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防止坠落。 ( 13)各种升降材料的设备严禁上下载人。 ( 14)脚手架的负荷量不得超过规定限值。 ( 15)超过 3 米长的木板不能同时站两人工作。 ( 16)脚手板斜道板、跳板和交通运输道,应随时清扫。 ( 17)遇六级以上大风时,禁止露天进行高空作业。 三)高支架施工安 全保证措施 ( 1)设专人每天对支架进行巡回检查,检查立杆、垫板有无下沉、松动,架体所有扣件有无滑扣、松动,架体各部构件是否完整齐全。 ( 2)作好脚手架基础排水,下雨过后要对脚手架架体基础进行全面检查,严禁脚手架基底积水。 ( 3)操作层施工荷载不得超过 270kg/ m2,不得将横杆支撑、缆风绳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在脚手架上悬挂重物。 ( 4)严禁任何人任意拆除脚手架上任何部件。 ( 5)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大雾、大雨和大雪天气应暂停脚手架作业,在复工前必须检查无问题后方可继续作业。 ( 6) 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或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支撑等扣件的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 150mm。 ( 7)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小于 140mm。 ( 8)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向架子的内侧,螺栓朝上,直角扣件的开口不得朝下,以确保安全。 ( 9)上架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 10)严格按搭设方案施工;剪刀撑应及时设置,不得滞后超过两步。 ( 11)在搭设过程中,应注意调整脚手架的垂直度,最大允许偏差 100mm。 (七)、箱梁预制和安装施工安全措施 基本 安全措施 ( 1)凡在本桥施工的职工、临时工均应严格执行本《安全 措施规程》条款,按本《安全措施规程》条款进行监督、检查和实施。 ( 2)进入桥梁架设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工区专职安全员、各生产班组长必须经过项目部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如电工、电焊工、卷扬机司机、架子工等各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 3)进入现场施工一切生产工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正确使用各种劳动防护用品。 ( 4)工区必须及时、正确、真实的填写“施工日志”正确反映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施工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项目安 全总监进行汇报。 ( 5)桥梁施工现场一切临时用电,必须由持证的专业电工架设和管理,其他非电工作业人员,不得随意乱拉乱接。 ( 6)进入桥梁施工现场的各施工人员要服从领导指挥,不得随意蛮干。 ( 7)桥梁架设应成立急救队,并配备急救器材和药品。 预应力施工安全措施 预应力施工操作人员在用电及机械使用时除应遵守《施工现场临时 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及《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安全规定外,尚应遵循以下安全措施: ( 1) 张拉预应力筋时其周围及两端应有完善的防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非作业人员不得进 入作业区域; ( 2)用砂轮切割机切割预应力筋及波纹管时,作业人员应配戴防护眼镜; ( 3) 施工人员在张拉与测量时应在千斤顶两侧操作,严禁在千斤顶后操作与站立; ( 4)灌浆时应穿防护服并戴上防护镜,灌浆的机械接口应拧紧到位,不得在孔道口喷射方向观察出浆情况; ( 5) 配制封锚用防腐材料时应防止乙二胺等化学物质溅到皮肤,一旦乙二胺等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 6)穿束、张拉、压浆时,两端必须有联络措施(对讲机) ( 7)穿束、张拉、压浆时人要偏离孔道,防止意外。 ( 8)工作前作好安全交底工作,严格执行现场施 工安全操作规程 ( 9)张拉操作人员在张拉时要严格按照张拉施工工艺进行张拉并严格遵守张拉设备操作规程。 ( 10)张拉力的作用线应与钢绞线中心一致,不得偏扭。 ( 11)张拉时,油泵应徐徐加压,使千斤顶加载平稳、均匀、缓慢,卸载时,应慢慢打开油阀,使油压缓缓下降。 ( 12)油泵运转时,若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车。 ( 13)张拉时,严禁工作压力超过额定压力。 ( 14)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 行 机械操作规程 (1)架桥机安装 a 、架桥机安装 要制定安装方案,并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 b 、吊装偏心构件时,应使用可调整偏心的吊具进行吊装。 