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535-20xx湖北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及时修复。 钢 平台用材 及安装 钢平台用材 应符合 下 表要求。 表 6 悬挑式钢平台 用材表 序号 最 大 载重量 有效载料面积 主要结构件设置要求 名 称 规格 1. 吨 3m2 悬挑主梁 I16 或 [16a 分布次梁 I10 或 [10@1000 斜拉钢丝绳 619 挡脚 I10,长 200 额定载重量的 钢 平台的制作 和安装 如 下 图。 图 悬挑式钢平台 平面图 1—— 4 厚钢板 2—— I 16 或 [ 16a 3—— I 10 或 [ 10a 4—— 挡脚板I 20 长 200 图 悬挑式钢平台 剖面图 26 1—— Φ 25 钢筋环 2—— 水平安全网 3—— 6 37Φ 钢丝绳 4—— Φ 48 钢管栏杆 5—— 钢板安全网 6—— 花蓝螺丝 7—— 挡脚 8—— 双排外脚手架 9—— Φ 450 卡环 10—— I 16 工字钢 说明: 钢丝绳与平台夹角不得小于 45 度。 外端卡环固定点于挡脚板的距离不 小于平台 的 结构外挑长度 4/5,内端卡环固定点与挡脚得距离不小于平台自结构外挑长度 的 2/3。 图 悬挑式钢平台安装 图 附 录 A: 连墙杆的计算 1 连墙件计算 1)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 0NNN lwl  ( 式 A1) wklw AwN  ( 式 A2) 式中 lN —— 连墙件轴向力 设计值( kN); 0N ——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 kN)单排架取 3,双排架取 5; lwN ——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wA ——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面的迎风面积; kw —— 风荷载标准值, ww sZk  ; 0w —— 基本风压,按《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 GBJ500092020取值; s —— 风荷载体型系数,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20 中 条取值; Z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2020 取值。 27 2)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NvlN ( 式 A3) 式中: Nv—— 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 当采用扣件连接时,一个直角扣件为 ;当为其它连接时应按相应规范规定设计。 3)连墙件强度及稳定性计算公式: 强度: fANN n ct )(  ( 式 A4) 稳定性: fANc   ( 式 A5) 式中: An—— 连墙件的净截面积,带螺纹的连墙件应取螺纹处的有效截面积; A—— 连墙件的毛截面积; Nt Nc—— 风荷载及其作用对连墙件产生的拉、压力设计值; Nw —— 风荷载作用于连墙件的拉(压)力设计值;  —— 连墙件的稳定性系数; 2 预埋件计算与设置 预埋件计算 由锚板和对称配置的直锚筋所组成的受力预埋件,其锚筋的总截面面积 sA 应按下列公 式计算: 当有剪力、法向拉力和弯矩共同作用时,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zfMfNfVA ybrybyvrs   ( 式 A6) zfMfNA ybrybs   ( 式 A7) 当有剪力、法向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时,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zfNzMf NVA ybryvrs   ( 式 A8) 28 zfNzMA ybrs   ( 式 A9) 当 NzM  时,取  NzM 上述公式中的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ycv  ( 式 A10) 当 v 时,取 v ; dtb  ( 式 A11) 当采取措施防止锚板弯曲变形时,可取 1b。 式中 V —— 剪力设计值; N —— 法向拉力或法向压力设计值;法向压力设计值应符合AfN  ,此处, A 为锚板的面积; M —— 弯矩设计值; r —— 锚筋 层数的影响系数;当等间距配置时,二层取 ;三层取 ;四层取 ; v —— 锚筋的受剪承载力系数; d —— 锚筋直径( mm); b —— 锚板弯曲变形的折减系数; t —— 锚筋厚度; z —— 外层锚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MNVA slzc bcbba111锚板 图 A1 图 A2 预埋件设置要求 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宜采用 Q235 钢。 