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检索作业论文内容摘要:

1米。 它能完成步兵通常所能完成的各种任务,包括反坦克任务。 车上可以配备反坦克导弹发射器、机枪、催泪性毒气弹等。 2020年 11月 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我国首台类人型机器人研制成功。 11月 30日,全国各大报都在显著位置发表了这一消息。 许多人问 :何为仿人型机器人。 仿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了什么。 世界及中国仿人型机器人发展到什么水平。 从前面几篇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机器人并不像人,有的甚至没有一点人的模样,这一点使很多机器人爱好者大失所望,很多人问为什么科学家不研制像人一样的机器人呢。 其实,科学家和爱好者的心情是一样的,一直致力于研制出有人类外观特征、可模拟人类行走与其基本操作功能的机器人。 由于仿人型机器人集机、电、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发达国家都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开发研究。 日、美、英等国都在研制仿人形机器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日本本田公司于 1997年 10月推出了仿人形机器人P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了仿人形机器人科戈( COG),德国和澳洲共同研制出了装有 52个汽缸,身高 2米、体重 150公斤的大型机器人。 本田公司最新开发的新型机器人“阿西莫”,身高 120厘米,体重 43公斤,它的走路方式更加接近人。 我国也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出了双足步行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研制出了多指灵巧手等。 工业机 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20 世纪 50 年代末,美国在机械手和操作机的基础上,采用伺服机构和自动控制等技术,研制出有通用性的独立的工业用自动操作装置,并将其称为工业机器人; 60 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功两种工业机器人,并很快地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 1969 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用 21 台工业机器人组成了焊接轿车车身的自动生产线。 此后,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研制和应用工业机器人。 由于工业机器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适应性,能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 70 年代起,常与数字控制机床结合在一起,成为柔性制造单元或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部分。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 3~ 6 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 1~ 3 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 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 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