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最新整理版养蝎技术资料大全内容摘要:

全蝎配伍的药方有上百个 ,用全蝎配成的中成药有 60 余种,如大活络丹、再造丸、牵正散、中风回春丸等均以全蝎为主要成分。 第 4 页 共 229 页 另据现代药理实验表明,蝎毒中的毒蛋白不仅含量高,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好,而且还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对心脏病、癌症、性病等疑难杂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全蝎药用价值的认识、对蝎毒的提取及使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为此,人们对蝎子的需求量也就逐年增大,以人工养殖无疑是弥补蝎子来源不足的必由之路。 2.食用价值 除药用外,蝎子还可以作为滋补食品用。 其中之一的蝎酒,就是用全蝎加白酒浸制而成,并有息风镇痉、通 络止痛的功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之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许多人的目光已从食用营养补品投向保健食品,而蝎子则首当其冲地被作为美味佳肴,成为各大宾馆、酒店的一道名菜,并深受中外宾朋的青睐。 3.其他用途 (1)保健晶开发:目前,以蝎子为主要原料的各种保健品三农书屋 第 5 页 共 229 页 应运而生,如“中华金蝎酒”,“蝎精口服液”,“全蝎胶囊”,“中华蝎补膏”等,市场销售情况颇好。 (2)制作工艺品:用蝎子做成的工艺晶生动、新颖、奇特,深受现代青年人的喜爱。 国内也有人将其用树脂材料包埋制成观赏品,在美国有人将其制成圣诞礼品馈赠亲朋好友。 (三 )人工养蝎的前景与效益分析 从我国人工养蝎的发展历史来看, 80 年代初期以前,主要是为了满足药材市场的需要。 自 80 年代中期以后,除少量继续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外,大量全蝎产品是作为食品和保健滋补品来消费的。 由于蝎子繁殖较快, 1 年能产两胎,每胎可产仔蝎 20—50 条,所以蝎子的产量也是逐年增加,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假如每立方米空间投养 600 条种蝎,则到第 2 年最少可繁殖商品蝎 1 万条,能制成干蝎约 10 千克。 国家收购价每千克 400 元左右,扣除各种费用 (如引进种蝎、设施投资、饲第 6 页 共 229 页 料等 )3000 元,纯收入最少 可达 1000 元;利用业余时间养蝎,一个人可管理 10 立方米空间的蝎子,年收入不低于 1 万元。 人工养蝎是国家“星火计划”的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国家规定长期免征税款。 人工养蝎技术,一般人通过短期学习很快就能掌握,蝎及蝎产品不用担心销路,是比较保险的家庭副业。 因此,人工养蝎已在全国不少省、市得到迅猛的发展,被广大农民朋友认为是一项占地小、投资省、用工少、收入可观的新兴致富门路。 人工新法养蝎经济效益分析:采用人工新法养殖一只雌蝎 1 年产 2 胎,每胎 20— 40 条。 如按公、母 1: 3 搭配,引种 1000 条,年产仔: 750(母 ) 2(胎 ) 30(条 )=45000 条,按成活率 65%计,出生后仔蝎饲养 8— 12 个月后即可得商品活蝎: 45000 条 65%247。 1000 条/千克 =29. 25(千克 ),按一般市场回收价格 380 元/千克算,可收入 11115 元。 扣除各种费用: 5000元 (种苗 )+200元 (建池等 )+900元 (饲料 )+1000元 (人三农书屋 第 7 页 共 229 页 工等 )=7100 元,获纯利 4015 元。 目前国内市场药用干品蝎子价格一路上扬。 例如,目前在广州市场,作食疗和菜肴食用的鲜活蝎子,每千克为 440— 500 元;而在药材市场作药用的干品蝎子,视规格质量不同,每千克售价 高达 800— 1000 元,有的药店还卖到 1200 元左右。 鲜活蝎子在一些农贸市场仍经常短缺。 从国际市场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传统的中医学文化也迅速走向世界。 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每年从我国进口全蝎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据有关方面预测,在今后若干年内,蝎子市场价格还会上升。 而据了解,蝎子在我国一些地方人工繁殖种苗和成蝎养殖均已先后获得成功,并获较好经济效益。 因此,各地可积极研究开发蝎子养殖,这对满足市场需要,增加地区和养殖户经济收人,都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致富项目。 蝎子养殖具有诸 多优势便利条件。 