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标沉降观测方案内容摘要:
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不少于 6 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应继续观测;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完成沉降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并 有针对性的对路桥过渡段差异进行重点观测。 路基沉降监测剖面布置说明: ( 1) 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沉降监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 5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 5m 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 100m;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监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在距离桥头 5m、 15m、 35m 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 ( 2) 观测断面类型及组成 a、 路堤均采用堆载预压。 路堤地段 采用Ⅰ、Ⅱ、Ⅲ型监测断面,Ⅱ型断面仅在桥头布置,一般 地段 每间隔 3个Ⅰ型监测断面设置一个Ⅲ型监新建铁 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 3 标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中铁十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 17 测断面。 b、 Ⅰ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沉降板。 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 5 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 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 2个沉降监测桩 ,其余 3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 1m 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 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图 I型路堤沉降观测元 件布置图 新建铁 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 3 标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中铁十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 18 图 Ⅱ 型路堤沉降观测元件布置图 图 Ⅲ 型路堤沉降观测元件布置图 c、 Ⅱ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 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 5 个,埋设方法同Ⅰ型监测断面;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位于路堤中心 ,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 d、 Ⅲ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沉降板和剖面管。 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 3 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 1m 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基床底层顶面上,随填土增高而逐渐 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横剖面管埋设于路堤基底碎石垫层顶面处。 监测元件埋设说明 ( 1) 沉降监测桩:桩体选择Φ 20mm 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 ,桩周 用 C20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新建铁 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 3 标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中铁十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 19 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 ( 2) 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 40mm 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 75mmPVC 管)组成。 底板尺寸为 50cm 50cm,厚 5cm。 按二等 水准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路基沉降板埋设布置图 a、 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b、 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新建铁 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 3 标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中铁十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 20 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c、 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金属测杆用螺丝套扣连接, 保护套管用 PVC 管外接头连接。 ( 3) 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底板采用沉降板底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水平,填土至 高度碾压密实后开一小凹坑将压力计放入坑内,用细粒土将坑填平后,继续施工路基填土。 埋设完成后,将压力计监测线沿水平方向甩到坡脚后,在坡脚处设 C20 素混凝土保护墩 ( m m ) ,墩内预埋剖面管管材,监测线从管内穿出;墩旁设监测桩,监测桩采用 C20 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 m m ,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 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 4) 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及垫层施工完毕后,填土至 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 20~ 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垫层顶面,槽底回填 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 Ⅳ型断面中剖面管在涵顶填土 厚开槽施工埋设,原则同基底剖面管埋设方法。 沉降管埋设 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 沉降管敷新建铁 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 3 标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中铁十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 21 设完成后,在两头设置 m m C20 素混凝土保护墩。 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监测桩,监测桩采用 C20 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 m m ,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 ,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 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路基剖面沉降管埋设布置图 监测方法与要求 ( 1)横剖面沉降监测方法 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 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按二等水准精度测出横剖面管一侧 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将横剖仪放入横剖管内测量各测点。 ( 2)沉降板观测方法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 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 测量帽下部以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型的测点。 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 ( 3)路肩沉降观测桩观测方法 新建铁 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 3 标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中铁十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 22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路肩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 ( 4)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直接采用便携式工程测试仪读取数据。 ( 5) 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 177。 ,读数取位至 0. 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 8mm/30m 横剖面沉降测试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 ( 6) 观测频次要求: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观 测 阶 段 观 测 频 次 填筑或堆载 一般 1次/天 沉降量突变 2~ 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 3天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第 1个月 1次 /周 第 3个月 1次/ 2周 3个月以后 1次 /月 无砟轨道铺设后 第 1个月 1次/ 2周 第 2~ 3个月 1次/月 3个月以后 1次/ 3月 注: 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等)应进行观测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 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 4mm 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 ( 7) 元件保护要求: 新建铁 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 3 标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中铁十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 23 a、 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 测量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b、 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监测箱内。 c、 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d、 各施工单位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监测断面的填筑。 ( 8) 资料整理要求 a、 应采用统一的 路基沉降监测记录表格,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监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要求。 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 b、 所测数据必须当天及时输入电脑,分析,整理,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 c、 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及时绘制路基面、填料及路基各项监测的荷载 时间 沉降过程曲线。 并按有关规定整理成册,报送有关单位进行沉降分析、评估。 d、 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当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 大于 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新建铁 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 3 标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中铁十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 24 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控制标准 无碴轨道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 5mm,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 1/1000。 一 般规定 ( 1)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 2) 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 ( 3) 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 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观测 技术要求 ( 1)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监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在距离桥头 5m 处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 ( 2)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不同结构物起点处、 根据图纸设计设置观测断面。 ( 3)过渡段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 过渡段布置 II 型监测断面。 ( 4) 沉降观测装置的具体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观测精度、频次及资料整理要求同路基。 桥涵工程 新建铁 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 3 标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中铁十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 25 一般规定 ,应对桥涵 沉降、 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 、梁体 变形等符合 技术标准 要求。 ,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碴轨道要求。 ,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 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桥涵变形控制标准 1.梁部 梁部变形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无碴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 10mm。 2. 桥梁墩台 高速铁路桥梁基础的沉降控制,墩台基础的沉降量应按恒载计算,其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 墩台均匀沉降量 无碴桥面桥梁≤ 20mm 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 无碴桥面桥梁≤ 5mm 高速铁路,控制桥涵沉 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计算工后沉降的值,新建铁 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 3 标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中铁十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 26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大。 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 3. 框构、旅客地道及涵洞 框构、旅客地道及 涵洞的。3标沉降观测方案
相关推荐
全国范围:全国范围内所有金融机构上报该客户的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逾期贷款 15 余额三项指标的总计。 省级系统用户(金融机构用户 )查看的合计与省级范围值相同。 对于金融机构用户 , 除本行以外的银行以“ XX 银行”显示。 (如:中国工商银行省级用户登陆省局系统时 , 除中国工商银行外其他银行以“ XX 银行”显示) 点击贷款情况中的任意一家行贷款信息 , 弹出该行的全部贷款明细。 信息
12 膨胀螺栓 2—— Φ 48 钢管 3—— 焊缝高度 68mm,满焊 图 膨胀螺栓固定详图 3) 结构 楼层防护栏杆 与建筑结构的 固定方式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 、 其他部位的栏杆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和固定。 装配工程梁面临时防护 如图所示 1—— 垫快 2—— 钢索或麻绳 3—— 装配式工程钢梁 10 说明: 栏杆必须与装配式工程钢梁牢固连接。 如使用钢索时应每段设置花蓝螺丝。 图 装配式工程
梦网短信业务菜单 OTA 下载实现方案 》 () 5 系统结构 、功能和性能 参见 《 STK 卡梦网短信业务菜单 OTA 下载实现方案 》 () 6 传输协议 卡片与应用下载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短信和 BIP两种方式承载。 卡片还应支持通过 POS和读写卡器进行程序和应用下载以及卡片管理 ,此时使用基于短信传输的编码方式。 服务器应提供合适的方式 实现 “ 通过 POS和读写卡器 对
控制体系 基坑开挖质量检测 检 查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平面轴线位置( mm) +200 经纬仪测量纵横各 2 点 基底标高( mm) 土质 177。 50 水准仪测量 58 点 石质 +50, 200 江门市滨江新区新南路东段(天沙河路 ~滨江大道)第二标段工程 箱涵专项施工方案 13 基坑尺寸( mm) 不小于图纸尺寸 钢尺检测 混凝土基础 质量检测 检 查 项 目 允 许 偏 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