 632 公共服务数据库结构图 ( 5)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数据库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数据库是设立在交换区的,用于上级和本级基金监管的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交换库中的一种,并与省级交换数据库相对应。 存储的是全市各类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支出等 数据,具体包括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预算信息;收入支出户、财政专户、税务过渡户基金信息;金融部门社会保险费的代发结算信息;卫生部门的服务信息;与参保人员、参保单位、待遇享受人员有关的基金信息。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数据库的信息需要从被监督单位获取,包括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地税、银行、邮局、卫生、财政等外部单位,例如从同级财政部门获取有关基金信息。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数据库的使用对象主要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监督机构。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数据库的信息流程见下图。 生 产 区 交 换 区 决 策 区 省市 业 务 资 源 库 社 会 保 障 基 金 监 管 数 据 库 财 务 信 息 库 地 税 银 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