例如,立体养殖模式的建立可以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上建立养殖量较大的养殖厂;第 8 页 共 229 页 人工投入不受其他劳动时间的影响;投资规模大小均宜;蝎子自身生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病虫害较少;对食物利用率高,排粪量较小,维护自身生存环境的能力强;繁殖速度快,适合于高群体数量饲养等。 总之,全蝎作为我国稀有的中药材,其产量仅能满足国内医学需求的 30%左右,而人们的食用量却在逐年猛增;从国际市场看,人工养蝎也是一项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兴养殖业。 实践证明,养蝎投资少,用工省,技术容易掌握,经济效益高,市场风险 性小。 所以,人工养蝎大有前途。 二、蝎子出生物学特性 (一 )蝎子的外部形态 东亚钳蝎的整个身体极似琵琶状,全身表面为高度几丁质化的硬皮。 蝎体一般可分为三部分 (图 1),即头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 头胸部和前腹部合在一起,称为躯干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分节,呈尾状,又称为尾部。 雌蝎体长三农书屋 第 9 页 共 229 页 约 52 毫米,雄蝎体长约 48 毫米,尾略长于躯干。 躯干的背面、尾的第 5 节和毒针的末部呈灰褐或紫褐色,其余部分均为橙黄色,腹面呈灰黄白色。 1.头胸部 头胸部又称前体,较短。 头与胸愈合,前窄后宽呈梯形,背面图 1 东亚钳蝎有坚硬的背甲,其 上密布颗粒状突起,并有数条纵脊。 近中央处的眼丘上有 1 对中眼,两前侧角各有排成一斜列的 3 个单眼。 蝎子的头胸部由 6 节组成,故有 6对附肢: 1 对螯肢、 1 对触肢、 4 对步足。 螯肢 (图 2)亦称口钳,可将捕获物撕裂、捣碎,有助食作用。 触肢 (图 2)又称钳肢、脚须,由 6 节组成:即基节、转节、腿节、胫节、掌节 (有一不动指和可动指作捕取食物和感触之 用 )。 4 对步足生于两侧,为行动器官。 步足分 7 节,分别是基节、第 10 页 共 229 页 转节、腿节、膝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其末端有 2 爪和1 距。 步足的后一对均比前一对长,即第 1 对最短,第 4 对最长。 4 对步足的基 节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了头胸部的大部分腹壁。 螯肢、触肢的基节和第 1 一 2 对步足基节的颚叶包围成口前腔,口位于口前腔的底部。 第 3— 4 对步足的基节间有一略呈五角形的胸板。 2.前腹部 前腹部又称中体,较宽,由 7 节组成。 背板中部有 3 条纵脊。 第 1 节腹面有 2 片半圆形的生殖厣 (生殖腔盖 ),下面为生殖孔。 第 2 节腹面两侧各有一栉板,为短耙状,呈“八”字形排列,上有丰富的末梢神经,是重要的感觉器官。 栉板有齿,一般为 19 或 21 个 (雌性为 19 个,雄性 21 个 )。 第 3—7 体节腹板较大,在两侧有侧膜与背板相连。 侧膜有伸缩性,因而腹部可舒张或 缩小。 第 3— 6 节腹面的左右各有 1 个圆形书肺孔,分别与相应的书肺相通,是外界与体内气体交换的三农书屋 第 11 页 共 229 页 通道。 第 7 节呈梯形, 雕舶纠前宽后窄,连结后腹部。 3.后腹部 后腹部又称末体或尾部,细长如尾状,呈橙黄色,由 5节组成,能向上和左右卷曲,但不能向下弯曲。 各节背面有中沟,背面至腹面还有多条齿脊。 第 5 节最长,深褐色,其腹面后缘节间膜上有一开口,为肛门。 第 5 节后为一袋状的尾节,内有 1 对白色的毒腺。 尾节最后方为一尖锐毒针,毒第 12 页 共 229 页 针近末端靠近上部两侧各有 1 个针眼状开口,与毒腺管相通,能释放毒液,有麻醉动物和毒死动物的作用,是 御敌自卫和攻击对方的武器。 (二 )蝎子的内部构造 蝎子各体节由背板和腹板组成,各节有节间膜相连,能自由伸缩。 体腔内有生殖、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感觉器官,并各有其不同的生理功能 (图 3)。 后肠腹神经索图3 蝎的解剖 1.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四周皆被消化腺的盲囊所包围。 生殖器官的开口 (生殖孔 )位于前腹部第 1 节的腹面,外有生殖厣覆盖。 雄蝎生殖系统有精巢 1 对,呈梯形管状。 精巢形成的精子 通过输精管通人膨大的贮精三农书屋 第 13 页 共 229 页 囊,再通人生殖腔,经雄孔通体外。 有一个与生殖腔相通的小附属腺, 1 个柱状的圆柱腺和 1 个小的精荚腺。 精 荚腺中有时可见到雏形的精荚。 与贮精囊相连的一个盲囊也是附属腺 (图 4)。 雌蝎生殖系统卵巢呈梯形网状,由 3 根纵管和 5 对横管相连而成,其周围有圆形的卵。 卵巢前方两侧由短输卵管通人膨大的纳精囊,然后汇合到生殖腔,经雌孔通体外 (图5)。 2.消化系统 蝎子的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管和唾液腺组成。 消化管分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 食道下方有团葡萄状的唾液腺,蝎子进食时,唾液腺能分泌消化液,并将其吐出体外,在体外将食物消化成肉糊状,而后吮吸人前肠。 