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地理总结精要内容摘要:

多晴朗干燥天气。 ( 3)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多 (自然原因 )②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 .(社会经济原因) ( 4)温带沙漠 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 :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 5)、热带沙漠 撒哈拉(维多利亚 )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①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②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③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④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⑤南部的副高可达 18186。 N。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 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②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③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④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 ,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9.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纬度、季节、地势、气候(天气状况)。 八.统计图表 1.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阅读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事物 2)、对数值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递增段(正相关)。 3)、找出峰值(最高 /最低值)、谷值说出其含义 天星教育网,因你而精彩。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卷第 14 页( 共 41 页) 2.统计表的判读方法: 1)、问题 —— 找到主要要素 (最值) ,综合归纳地理规律。 2)、计算。 3)、比较 —— 对统计资料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 九.大气专题 1.热力环流 2.气压 1)、影响气压的因素 —— 海拔、近地面气温、空气运动 A、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B、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C、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D、(气压的高高低低规律)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高考能力要求: (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 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 3)判断高压脊 (线 )和低压槽 (线 ): 高压脊 (线 ):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 (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 低压槽 (线 ):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 (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易出现锋面( 锋面气旋 ) ( 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 5)判断风向和风力 大小 A、风向的作图: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作箭头,北右南左。 B、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C、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天星教育网,因你而精彩。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卷第 15 页( 共 41 页) 3.季风 1)、东亚季风环流 2)、南亚季风环流 4. 酸雨(酸雨、酸雾、酸雪) 1)、 形成条件: A、酸性气体 — 大量硫氧化物( SO2)和氮氧化物( NOX) B、降水丰富 C、土壤呈酸性 D、地形 E、风 —— 下风 向 2)、 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温室效应问题: 1) 温室气体: 主要是 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2) 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⑴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 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⑵ 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 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 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② 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 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3)、 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多种环境问题 ① 加剧了风暴潮灾害 ② 加大了洪涝威胁 ③ 减弱了港口功能 ④ 引发海水入侵 ⑤引发土壤盐碱化 ⑥ 海岸侵蚀加剧 ⑦ 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 ⑧ 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排污能力降低 十、陆地和海洋专题 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 ( 1) 、气候: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状况不同,则蒸发量与降水量不同。 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 —— 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马鞍形曲线) 天星教育网,因你而精彩。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卷第 16 页( 共 41 页) ( 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 ( 3)、河流: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 ( 4)、距海远近:同一纬度,距海岸近的海水盐度偏低,距海岸较远的海水盐度偏高。 ( 5)结冰或融冰:高纬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 ( 6)、 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走极端。 ( 7) 深度:随深度的增加, 0— 10M,盐度不变, 10— 20M 盐度增加, 20M 以上盐度变化很小。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 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 1000 米以内变化较明显, 1000 米 —— 2020 米变化较小 , 2020 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 1)、 深度(海底地形):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 200 米,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 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 2)、温度带: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 3)、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渔业资源丰富。 如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 ( 4)、河流:河流入海时从陆上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和泥沙 ,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和产卵。 例如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长江。 盐场区位选择: 地形平坦;泥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或地处背风坡) 钱塘江潮汐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天文、摩擦力。 三类岩石要从成因、类型和特征上注意区别和联系。 天星教育网,因你而精彩。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卷第 17 页( 共 41 页) 板块构造理论 ( 1)六大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划分为六大板块。 它们是: ① 太平洋板块 ② 印度洋板块③ 亚欧板块④ 美洲板块 ⑤ 非洲板块 ⑥ 南极洲板块 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为海洋板 块,其他都为海陆兼备。 ( 2)板块与地壳运动: ①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② 板块之间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火山、地震多。 ( 3)板块与海陆形成: ① 板块张裂地区为生长边界常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 板地碰撞挤压地区为消亡边界常形成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 1)褶皱: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背斜: 岩石年龄中心老两翼新,岩层线上拱隆起、地貌上常成山岭、但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岩石年龄中心新两翼老,岩层线向下弯曲,地貌上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成为山岭。 ( 2)断层的基本形态 1 地垒一侧岩块上升成块状的高地。 如:庐山、华山 2 地堑一侧岩块下沉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 3)实际应用意义 ① 开采地下水资源应选在向斜部位。 ② 开采油、气资源、隧道应选在背斜部位。 ③ 大型工程、水库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天星教育网,因你而精彩。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卷第 18 页( 共 41 页) 外力作用与地貌: ( 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2)流水作用: ① 侵蚀作用:坡面水冲刷地面下切形成沟谷、瀑布。 ② 堆积作用: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碎石、 泥沙堆积形成山麓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3)风力作用。 ① 侵蚀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和裸岩荒漠。 ② 堆积作用:风沙堆积形成风积地貌。 如:流动沙丘(迎风坡缓)、沙垄等。 洋流: ( 1)类型、成因 风海流 —— 在大气运动和近地面带的盛行风(动力)长期吹拂海面形成的,在洋流的形成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陆地形状以及地偏力的影响,改变了方向。 密度流 —— 温度(水温高,水面高)、盐度(盐度低水面高) 补偿流 —— 离陆风、密度流 ( 2)分布规律: ① 以副热 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 ②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 ;东暖西寒 ③ 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寒 ④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 顺时针、冬季 逆时针 十一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1)、等震线: ①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②影响因子: 震级 越高,烈度越大; 震源深度 越浅,烈度越大; 震中距 越短,烈度越大; 地质构造 上断层分布,烈度大; 地面建筑 的抗震能力(木房)。 2)、 沙尘暴现象 ①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②产生的原因: A、 自然原因: a、 气候干旱,降水少; b、 快行冷锋天气影响 , 春季大风日数多; c、 地表植被稀少等。 d、近沙源地。 B、 人为原因: a 过度放牧 、 过度樵采 、 过度开垦 , 破坏 植被 ; b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 ; c 开矿。 ③治理措施: 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b 控制载畜量; c 营造“三北防护 天星教育网,因你而精彩。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卷第 19 页( 共 41 页) 林。 d 退耕还林、还牧; 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f 禁止采伐发菜等 3)、泥石流爆发的条件: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 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4)、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岩石破碎, ② 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起伏大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5)、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发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减少。 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 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 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6)、能源问题 ⑴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 、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 大亚湾、岭澳;浙江 秦山;江苏 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 我国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