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复习提纲校本教材内容摘要:

北冰洋、西 临 波 罗 的海。 陆上与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 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国为邻。 与我国的边界线很长。 地形 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它的欧洲部分主要是东欧平原,亚洲部分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地处较高纬度,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河流 欧 洲部分:伏 尔 加河,俄 罗 斯人称“ 母 亲 伏 尔 加”,全 长 3600 千米,是 欧 洲第一 长 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与波 罗 的海、白海、黑海、亚 速海、里海相通, 称为 “ 五海通航 ”。 ( 注意各海与“伏尔加河”的相对方位 ) 亚 洲部分: 鄂毕 河 、叶 尼塞河、勒拿河、 阿穆 尔 河(黑 龙 江)。 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 贝 加 尔湖 (世界最深的湖)。 注意五海通航的作用 : 建立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水运联系;方便俄与中亚、西亚、欧洲西部的交通联系。 ⑶ 读图 ,归纳俄罗斯的主要地区和主要河流分布特点。 西←俄罗斯→东 东欧平原、伏尔加河 乌拉尔 山脉 西西伯利亚平原、鄂毕河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阿穆尔河、贝加尔湖 勒 拿 河 东西伯利亚山地、科雷马河 ⑷ 俄罗斯的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⑸ 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是: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⑹ 读图 莫斯科、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 莫斯科受海洋影响大,全年降水比较均匀,而雅库茨克降水少,集中在夏季;雅库茨克的冬季比莫斯科漫长而寒冷。 3自然 资 源丰富,工 业发达 ⑴ 丰富的自然资源( P39 图 ) ① 特点: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②石油、天然气、煤、铁、有色金属等的储量和产量,森林的蓄积量,水能的蕴藏量,名列世界前茅,为俄罗斯发展工 业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③重要资源产地:库兹巴斯 —— 煤;库尔斯克 —— 铁;秋明油田、第二巴库 ——石油。 ⑵ 四大工业区 : 圣彼得堡工业区 —— 石油化工、造船、造纸、电子、航空航天、食品、纺织工业发达 乌拉尔工业区 —— 主要有石油、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 莫斯科工业区 —— 工业最发达地区,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电子等工业部门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 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工业部门 ⑶ 工业特征: ① 依靠石油、天然气出口促进本国经济较快增长; ② 但是过度 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出口,导致经济发展不够持续稳定; ③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因丰富的油气资源而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⑷ 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的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乌拉尔工业区:有石油、铁矿、铜矿、镍矿、铝土矿等,发展石油、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有煤矿、铁矿等,发展煤炭、电力、钢铁等工业部门。 ⑸中国对俄罗斯主要的商品及以这些商品为主的原因: 中国对俄罗斯主要出口:玩具、体育用品、皮革制品、床上用品、服装、鞋类和家具等; 由于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与人们生活密切 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相对滞后。 ⑹俄罗斯重视发展钢铁等重工业,忽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带来的后果: 造成生活用品供应不足、严重短缺等问题。 3交通与 城市 ⑴ 发达的交 通 ( P41 图 、 P41 图 ) : ① 特点:俄 罗 斯交通 部门齐 全, 铁 路、公路、航空、 内 河、海洋和管 道运输 很 发达, 以铁路运输为主。 客运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以铁路、管道运输(运输石油、天然气)为主。 ② 分布: 欧 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 科 为 中心呈放射 状 )和 亚 洲部分(比 较 稀疏,但有一 条 横跨亚欧大陆的 铁 路 —— 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 亚欧 大 陆桥 ”)的分布不平衡。 ③ 河运:伏尔加河 海运: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摩尔曼斯克(北冰洋)、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 ④ 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着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北部地区冻土层很深,难度大。 ⑵ 重要的城市 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 是全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铁路、公路、内河和航空运输的枢纽,有著名的 红场 、克里姆林 宫。 圣彼得堡: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 ⑶ 读图 ,在图上找出这条铁路线沿线的主要城市有: 莫斯科、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 ⑷ 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 ①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俄罗斯北部平坦,但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低。 ②资源和工业分布的影响 :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铁路线连接了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直接连接了符拉迪沃斯托克。 ③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该铁路连接了俄罗斯第一大城市莫斯科及一些重要工业城市,人口分布比北部地区密集。 3澳大利 亚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古老、特有的生物很多) ⑴ 国徽上的动物 :袋鼠、鸸鹋。 ⑵ 古老、原始的生物(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 ① 代表动物:袋鼠、 鸸鹋 、琴鸟、考拉(树袋熊)、 鸭 嘴 兽 代表植物:桉树、金合欢(花似金色绒球) ② 9000 种的特有植物、 450 种的特有鸟类、 140 多种的有袋类动物。 ⑶ 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原因 : ① 澳大利亚大陆东濒太平洋,西临大西洋,是一块独立的大陆,且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 ② 自然条件过于单调,动物进化速度缓慢,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的存在。 3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此称呼来由: 在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 ) ⑴ 自然条件 ( P69 中的图 、 P70 中的图 ) 位置 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西北面与 亚 洲 相邻 ,南与南极大 陆遥遥 相望;是世界上唯一 拥有 整 个 大 陆 的 国 家。 