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20xx年高三文科历史一_二轮复习专用内容摘要:

、抗日战 争、解放战争 ⒉ 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⒊ 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⒋ 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 三、【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 阶段划分: (一)总体划分 分期界标: “五四 ”运动;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1840年 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 1949年 9月(近代后期)】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年 ) 【含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基本特征】列强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 立和社会近代化。 【革命阶段】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阶段: 1) 19世纪 40- 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 19 世纪 70 年代- 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 20世纪初-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含义】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 中指出: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 【基本线索】中心内容是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革命阶段】 第一阶段: 1919年~ 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 第二阶段: 1927年~ 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 第三阶段: 1937年~ 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第四阶段: 1945年~ 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二)【阶段特征或史 实】 Ⅰ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年 ) 第一阶段: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1840—19世纪 60年代)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或中国近代化的孕育 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基本历史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逐步近代化的开始。 一、政治: 侵略: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 深:① 鸦片战争( 18401842):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8561860),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抗争: ① 禁烟运动 ②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③ 葛云飞等爱国将领(定海)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军事:火枪利炮逐步武装军队,新式的海军、陆军诞生。 二、经济: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化,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近代化举步维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工业出现:外商企业;洋务运动兴起,开启中国工业现代化;民族工业的兴起, 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 逐渐多元化:服饰:西装传入、长袍马褂仍流行;旗袍; 饮食:西餐馆 ,面包房;租界出现西式住宅;交通:轮船;在华传教士办报; 三、思想: 向西方学习,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程,萌发新思潮: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搜集西方情报;编译书籍和报纸;著书和了解世界各国情况;但没有引起知识分子的共鸣和没有付诸行动,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民主思想逐步产生: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 四、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第二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19世纪 60年代 —20世纪初)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或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一、政治: 1. 列强继续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和完全形成;清王朝不断衰落,并走向覆亡: ⑴ 侵略 ①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1894—1895) ; 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1900—1901)。 ,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 ① 黄海海战(邓世昌) ②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军 ③ 戊戌变法; ④ 义和团运动 ⑤ 辛亥革命)。 二、经济: 列强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洋务运动和洋务经济发展和破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出现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逐步进入中国,中国 的近代教育与交通运输业在这一时期开始起步: ① 西菜馆开办、西餐成为时尚; ② 服饰:中山装 ③ 习俗:断发易服、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 —废止缠足;婚姻自由;社交礼仪和称呼;西方节日。 ④ 行:铁路 ——唐胥铁路;辛亥革命前,奠定基本格局;公路 ——20世纪初期,上海出现汽车;民航 ——1909年,冯如第一架飞机;航运业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邮政开办 ——1896 大清邮政局; ⑤ 通讯:无线电报 ——20世纪初期,上海崇明; 1877年有线电报开办;电话 ——1882年电话传入; 20世纪初期,南京第一部市内电话 ⑥ 报刊 ——1883《昭 文新报》、维新派办报 —《强学报》《中外纪闻》《事务报》、《民报》、《新青年》; ⑦ 电影 ——1896年放映西洋影戏;《定军山》( 1905年) 三、思想: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君主立宪。 革命思潮,民主共和。 农民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第三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从中华民国建立 —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一、政治: 1. 列强继续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八国侵华),半殖民地半封建会形成和深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列强侵华政策从 “瓜分 ”转为 “以华制华 ”,先后扶植 清王朝、袁世凯和多派军阀作为殖民工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正式合流;清政府反动本质 进一步暴露;清王朝的 “新政 ”和 “立宪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主共和制确立;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达到高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卖国,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斗争连遭挫败: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复辟帝制;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进行反袁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连遭挫败:; 二、经济: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实业救国 ”成为时代的潮流,随着民族工业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社会生活:采用先生、同志等称呼,婚姻自主;丧礼简化;增加国庆、元旦等节日;改阳历;公路修筑技 术传入。 自行车大街小巷出没;有轨电车;铁路—京张铁路修建;中华邮局开办;航空业起步 —福建马尾造船厂研制水上飞机;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京 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报纸发展 ——《民报》;杂志 —《新青年》;电话领域发展;国产电影发展; 三、思想 1.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历史主流。 2. 新文化运动高举 “民主 ”“科学 ”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革命向新民主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Ⅱ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 第一阶段: 1919年~ 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 一、政治: 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成为新民主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马克思主义日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共一、二大召开和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一次工人运动;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中共三大决定和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召开和国共合作实现;推动反帝 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 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二、经济: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美国和日本加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社会生活:汽车在各大城市成为权贵、富商代步工具,京津航线开通、民航业拉开序幕; 20年代中国电影业迅速发展;广播事业产生 三、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传入: 1918 年,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广泛传播: 1919 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主流)。 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关注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