锚筋应采用 Ⅰ级或Ⅱ级钢筋,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 预埋件的受力直锚筋不宜少于 4 根,不宜多于 4 层,其直径不宜小于 8mm,亦不宜大于 25mm。 对受剪预埋件的直锚筋,可采用 2 根。 直锚筋与锚板应采用 T 形焊。 锚筋直径不大于 20mm 时,宜采用压力埋弧焊;锚筋直径大于 20mm 时,宜采用穿孔塞焊。 当采用手工焊时,焊缝高度不宜小于 6mm及 ( Ⅰ级钢筋 )或 ( Ⅱ级钢筋 )。 受拉锚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9 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要求,当难以满足时,可采取与结构主筋焊接等有效锚固措施。 受剪和受压直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d15。 锚板厚度应大于锚筋直径的 倍。 受拉和受弯预埋件的锚板厚度尚应大于 8/b ,此处, b 为锚筋的间距。 锚筋中心至锚板边 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d2 及 20mm。 对受拉和受弯预埋件,其锚筋的间距 b 及 1b 和锚筋至构件边缘的距离 c 、 1c 均不应小于 d3 及 45mm。 受剪预埋件,其锚筋的间距 b 及 1b 不应大于 300mm,其中, 1b 不应小于 d6 及 70mm,锚筋至构件边缘的距离 1c 不应小于 d6 及70mm, b 、 c 不应小于 d3 及 45mm。 附 B:卸料平台的受力计算 1 次梁计算 恒荷载(永久荷载)中的自重 ,采 用 [100mm 槽钢时以 100N/m计,铺板以 400N/ m2 计;施工活荷载以 1500N/m2 计。 按次梁承受均布荷载考虑, 按下式计算弯矩: 281qlM (式 B1) 式中 M —— 弯矩最大值( N m) q —— 次梁上的等效均布荷载设计值( N/m) l —— 次梁计算长度( m) 当次梁带悬臂时,按下式计算弯矩: 222 181 )(  qlM (式 B2) 式中 λ —— 悬臂比值, lm m —— 悬臂长度( m) l —— 磁疗两端搁支点间的长度( m) 将上项弯矩值按下式计算弯曲强度: fWM n (式 B3) 30 式中 M —— 上杆的弯矩( N m) Wn —— 上杆净截面抵抗矩( cm2) f —— 上杆抗弯强度设计值( N/mm2) 2 主梁计算 按外侧主梁以钢丝绳吊点作支承点计算。 为安全计,按 里侧第二道钢丝绳不起作用,里侧槽钢亦不起作用计算。 将次梁传递的恒荷载和活荷载,加上主梁自重的恒荷载,按(式 1)计算外侧主梁弯矩值。 主梁采用 [16 槽钢时,自重以 198N/m计。 当次梁带悬臂时,按下式计算次梁所传递的荷载 : 2121 )(外  qlR (式 B4) 式中 R 外 —— 次梁搁支于外侧主梁上的支座反力,即传递于主梁的荷载( N),再将此荷载化算为等效均布荷载设计值,加上主梁自重的荷载设计值,按(式 1)计算外侧主梁弯矩值,将此弯矩按式(式 B3)计 算外侧主梁弯曲强度。 钢丝绳验算: 为安全计,钢平台每侧两道钢丝绳均以一道受力作验算,钢丝绳按下式计算其所受拉力: sin2 qlT (式 B5) 式中 T —— 钢丝绳所受拉力( N) q —— 主梁上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N/m) l —— 主梁计算长度( m) α —— 钢丝绳与平台面的夹角 当夹角为 45176。 时, sin =;为 60176。 时, sin = 以钢丝绳拉力按下式验算钢丝绳的安全系数 K:  KTFK  (式 B6) 式中 F—— 钢丝绳的破断力( N),取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总和乘以换算系数 [ K] —— 作吊索用钢丝绳的法定安全系数,定为 10 3 埋件设置要求 预埋件计算及设置要求,见附件一中第 2 节“ 预埋件计算与设置”。 31 用语和用语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 做不可时,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时,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时,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32 DB42/ 2020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 DB42/535 2020 条 文 说 明 目 次 前 言 1 总 则 3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6 3 术语 36 4 临边防护 36 5 洞口防护 37 6 井道防护 18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