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树立的学生观内容摘要:

国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所说的:‚没有各方面都差的学生,也没有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 ‛ [ 8] 有些学生可能语言智力很优秀,但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感知智力较差;有的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感知智力很优秀,但语言智力、音乐智力较差;有的学生也可身体动作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很优秀,但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感知智力较差。 由此可见,单纯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好‛与‚差‛是错误的。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作为 新课程背景 下 的教师,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差异性的学生观,走出传统观念里‚好学生‛与‚差生‛的认识误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的成才过程很能说明问题。 读中学时,父母让他读文学,不料一个学期后,老师说他的才能‚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 后改学油画,学校评他是‚在绘画艺术方面不可造就之才‛。 后来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有做好化学实验的品格,建议他学化学。 后来终于成为化学方面公认的‚前程远大的高才学生‛。 这个例子说明,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不可能样样都 很优秀,也不可能样样都很差,作为教师,关键是能否发现他的潜质,能否培养、发展他的特长。 如果 7 没有那位化学老师,奥托瓦拉赫在化学上的潜质就很可能被埋没,世界上也很可能少了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的‚短‛和‚差‛,而更重要的是要发现他的‚长‛和‚优‛,并且能采取有效的办法补其‚短‛,让他尽可能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扬其‚长‛,让他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他以后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应邀来博白县讲学时,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他所教的一个班有一 个学生学习很差,考试时没有一个学科及格,但他为人很好,特别乐于助人,社会活动能力比较强。 魏书生老师并没有因此而看小他,而是认为他思想品德好,乐于助人,今后同样大有作为。 因此,经常教育引导他,鼓励他不断的上进。 毕业后去当了兵,还当上了连长,转业后担任一个公司经理,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四、树立民主性的学生观 , 充分解放学生的思维和思想 当前教育教学活动中种种非民主性的现象及其弊端。 当前,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着暴露出来,并且亟待研究和解决。 在诸多问题中最 为突出的就是教育教学独裁,学生变成教师的仆人,学习的奴隶。 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学校管理上,不少学校动辄处分学生,而且不给学生申辩的权利,制造了不少‚教育冤案‛,使学生心灵受到了摧残。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学校进行了一些可喜的探索。 据新华网 20201021《兰州教育部门出台新规定 学校处分学生要听证》一文报道,兰州市教育局出台了一项新规定,学校对违纪违规学生进行处分要听取当事学生的意见,如果学生对于学校的处分不满可以要求听证,自我申辩。 二是在班级管理上,一些班主任不允许学生有异议,否则就严加训斥。 三是在 教学上,有些老师对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心存不满,认为是对他教师尊严的挑战;课堂上,填鸭式,满堂灌,一讲到底,全包全揽。 这些教育教学中的独裁做法,根源在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缺乏民主意识,没有树立民主性的学生观,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教育 8 教学活动的主人,没有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些做法,危害不浅,摧残了学生的心灵,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和谐,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是现代 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没有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 关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就不能充分地激发出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可能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尊重自己的学生,关心学生的人格尊严。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 9] 对优秀学生要尊重, 对那些犯过错误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同样也要尊重,而且更要尊重,更要理解,更要关心。 魏书生老师在博白县讲学的时候,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这样:我很理解、很尊重甚至很感激那些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他们往往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是我们教师眼中的‚差生‛。 他们饱尝同学的冷眼,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训斥,他们过早地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上课的时候,优秀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他们听不懂,心中苦不堪言,但是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一堂、两堂,一天、两天,一年、两年 ......熬过了小学, 熬初中,熬过了初中,熬高中。 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熬不过来的。 对这些同学,我们老师有什么理由不尊重他,不理解他,不关心他。 其次是服务,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为你自己的学生服务。 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是一种陈腐的观念。 学生要尊重老师,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但学生并不是老师的奴隶,不是为老师服务的。 毛泽东同 9 志在《接见几内亚教育代表团的谈话》中说过:‚学校的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学生为校长、教员服务的。 ‛ [ 10] 因此, 新课程背景下 的教师,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时时为学生着想,处处为学生服务。 这样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有利于建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