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期末题库内容摘要:

)。 ( 2)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擦拭干净。 ( 3)称取水泥试样 60g( m),精确至。 用小匙将水泥样品装入李氏瓶中,反复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 再次将李氏瓶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 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 V2( mL)。 两次读数时恒温水槽温度差不大于 ℃ 16.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试验步骤 称取烘干的试样 300g( m0), 将试样 装入容量瓶中 ,注入冷开水至接近 500mL 的 刻度。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 24h。 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 m1)。 倒出瓶 内 的水 和试样, 洗净容量瓶, 再向瓶内注入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 m2)。 17. 石子的表观密度试验试验步骤 将试样浸水饱和,装入广口瓶中。 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到水面凸出瓶口边缘。 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 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试 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 m1。 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入 (105177。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其质量 m0。 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 m2。 18. 体积密度试验试验步骤 (1)几何形状规则的材料 用游标卡尺量出试样尺寸,计算出试样的体积 V0。 用天平称量出试样的质量 m。 (2)几何形状不规则的材料 —— 此类材料体积密度的测试采用“排液法”。 用天平称量出试样的质量 m。 对试样的表面进行蜡封:将试件置于熔融的石蜡中, (1~ 2)s 后取出,使 试样表面沾上一层蜡膜,以防水分渗入试件。 将开口孔隙封闭后,称出蜡封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 m1。 称出蜡封试样在水中的质量 m2。 ( 1)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其从容量筒中心上方 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 m2,精确至 1g(下同)。 倒出试样,称取空容量筒质量 m1。 ( 2)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在筒 底垫放一根直径为 10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 25 下。 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 两层装完并颠实后,再加试样直至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 m 2。 ( 1)松散 堆积密度:取试样 一 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 其 自由落入容量筒内,此时,从铁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 50mm 左右,装满容量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 适的颗粒填入凹陷空隙,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 质 量 m2。 ( 2)紧密堆积 密度:将试样 一份 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 16mm 的圆钢(第二层时钢筋放置方向与第一层垂直,第三层与第二层垂直),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底面各 25 下。 待三层装填完毕后,加料直到试样超出容量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量 m2。 ( 3)称取容量筒质量 m1。 