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吨洗煤方案内容摘要:

有人经常停留的地方对室温有一定的要求, 选煤厂各建 筑物均采用热水集中供暖。 室外热力管道及其它设备的保暖均采用导热率低、保温性能好的保温材料 ( 1)当原煤外在水分< 7%时,在原煤转载及筛分破碎等易产生煤尘的地方设置喷雾降尘装置。 ( 2)在煤样室、化验室等产生有害气体的地方,设置通风换气机。 ( 1)厂区管网需新建。 ( 2)回水:新建回水系统接入 洗煤厂 的水系统。 第六章 电气 第一节 供配电 在主厂房内设高低压配电室及电压器室, 10kv 高压控制,计量和 10kv高压设备的配电柜均 在高压配电室内,在选煤厂厂房高压配电室附近设终端杆,由高压电缆引入高压配电室进入线端。 全厂用电负荷 360KW. 第二节 工艺系统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1. 控制原则: 集控系统以技术先进、设备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实现高产、高效、科学、现代化的生产管理为原则,整个系统选用国内外先进技术,集监视与集控于一体。 2. 控制方式: 全厂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对主要场所设备的运行状况进 8 行监视,计算机监视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实现洗煤厂现代化、科学化的生产与管理。 3 控制流程 .: 参加集中控制的动力设备,采用“集 中”和“就地”两种控制方式,转换方式 为就地手动选择,集中控制的设备按逆煤流方向启车,顺煤流方向停车,在运行过程中,全厂任意一台设备发生故障都能就地紧急停车。 : 监控通讯系统由电话系统、监控系统、扩音系统组成,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可利用扩音系统对需要的岗位工人进行通知,岗位工人利用电话反馈给集控室,确认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45kw 以上电动机采用自耦降压启动 , 以上电动机采用星 — 三角启动,其余电机采用直接启动。 每个工段设置一个 20kw 检修电源。 第三节 照明 ,即动力、照明的供电电源均由同一台变压器供给。 、厂房均设置单独的照明配电箱,作为其照明电源。 第四节 防雷与接地 防雷:本洗煤厂的所有建筑物及构筑物均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 其接闪器主要以避雷带为主,引下线及接地装置均利用建筑物柱内及基础内的主钢筋。 接地:本系统采用保护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合用的联合接地系统。 其接地电阻按其场所的不同确定。 弱电接地、保护接地及防雷接地的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接地 及防雷接地的联合接地系统接电电阻不大于 4 欧姆,保护接地及防雷接地的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 10 欧姆。 第七章 生产辅助设施 第一节 日常维修间 为保证洗煤厂的正常运转选煤厂设置日常维修间。 第二节 空压机房 本选煤厂需要 压缩空气,用于复振跳汰机的数控控制。 9 第八章 建筑物及构建物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勘察资料( 用户 提供)。 、基础、围护 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独立基础;考虑厂区外观效果,围护全部采用轻钢彩板结构。 主厂房:主体采用钢框架结构 (或混泥土结构)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围护采用轻钢彩板结构。 深锥浓缩机: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主体采用钢框架结构。 各种水池:采用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水池。 原料、产品堆场:采用素混凝土地面。 厂区道路 : 采用混凝土路面。 第九章 运输 第一节 场内运输 设置环场地汽车运输通道 第二节 场外公路 不详,需用户提 供详情。 第十章 工业场地总平面 第一节 设计基础资料 需用户提供 需 用户提供场内外详细资料。 需用户提供详细资料 10 第二节 总平面布置 1. 总平面布置原则: ( 1) 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 2) 利于安全生产,便于生活。 ( 3) 场内场外布置要协调。 ( 4) 工艺流程顺畅,人流、货流短捷,功能分区明确。 ( 5) 尽量压缩场地内运输线路及管线长度 ( 6) 使场地布置紧凑,以利于减少占地。 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见图 第十一章 职业安全与工业卫生 第一节 设计依据与标准 (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97 内颁局部修订); (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 3)《选煤厂安全规程》( 91)中煤总生字第 28 号; ( 4)《电气装置安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4~5025996; ( 5)《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生产监察的暂行规定》劳字1998【 48】号文。 ( 6)《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91; ( 7)《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3492; ( 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1990; ( 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程》 GBJ14090; ( 10)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ZBI1999 中的Ⅴ类水质标准; ( 11)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93; ( 12)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中的二级标准; ( 13)声学环境: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1990 中的Ⅲ类标准;生活区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1993 中的Ⅰ类 11 标准;矿区主要交通干线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