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丧葬文化差异内容摘要:

近现代以来,由于崇尚“科学精神”,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兴起,使西方人能以一种“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进一步淡化了社会对殡葬的热情。 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也是以死者为“中心”,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总之,西 方丧葬礼俗有我们可借鉴之处。 死亡文化的本质是生存文化,从一个民族的死亡文化中可以窥到那个民族的全部生存哲学。 西方虽然民族众多,但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丧葬礼俗基本大同小异: 葬式。 西方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两种。 无论采用哪种葬式,均葬于公墓。 公墓。 城镇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静幽雅之处,农村公墓建在村外较远的地方。 西方公墓园林化程度很高,规划也很长远、划一、详细,有公路、纪念、休息、住宿、购物的场所。 公墓管理很严谨,死者不论何种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后种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围要种四 季花卉。 一年四季墓前几乎都是鲜花盛开。 整个公墓内无论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见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标志或土堆。 它不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的胜地。 西方公墓的使用一般是有偿使用,使用期长短不二,但有最长期限规定。 殡葬礼仪。 西方殡葬礼俗有洗尸、更 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宴谢、祭奠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 人死之前要在神父面前忏悔,之后神父要为其祈祷。 这也是临终关怀,使死者正确看待死亡,摆脱死之恐惧。 死后在神父主持下给死者洗尸,宗教含义是洗去生前罪过,干干净净去见上帝。 停尸在西方传统丧俗中,一般停在教堂,由神父主持追悼会。 神父介绍死者生平并为之祈祷,下边亲友则一同祷告。 完毕以后由四人一角一人抬着棺材走向墓地,神父、亲友跟在后边送葬。 下葬时,神父还要再为亡者祈祷。 哭丧无论是初终还是在教堂,也无论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时,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 泪或嘤嘤啜泣,意为不要打忧死者灵魂安静。 下葬时,随土撒人一些花瓣,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以默默离开坟墓。 祭奠亡者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西方人在居丧的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祭亡灵仪式。 届时,亲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宗教文化不同。 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