第 3 章 建筑石材 ( 1)按岩石的成因分类:自然界的岩石以其成因可分为三类:由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到地表附近或喷出地 表,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由岩石风化后再经搬运、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岩石在温度、压力作用或化学作用下变质再结晶而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 2)按岩石形状分类:石材用于建筑工程可分为砌筑和装饰两方面。 砌筑用石材分为毛石和料石。 装饰用石材主要为板材。 2. 岩石的物理性质 表观密度:造岩矿物的密度约为 g/ cm3。 由于岩石中存在孔隙,因此除轻石软质凝灰岩外,其余岩石的 表观密度为 23 g/ cm3。 硬度:岩石的硬度大,它的强度也高,其耐磨性和抗刻化性也好,其磨光后有良好的镜面效果。 岩石的物理风化,岩石的风化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是 当岩石温度发生明显变化产生不均匀的热胀冷缩 或 受干、湿循环的影响,使其发生长期反复胀缩而产生微细裂纹。 在寒冷地区,渗入岩石缝隙中的水还会因结冰而体积增大,加剧了岩石的开裂进而导致其风化剥落,最后造成岩石破坏的现象。 4. 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抗压强度很大,而抗拉强度却很小,后者约为前者的 1/10— 1/20,是典型的 脆性材料。 这是岩石区别于钢材和木材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限制石材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主要原因。 岩石的抗压强度取决于其母岩的抗压强度,它是以三个边长为 70mm 的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表示。 根据抗压强度的大小,石材共分九个强度等级: MU100、 MU80、 MU60、 MU50、 MU MU MUMU1 MU10。 岩石的矿物组成对其的抗压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组成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中石英是很坚硬的矿物,其含量越高,花岗岩的强度也越高;而云母为片状矿物,易于分裂成柔软的薄片。 因此,若云母含量越多,则其 强度越低。 沉积岩的抗压强度与胶结物成分有关,由硅质物质胶结的沉积岩其抗压强度较大,石灰石物质胶结的,强度次之,粘土物质胶结的,抗压强度最小。 岩石的结构与构造特征对石材的抗压强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结晶质石材的强度较玻璃质的高;等粒结构的石材较斑状结构的高,构造致密的强度较疏松多孔的高。 5. 常用的建筑石材 毛石(又称片石或块石)是由爆破直接获得的石块。 料石(又称条石)系由人工或机械开采出的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略经加工凿琢而成。 建筑装饰工程上所指的花岗石是指以花岗岩为代表的一类装饰石材,包括各类以石 英、长石为主要的组成矿物,并含有少量云母和暗色矿物的岩浆岩和花岗质的变质岩。 建筑装饰工程上所指的大理石是广义的,除指大理岩外,还泛指具有装饰功能,可以磨平、抛光的各种碳酸盐岩和与其有关的变质岩。 6.天然花岗岩和大理石 建筑装饰工程上所指的花岗石是指以花岗岩为代表的一类装饰石材,包括各类以石英、长石为主要的组成矿物,并含有少量云母和暗色矿物的岩浆岩和花岗质的变质岩,如花岗岩、辉绿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等。 从外观特征看,花岗石常呈整体均粒状结构,称为花岗结构。 花岗石构造致密、强度高、密度大、吸水率极低 、质地坚硬、耐磨,属酸性硬石材。 建筑装饰工程上所指的大理石是广义的,除指大理岩外,还泛指具有装饰功能,可以磨平、抛光的各种碳酸盐岩和与其有关的变质岩。 如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矿物。 大理石质地较密实、抗压强度较高、吸水率低、质地较软,属碱性中硬石材。 天然大理石易加工、开光性好,常被制成抛光板材,其色调丰富、材质细腻、极富装饰性。 7.人造饰面石材 人造饰面石材是采用无机或有机胶凝材料作为胶粘剂,以天然砂、碎石、石粉或工业渣等为粗、细填充料,经成型、固化、表面处理而成的一种人造材料。 它 一般具有重量轻、强度大、厚度薄、色泽鲜艳、花色繁多、装饰性好、耐腐蚀、耐污染、便于施工、价格较低的特点。 按照所用材料和制造工艺的不同,可把人造饰面石材分为水泥型人造石材、聚酯型人造石材、复合型人造石材、烧结型人造石材和微晶玻璃型人造石材几类。 其中聚酯型人造石材和微晶玻璃型人造石材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品种。 第 4 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1.石灰的品种 石灰是将以碳酸钙( CaCO3)为主要成分的岩石(如石灰岩、贝壳石灰岩等)经适当煅烧、分解、排出二氧化碳( CO2)而制得的块状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 CaO) ,其次为氧化镁( MgO)。 根据生石灰中氧化镁含量的不同,生石灰分为钙质生石灰和镁质生石灰。 钙质生石灰中的氧化镁含量小于 5%;镁质生石灰的氧化镁含量为 5— 24%。 建筑用石灰有:生石灰(块灰),生石灰粉,熟石灰粉(又称建筑消石灰粉、消解石灰粉、水化石灰)和石灰膏等几种形态。 