吊装构件应平起稳落; c 、导梁组装时,各节点应联结牢固,在桥跨中推进时,悬臂部分不得超过已拼好导梁全长的确 1/3; d 、墩顶导梁通过的导轮支座必须牢固可靠。 导梁接近导轮,应采取渐进的方法进入导轮。 导梁推进到位后,用千斤顶顶升, 将导梁置于稳定的木垛上; e 、墩顶龙门架使用托架托运时,托架两端应保持平衡稳定,行进速度应缓慢。 龙门架落位后应立即与墩顶预埋件联结,并系好缆风绳; f 、架桥机就位后,为保持前后支点的稳 定,应用方木支垫。 前后支点处,还应用缆风绳封固于墩顶两侧。 (2)架桥机纵向前移 a 、轨道铺设对于整个架桥机纵向前移来讲,其顺直平行牢固是关系到架桥机能否连续纵移到位的保证。 因此,对枕木、钢轨的规格间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即轨道应平行等距辅设,禁止使用不同规格的钢轨,钢轨接头处应妥善处理不得有错台; b 、铺设钢轨,必须注意两条钢轨间的间距,其实际中心线与轨道的几何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 3 毫米,钢轨接头可以作成直接头,也可以 制成 450角的斜接头;一般的缝隙为 12 毫米,同时必须采用标准钢轨鱼尾板联接,其 联接螺栓不得少于四个,一般应用六个;接缝底设一道枕木,用以固定钢轨;接头处两根钢轨的横向位移或高低不平偏差均不得大于 1 毫米;两条钢轨的接头应错开 500 毫米以上。 c 、纵移前,纵向天车应置于导梁后,并锁死以增加后端平衡重量,确保抗倾覆,安全系数大于。 d 、鉴于纵移时,前支腿挠度过大,因此纵移前,视其前端导梁头的挠度,拆除前支腿或提升前端支承杆,以保证有足够纵移上墩的空间; e 、检查索引卷扬机、滑车和牵引用的钢丝绳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定,是否配套,中横梁联结是否稳固妥当,消除架桥机上下建筑材料 物及前进沿途障碍物。 f 、架桥机纵移必须在白天进行,严禁在夜间进行移动架桥 机作业,两台卷扬机应保持慢速同步,并注意观察架桥机的稳定情况,如有不妥,停机处理后,方能继续纵移(注意:架桥机的纵移必须一次连续纵移到位,必须落实稳定措施后,才能下班停止作业,禁止在悬臂状态过夜)。 g 、纵移到位后,必须尽快安装好前支腿,保持架桥机整体稳定,并注意确保跨径空间,前、中、后支腿及上、下天车梁面,应保持基本水平,其相对高差控制在 50 毫米以内。 (3)梁片横移 a、施顶及横移时的倾斜度,及时校正,保持其垂直度。 再在梁的 两吊点处放置铁凳,托架(即马鞍)千斤顶等,调平符合要求,使千斤顶与马鞍受力(注意:千斤顶起重吨位不得小于顶升构件的 倍,一次 顶升高度应为活塞行程的 1/3)。 b 、千斤顶施顶作业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将梁顶高 10 毫米左右,观察情况;第二步,起动千斤顶将梁顶离底板,使横移平车顺利托入梁底并就位,然后卸除千斤顶,准备横移。 施顶作业时,应防止发生以下情况:施顶过程中,梁身偏斜;铁凳底座支承能力是否适应,有否出现不平整或突然下降倾斜现象;起顶前,必须对支承千斤顶底座的桥面板受力状况进行验算,防止倒梁事故的 出现。 c 、千斤顶起落梁片应使用螺旋千斤顶,严禁使用油压千斤顶,同时还必须两端交错进行,不得同时起顶,起顶过程要有专人垫木板,使其底面与保险垫木间的距离宜控制在 3050 毫米以下。 d 、梁钢筋砼面与钢板、钢板与钢板之间应放木板、麻袋片或橡胶皮等,防止滑动或造成局部应力无穷大。 e 、梁横移使用符合起重吨位的手动葫芦,一端固定在对应的另一个梁底座钢筋砼上,另一端拉动横移平车,横移前,先 让手拉葫芦受力,检查钢丝绳是否正常,横移时,应有专人指挥,并保持两端同步运行,轨道接头要平整。 f、在整个梁片横移的过程 中,两端必须有稳妥的斜撑式托架支护和用扁担梁垂直支撑在横移平车上,使梁体与横移平车连成整体以加强横移作业时横向稳定性。 g、梁体横移到纵移轨道就位后,按 a 、 b 、 c 点的要求,将梁体安放在纵移平车上。 (4)梁片纵移运输 a 、梁片纵移运输从预制场拖运至架桥机处起吊,若拖运距离太远, 中间除加卷扬机接力外,还要求卷扬机位置和转向滑车位置要注意调整拉力方向,保持直线拖运。 b 、拖运前,先让卷扬机受力,检查前端的滑轮、销子、钢丝绳是否正常,各机具锚锁是否牢固,并清除拖运轨道的障碍物。 c 、拖运开始 时,牵引卷扬机必须低档慢速运行,再逐步升到中档运行,严禁高速运行。 d 、拖运过程中,应设专人指挥(用旗语、对讲机、哨子等)进行,各运行平车必须有人同时拿着三角楔块跟随前进,随时观察梁体的固定、稳定及平行运行情况;应特别注意的是在路基纵坡较大、运距长情况下,必须做好防止牵引钢丝绳拉断、梁体下冲的防护措施,同时还必须在每隔 20— 30m 设一横二纵三根横木的防冲刹车措施,以防不则。 e 、停车转换钢丝绳、卷扬机时,平车轮应及时加塞木楔,以防滑动下溜;运动终点位置时,亦应设止轮器,防止梁体冲撞架桥机的中横梁。 (5)梁片吊装就位 a 、吊装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检查卷扬机制动系统,以防止失灵;检查整个起吊系统是否配套,注意钢丝绳通过滑车是否跳槽,使部件轧伤或断钢丝绳;检查钢丝绳是否破损,在缆筒上是否排列整齐,固定绳头有否松脱;梁体就位时,钢丝绳在卷筒圈数是否保持在 10 圈以上;检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