中肠位于前腹部中央,肠壁的上皮细胞可分泌消化液,促进食物分解。 中肠是蝎子消化食物 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 后肠位于后腹部中第 14 页 共 229 页 央,是食物残渣排出 体外的通道。 蝎子前腹内部,有一串串褐色葡萄状腺体,这是储存营养的盲囊。 盲囊的大小不固定,它与发育程度有关:蜕皮前蝎子肥胖时,盲囊就肥大;蜕皮后由于营养转化,盲囊就瘦小得多;孕蝎在卵子发育阶段,盲囊占去绝大部分空间,而临产前则收缩得很小。 三农书屋 第 15 页 共 229 页 3.呼吸系统 呼吸主要靠书肺进行,书肺位于第 3— 6 腹节的书肺孔里面,每节 1 对,共 4 对。 书肺具有一个坚韧的囊,它是由腹壁内陷褶皱重叠形成的。 书肺孔是蝎体交换空气的通道。 通过肌肉的舒张和收缩,书肺吸人外界新鲜空气中 的氧气,通过书肺中的微血管进入心脏,供应全身,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循环系统 蝎子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比较发达。 在蝎子的前腹部背板下面,可见到 1 条乳白色管子有规律地搏动,这就是蝎子的心脏。 蝎子的心脏共分 8 室,每室有 1 对心孔,前后各通出一条大动脉。 血液无色,在体腔内流动,由于心脏的不断跳动和前腹部的胀缩,血液循环不止。 血液在输送氧气的同时,还传送各种酶和激素,对蝎子的机体起调节作用。 第 16 页 共 229 页 5.排泄系统 蝎子的排泄系统由 2 对马氏管组成。 马氏管细长壁薄,开 口于中肠和后肠连接处。 其游离端闭合,浸 浴在血液中,可从血液中吸收各种代谢产物,将其送人后肠,混入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6.神经系统 主要由脑神经节、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较为简三农书屋 第 17 页 共 229 页 单。 脑神经节又称咽上神经节,不发达,呈双叶形,位于食道的背面,分支到触肢和步足。 咽下神经节由 1 对粗而短的围咽神经与脑神经节相连。 腹神经索呈索状,是由咽下神经节向后伸出的纵神经,具有 7 个腹神经节。 从中枢神经还有许多分支,分别到达眼、栉板、附肢和生殖厣等处,纵贯全身,支配蝎子的运动、捕食、交配、产仔、蜕皮、排泄等活动。 7.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包括眼、触毛、栉齿突。 蝎子有 1 对中眼和 3对侧眼,但视觉迟钝、畏光,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但能在黑夜中行走和捕食。 蝎子全身表面遍布触毛,以附肢表面最多。 腹部各体节相接处的凹陷裂缝上都盖有一层薄膜,其表皮下有感觉细胞和毛状突起,这些都是灵敏的感觉器。 因此,蝎子对噪音、震动都有感觉。 蝎子的栉板富含丰富的末梢神经,有触觉、识别异性第 18 页 共 229 页 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三 )蝎子的雌、雄鉴别 蝎子雌、雄异体,两性差别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雌蝎个体比雄蝎长,雄蝎体长约 4. 8 厘米,而雌蝎体长在 5. 2 厘米以上。 雌蝎触肢的钳细 而长,可动指的长度与掌节宽度之比为 2. 5: 1. 0;雄蝎触肢的钳粗而短,可动指的长度与掌节宽度之比为 2. 1:。 触肢可动指的基部不同,雄蝎该部位的内缘有明显隆起,而雌蝎不明显。 雌蝎的躯干宽度超过尾宽的 2. 0— 2. 5 倍,而雄蝎不到2 倍。 雌蝎胸板的下边较宽,而雄蝎较窄; 雌蝎的生殖厣较软,雄蝎的较硬。 雌、雄蝎的栉板齿数不同,雄蝎一般为 21 个,雌蝎为19 个。 三农书屋 第 19 页 共 229 页 (四 )蝎子的自然生活习性 1.蝎子的生活史 (1)蝎子的一般生活史:一般地讲,东亚钳蝎具有较强的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其生命力也是非常顽强 的。 例如,野生蝎若在温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即使缺食 1 年仍不至饿死。 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 3 年左右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为 4— 5 年,每年产 1 胎,寿命高达 7— 8 年,产仔期约 5 年。 在自然条件下的人工养殖蝎与野生蝎的生活史基本相同,且由于家养蝎受到人为的保护和管理,因而其一般生长发育和繁殖都优于野生蝎。 而创造恒温 (26— 38℃ )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且一年四季均能生长发育,各龄期的蜕皮间隔时间也明显缩短,从仔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