2.生石灰熟化的方法 生石灰熟化的方法有淋灰法和化灰法。 淋灰法就是在生石灰中均匀加入 70%左右的水(理论值为 %)便可得到颗粒细小、分散的熟石灰粉。 工地上调制熟石灰粉时,每堆放半米高的生石灰块,淋 6080%的水, 再堆放再淋,使之成 粉且不结块为止。 目前多用机械方法将生石灰熟化为熟石灰粉。 化灰法是在生石灰中加入适量的水(约为块灰质量的 倍) ,得到的浆体称为石灰乳 ,石灰乳沉淀后除去表层多余水分后得到的膏状物称为石灰膏。 3. 石灰浆的硬化类别 干燥硬化:浆体中大量水分向外蒸发,使浆体中形成大量彼此相通的孔隙,尚留于孔隙内的自由水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产生毛细管压力,使石灰粒子更加紧密,因而获得强度。 结晶硬化:浆体中高度分散的胶体粒子,为粒子间的扩散水层所隔开,当水分逐渐减少,扩散水层逐渐减薄,因而胶体粒子在分子力的作用下互相粘结,形成 凝聚结构的空间网,从而获得强度。 碳酸化硬化:浆体从空气中吸收 CO2 气体,形成不溶解于水的碳酸钙。 这个过程称为浆体的碳酸化(简称碳化)。 4.石灰的技术性质 ( 1)良好的保水性:生石灰熟化为石灰浆时,氢氧化钙粒子呈胶体分散状态。 其颗粒极细,直径约为 1μm,颗粒表面吸附一层较厚的水膜。 由于粒子数量很多,其总表面积很大,这是它保水性良好的主要原因。 利用这一性质,将其掺入水泥砂浆中,配合成混合砂浆,克服了水泥砂浆容易泌水的缺点。 (2)凝结硬化慢、强度低:由于空气中的 CO2 含量低,而且碳化后形成的碳酸钙硬壳阻止 CO2 向内部渗透,也阻止水分向外蒸发,结果使 CaCO3 和 Ca(OH)2 结晶体生成量少且缓慢,已硬化的石灰强度很低。 1:3 的石灰砂浆, 28 天的强度只有。 (3)吸湿性强:生石灰吸湿性强,保水性好,是传统的干燥剂。 ( 4)体积收缩大:石灰浆体凝结硬化过程中,蒸发大量水分,由于毛细管失水收缩,引起体积收缩。 其收缩变形会使制品开裂。 因此石灰不宜单独用来制作建筑构件及制品。 ( 5)耐水性差:若石灰浆体尚未硬化之前,就处于潮湿环境中,由于石灰中水分不能蒸发出去,则其硬化停止;若是已硬化的石灰,长期受 潮或受水浸泡,则由于 Ca(OH)2 可溶于水,会使已硬化的石灰溃散。 因此,石灰胶凝材料不宜用于潮湿环境及易受水浸泡的部位。 ( 6)化学稳定性差:石灰是碱性材料,与酸性物质接触时,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此外,石灰及含石灰的材料长期处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发生碳化生成碳酸钙。 5.石灰的应用 ( 1)粉刷墙壁和配制石灰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 ( 2)配制灰土和三合土。 ( 3)生产无熟料水泥、硅酸盐制品和碳化石灰板。 6.建筑石膏及其种类 单 7 建筑石膏是一种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胶凝材料。 石膏及其制品具 有轻质、高强、隔热、阻火、吸音、形体饱满、容易加工等一系列优良性能,是室内装饰工程常用的装饰材 料。 建筑装饰工程中常用的石膏品种有建筑石膏、模型石膏、高强石膏和粉刷石膏。 7.建筑石膏的凝结硬化的微观机理 半水石膏遇水后发生溶解,并生成不稳定的过饱合溶液,溶液中的半水石膏经过水化成为二水石膏。 由于二水石膏在水中的溶解度( 20℃ 为 )较半水石膏的溶解度( 20℃ 为 )小得多 ,所以二水石膏溶液会很快达到过饱合 ,因此很快析出胶体微粒并且不断转变为晶体。 由于二水石膏的析出便破坏了原来半水 石膏溶解的平衡状态,这时半水石膏会进一步溶解,以补偿二水石膏析晶而在液相中减少的硫酸钙含量。 如此不断地进行半水石膏的溶解和二水石膏的析出,直到半水石膏完全水化为止。 与此同时由于浆体中自由水因水化和蒸发逐渐减少,浆体变稠,失去塑性。 以后水化物晶体继续增长,直至完全干燥,强度发展到最大值,完成硬化过程。 8.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石膏的性质特点 ( 1)凝结硬化快。 建筑石膏的初凝和终凝时间很短,加水后 6min 即可凝结,终凝不超过 30min,在室温自然干燥条件下,约 1 周时间可完全硬化。 为施工方便,常掺加适量缓凝剂, 如硼砂、纸浆废液、骨胶、皮胶等。 ( 2)孔隙率高,表观密度小,保温、吸声性能好。 建筑石膏水化反应的理论需水量仅为其质量的 %,但施工中为了保证浆体有必要的流动性,其加水量常达 6080%,多余水分蒸发后,将形成大量孔隙,硬化体的孔隙率可达 5060%。 由于硬化体的多孔结构特点,而使建筑石膏制品具有表观密度小、质轻,保温隔热性能好和吸声性强等优点。 ( 3)具有一定的调湿性。 由于多孔结构的特点,石膏制品的热容量大、吸湿性强,当室内温湿度变化时,由于制品的“呼吸”作用,可使环境温度、湿度能得到一定的调节而保 持恒定。 ( 4)耐水性、抗冻性差。 石膏是气硬性胶凝材料,吸水性大,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其晶体粒子间的结合力会削弱,直至溶解,因此不耐水、不抗冻。 ( 5)凝固时体积微膨胀。 建筑石膏在凝结硬化时具有微膨胀性,其体积膨胀率为 %。 这种特性可使成型的石膏制品表面光滑、轮廓清晰,线角饱满,尺寸准确。 干燥时不产生收缩裂缝。 ( 6)防火但不耐火。 二水石膏遇火后,结晶水蒸发,形成蒸汽幕,可阻止火势蔓延起到防火作用。 但建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