地形 西部高原平均海拔 450~600 米,地势宽广平坦,沙漠广布 无大型野生食肉动物 中部平原 海拔一般不足 200 米,地下水丰富 东部大分水岭平均海拔只有 800~1000 米 气候 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 ⑵ 发达的农 牧 业 ( P68 中的图 ) ① 三个牧羊带( 由东南和西南沿海向内陆方向 ) ② 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 ③ 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 ④ 二战前,澳大利亚的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农牧业,养羊业占 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 二战后,澳大利亚工矿业、服务业发展迅速,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下降,但养羊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依然重要。 ( 注意结合图表说明 ) ⑶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结合 P69 中的图 、 P70 中的图) ① 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区。 ② 澳大利亚大部分在 10176。 S~ 40176。 S,多属热带和亚热带,适合发展养羊业。 ③ 澳大利亚中部、北部和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少,发展粗放牧养带,采用露天放羊;东南部夏季多雨,西南部冬季多雨,发展绵羊与小麦 的混合农业带;东南沿海山地降水丰富,但平原面积小,发展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矿产 品出口 额 在出口 总额中 占有很大比重) ( P70中的图 ) ⑴ 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铁矿 —— 西部、煤矿 —— 东部沿海、铝土矿 —— 东北部。 ⑵ 采矿业的发展及特点: ①经营规模大,采用现代管理办法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②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效率很高,非常注意环保; ③在采矿业的基础上发展了冶金业; ④是世界矿产品主要出口国之一, 80%以上用于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主要销往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 ( P71 中的图 ) ⑶ 服务业: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发展迅速,超过工业和农牧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使采矿业和冶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⑷ 主要城市: 堪培拉 — 首都;悉尼 — 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 — 全国第二大城市 ⑸ 人口、 城市的分布规律: 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递减。 ⑹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点 :呈半环状,南回归线横穿的 气候类型自西向东依次为: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沙漠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 — 亚热带湿润气候。 地地区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合称) ⑴ 南极与北极地区的比较 : ⑵ 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 4~ 10月是寒季, 11~ 次年 3月是暖季。 在极点附近寒季为 极夜 ,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 极光 ;暖季则相反,为 极昼 ,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⑶ 北冰洋的 冬季 从 11 月起直到次年 4 月,长达 6 个月。 6 月和 10 月分属春季和秋季。 而夏季 仅 8 两个月。 1 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 20~ 40℃。 北极有无边的冰雪、漫长的 冬季。 北极与 南极 一样 ,有 极昼 和极夜现象 ,越接近北极点 南极地区 ( P92 图 ) 北极地区 ( P93 图 ) 地理位置 地球最南端 地球最北端 范围 南极圈 ( 176。 S) 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周边海域 北极圈 ( 176。 N) 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边亚、欧、北美三洲的部分地区 海陆状况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 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候状况 严寒、干燥、烈风 气温、降水量比南极高,风速远不及南极。 居民 无人 因纽 特人(北美洲)、拉普人(欧洲) 代表动物 企鹅(在南极暖季时聚集) 北极熊 共同点:终年冰封,极地酷寒,多狂 风 ,降水稀少。 越明显。 北极的冬天是漫长、寒冷而黑暗的从每年的 11 月 23 日开始 ,有接近半年时间将是完全看不见太阳的日子。 温度会降到零下 50 多摄氏度。 此时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 ,因为海岸已冰封只有风裹着雪四处扫荡。 ⑷ 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欧亚大陆,另一部分是 北美大陆与格陵兰岛,两部分以白令海峡和 格陵兰海 分隔。 ⑸ 南极大陆 有 “冰雪高原” 之称;是人类宝贵的淡水库;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还被人们称为地球上的 “白色沙漠” 和“ 风库”。 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海上漂浮的冰山。 ⑹ 南极洲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⑺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地区的原因:纬度高、海拔高、冰雪反射 ⑻ 南极 极点:极点是南,沿经线方向前后左右均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北极极点:极点是北,沿经线方向前后左右均为南,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旋转。 3科学考察的宝地 ⑴ 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 藏着 丰富的 矿产 ;地 上储 存 着大量的固体 淡水 资 源 ;海域及沿岸栖 息着无数 的 海洋生物 ; 还 有原始的 自然 环 境 , 为科 学 家 们进 行气象、冰川、地 质 、海洋、生物等 学 科的科 学 研究,提供了 领 域最为广阔 的天 然实验 室。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与开采人类也对此地频繁进行科考。 ⑵ 我国的科学考察站( 要注意它们的相对位置,可根据 P92 图 、 P93 图 来判定 ) 南极: 长城站( 1985)、中山站( 1989)、昆仑站( 2020);北极:黄河站( 2020) ( 泰山站, 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 2020 年 1 月建立,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 之间 ) 极地的保 护与 和平利用 ⑴ 生态环境危机: 近年 来 南极 地区 大量的 鲸 和北极 地区 的北极熊、海豹、海 狮 、海象等 动 物遭到人 们 的乱捕 滥杀 ;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与加工活动也导致北 极地区的环境污染; 石油泄漏等突发的重大污染事件破坏北极地区海洋生态环境。 ⑵ 主要措施: 为 了保 护南 极的生 态环 境,和平利用南极, 1959 年 12 月,澳大利亚 、阿根廷等 12 个国 家 签订 了《南 极条约 》。 我 国 于 1983 年正式加入《南 极条约 》。 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国际上于 1991 年制定《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4位置优越 ⑴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 没有寒带。 ⑷位置优点 发展农业生产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外交往与合作 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发展海洋事业 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